《一點正經沒有》

《一點正經沒有》是王朔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朔著——一點正經沒有王朔著——一點正經沒有

一群遊手好閒無所適從的年輕人,在根本沒能耐玩兒別的什麼技術專業的背景下,萬般無奈之中被迫玩兒起了文學,他們以十分可笑的抓鬮方式確定了各自所追求和代表的文學流派,他們把街頭無賴的行為方式與作家的自份誇張地結合成一個個滑稽的生活場景,讓人們感到在現實社會中似乎遍地都是作家,同時遍地又都是騙子,從中也揭示了“玩兒文學”的現象,以及這種現象背後所隱含的某種東西。

作者簡介

王朔,1958 年生,在北京長大。當過海軍。80 年代初復員回北京,開始文學創作。最早產生影響的作品是《頑主》、《橡皮人》。1990年出版長篇小說《玩的就是心跳》(作家出版社),1991 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你爸爸》(1991 年《收穫》第三期)、中篇小說《動物兇猛》(1991 年《收穫》第六期)。其作品主要表現當代人的精神沉淪,他的座右銘是:“只要舒心地活,什麼都不在乎。”現為自由職業者。

鬧劇風格

這篇小說的風格是鬧劇性的。它運用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段,敘述一群玩世不恭、吃飽了沒事幹而去當作家的城市青年的故事。這些人物“一點正經沒有”——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都是如此。

他們的語言又機智又俏皮:如方言和安佳關於當作家的討論;馬青在馬路上喊住兩個姑娘耍貧嘴,要求人家幫助自己卻說是拯救人家的靈魂;文學資格審查時的“造句”和“捲簾子”;等等。他們的行為更是荒唐可笑;方言為了寫作而吞丸藥,五個人通過抓鬮確定“文壇格局”,馬青和於觀跑到大街上問有沒有人願意花錢請作家吃飯,楊重帶老婦人買東西要求商店把價格提高百分之二百,小廚房改成文藝沙龍,大學生把方言捆起來用平板車拉到學校講文學觀,等等。人物語言和行為的“一點正經沒有”造成了這篇小說的鬧劇色彩。

意義

作者王朔作者王朔

和這種藝術風格上的鬧劇色彩正相反,作品蘊含的意義是非常嚴肅的。僅僅是人物的語言,就包容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安佳所謂“不會讓人民得出政府是累贅的感覺吧”,吳胖子所謂“有嗓子的當歌星,腿腳利索的當舞星,會編瞎話的當作家,國家也是沒法辦,臨街房都開鋪子了”,胖老太太所謂“錢花不出去還一個勁兒漲利息這不是逼著我把人民幣砸手裡么”,馬青所謂“中國這塊土地誰敢來改變顏色?誰來就讓誰遺臭萬年”,都耐人尋味。

更重要的是,作品旗幟鮮明地背叛傳統的價值觀念。具體表現就是主人公們褻瀆文學、褻瀆權威、而且褻瀆自己,否定傳統道德。在傳統觀念中,文學是高尚的事業,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在小說中,文學是吃飽了無事可乾的人的事,是“大大的快感,性交一樣的幹活!”全市的流氓都來當作家,花二十塊錢可以請五個作家吃飯。在傳統觀念中權威是神聖的,而小說中的權威則俗不可耐。古德白作為影響了一代青年的老作家,一張口就是流氓腔調:“你丫有什麼了不起?”“不服抽你丫的”云云。文學資格答辯委員會的大胖子對方言等人裝腔作勢,對女人則堆下一臉的媚笑,為了爭著提問題還和同伴鬧矛盾。

作品通過這兩個形象對權威進行了無情的褻瀆與嘲弄。褻瀆自我體現在方言等自稱“流氓”、喝了餛飩不給錢撒腿就跑等描寫上。傳統道德要求人們學好,而這篇小說則主張人應當學壞——安佳對女兒扣子說:“街上全是壞人--他們都叫你學好,好自個使壞”;方言對古德白說:“社會都進步到什麼階段了?誰當好人誰吃虧!”褻瀆一切而且褻瀆自我,背叛傳統道德,這種描寫揭示的正是具有時代特徵和普遍意義的社會心態:價值觀念的混亂與精神世界的痛苦。從這個角度看,作品中人物那種玩世不恭的、荒誕的語言和行為方式,只是把自我從價值觀念的混亂和精神世界的痛苦中解救出來的一種方式,是苦中作樂,是含淚的笑。人生態度的“一點正經沒有”和靈魂深處的茫然與痛苦,構成了現代人精神世界的兩個層面。

這篇小說的成功,正在於成功地表現了這兩個層面。只有看到作品藝術風格上的鬧劇色彩,同時又看到這種鬧劇色彩掩蓋著的深刻的痛苦,才算是真正理解了這部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