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不一定有善報,好人,也不一定得善終。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痴心錯付,有多少忠臣枉死在昏君的刀下,又有多少良將信錯了人。如果他們還活著,這世界又將是怎樣一番景象?
秦人是漢族西遷的一支。秦孝公時期下令求賢,衛人商鞅從前來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革新,迅速使得秦國從一個西方不起眼的弱國變成軍事強國。秦國在商鞅變法的短短十多年間,成為當時最強大富足的國家。但是在秦孝公死後,長期掌握軍政大權又沒有及時抽身的商鞅,成為了新王登基的犧牲品,最終死無全屍。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蕭何讚譽韓信「國士無雙」,韓信也一直對自己的這位伯樂心存感激,卻未成想最後被蕭何斬殺於長樂宮中。如果當初韓信採納了蒯通的計謀,三分天下而王之,不僅不會死,漢朝的歷史也將重寫了。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來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如果關羽沒死,荊州沒失,便如諸葛亮所說:「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隋唐年間,翟讓領導瓦崗寨起義。隋軍投降後,由於李密在屢次作戰中所發揮的作用較大,又是貴族出身,翟讓自覺不如李密,便將瓦崗軍首領之位禪讓於他。翟讓視李密為密友,但李密卻怕翟讓重新奪走他的權力,用計將其殺死。後來李密堅持在東都城外與隋軍相峙的錯誤戰略,被前後夾擊,大敗。最終,李密降於唐朝,瓦崗軍潰散。
說起枉死的忠臣良將,岳飛自然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之一。想當年岳飛揮師北伐,大敗金軍,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岳飛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和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如果岳飛沒死,當時的中國便可在此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的更好。
明朝將領袁崇煥亦是一員猛將,曾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取得大捷,卻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在他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他,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清朝,譚嗣同協助光緒變法失敗,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英勇就義,在他自己看來是死得其所。但在此不禁有一問,如果他活著是否能改變更多人,是否比死去更有價值?
英雄 秦人 秦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