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億顆瓜子》,2010年艾未未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展示了一億粒用陶瓷製作的向日葵籽,這些向日葵籽都經過高溫加工,由1600名景德鎮的技術工匠耗費兩年時間,經過近30個步驟最終製成,艾未未在展覽上用此一億粒陶瓷製的向日葵籽鋪滿整個渦輪大廳,來體現他的藝術理念。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及金酸莓獎在北京舉行了頒獎典禮,艾未未的《一億顆瓜子》同時獲得了金棕櫚及金酸莓獎,有人質疑該獎的設定是在拿名人開涮、博噱頭,也有人稱獲獎名單的產生或許與作品本身的商業價值有關聯。作者介紹
1、艾未未1957年生於北京,是中國藝術界最知名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作為觀念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設計師和建築師,艾未未的作品常具有挑戰性和煽動性。艾未未在過去二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1979年的激進先鋒派“星星畫派”到2008年與Herzog&deMeuron合作設計北京奧運會會場“鳥巢”。2、艾未未1981-1993年生活工作於美國,後又回到他的故鄉北京,並於1995年創作了《摔一隻漢代的瓦罐》,這一作品對以後藝術家的創作有極大影響。這件三聯照片展示了一件古代的瓦罐被丟下,然後碎在他的腳下的過程。這件作品不僅開始了藝術家對古代現成品的持續再使用,同時顯示了他對文化價值和社會歷史的質疑態度。
3、2007年卡塞爾文獻展作品《童話》,艾未未邀請了1001位中國人到卡塞爾,而且將1001把清代、明代的椅子散放在巴塞爾的城市街道上。2007年的裝置作品《模板》中運用了更多的古代現成品——1001件來自毀壞的中國建築的木門木窗。這些東西被做成一個大型雕塑,但作品完成不久就被一場暴風雨摧毀了,變的扭曲,藝術家選擇了保持作品現在的樣子。
實體元素
1、倫敦泰特藝術館渦輪廳鋪著一億顆陶瓷瓜子。每一顆都不一樣。有人說這是中外藝術史上造價最高,有最多獨立實體元素的作品。2、艾未未用一億顆手工葵花籽,以最耐心最極端的方式,詮釋了什麼叫做個體的獨立。這些瓜子遠看起來一樣,走近才發現每一顆都不同,每一顆都是獨立的。老艾對川震孩子死亡名單的執著,似乎也在這件作品裡體現了出來。每一顆瓜子都是個體,值得用最耐心的方式創造,每一個生命都很寶貴,不能淹沒在滾滾紅塵中。
3、一億粒“葵花籽”這件作品的含義,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藝術家本人不會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藝術是提出問題,而非提供答案。
4、這一億顆陶瓷葵花籽(還不包括無數淘汰的次品),從5、6年前開始籌備,景德鎮超過1600名熟練工歷時2年多,近30道工序,純手工製作。 是艾未未的又一震撼人心的大型裝置作品。
作品造價
1、永兩年的時間,把景德鎮山洞裡的岩石變成1億多枚陶瓷瓜子,每一枚瓜子要經過將近30道工序。也許這是所有中外藝術作品中造價最高的一件。2、參與葵花籽製作的近2千工人,大多數是景德鎮下崗的年輕女工。艾未未的作品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傳統技能的機會,這兩年中也有了不錯的收入。老艾說他還會琢磨出新的作品,交給這些村民做,分享他們的快樂。
3、兩年的時間,把景德鎮山洞裡的岩石變成1億多枚陶瓷瓜子,每一枚瓜子要經過將近30道工序。也許這是所有中外藝術作品中造價最高的一件。
4、中國所謂的改革開放,20年來變化很大。個人意識在增加。尤其是年輕人,希望有很多的自由空間。這也給政府增加了壓力。至於將來會有什麼樣的格局,我現在也說不好。 中國必然將會迎來一個真正意義的自由和民主的時代,所有人都知道,這僅僅是時間問題。總會出現那么一個人,去推動這個理想成為現實。
各方觀點
1、批評家崔燦燦投票該作品入圍“金酸莓”獎,用崔燦燦的話來說,艾未未的這件作品是典型的過分追求作品形式的浩大,浪費財力和物力來說明了一個婦孺皆知的常識。他不太欣賞這幅作品的原因還在於,艾未未的這件作品採用葵瓜子做成人海戰術,而當代藝術並非是人多勢眾。2、一億顆陶瓷瓜子鋪在地上就成了藝術作品了?如此大規模製作簡直就是造就了一地的垃圾,實在是自我折騰了。
3、由於此次的投票都採用了實名制,持有不同觀點的兩位評審。其中批評家付曉東將艾未未的這件作品定義為2010年所有人都繞不過去的一個藝術界的標誌性事件,包括這件作品曾在全世界最頂級的美術館展出,而艾未未本人也可算是中國頂級成功藝術家的代表。
4、艾未未的這件作品中有很多可以解讀的東西,他用日常的小吃、用純手工製作,如此大的規模產生了不一樣的含義,也產生了震撼的效果。
5、就有網友在微博中留言質疑,中國著名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呂澎認為這一結果多少看似有些“荒誕”。該獎的發起者之一、青年批評家杜曦雲則回應稱“在意料之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的一個結果也恰恰顯示同一件作品,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觀點也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