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覺得湖南地圖,確實像一個面朝左邊的頭像。
頭像的鼻子,是個小縣,叫做新晃。
新晃古屬夜郎地界,唐朝貞觀年間,設立夜郎縣,新晃便在其間。因此,當後來夜郎國概念興起,新晃與貴州的一些地方,都覺得自己才是最為正宗的夜郎,都建有關於夜郎的旅遊景點。不過,爭來爭去,似乎也沒有個確定的結果。實際上,夜郎並非一縣一城的地界,大可各玩各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有種文化,沒人能跟新晃爭。
它就是名為“咚咚推”的儺戲。
什麼是儺戲呢?
按正式的說法,“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大約在宋代前後,儺儀由於受到民間歌舞、戲劇的影響,開始衍變為旨在酬神還願的儺戲”(據百度百科)。
為何“咚咚推”沒人來爭呢?
因為它的範圍,實在是太小了。
“咚咚推”只有貢溪鄉四路村天井寨的人才會演。
據研究,天井寨的居民屬於侗族,最早是在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從離新晃不遠的靖州遷移過來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咚咚推”都是以侗語來演唱的。侗語有一個世界之最,就是它的聲調,有八個之多。有四個,與漢語是相似的,就是平上去入;另外四個為長短輕重。
不過大家不要一聽其他民族的語言就有陰影,畢竟,很多朋友學英語的時候,那叫一個難受。實際上,若有人把這種儺戲的詞翻譯過來,很多朋友會有原來如此之感。
因為唱儺戲的雖然是侗族人,實際上,他們也接受了很多漢族的文化與歷史。這從儺戲的曲目就能看出來。
比如《癩子偷牛》,表現了對那些不尊重耕牛的人的厭惡。而在漢族的歷史中,牛的地位絲毫不會亞於如今印度的牛的神明的地位。在古代,殺牛,那絕對是大罪啊!《宋史》包拯傳里,包青天年輕時候判的第一個案子就是有人為報復鄰居而割了他家牛的舌頭。包拯告訴苦主,把牛殺了,明天來告狀的,就是割牛舌的。用後來《增文賢文》里的話,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再比如,《桃園結義》、《古城會》、《關公教子》、《關雲長養傷》,一聽名字,就很熟悉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甚至,他們還有反映華佗醫術的戲。
儘管只是在極小範圍演出,但“咚咚推”以其原始、粗獷吸引了很多文化學者。20年前,日本民俗學者秋原秀三郎教授等人來此考察後說,“找遍東南亞,到過世界許多國家,還從沒有見過如此古老且保存完整的稻作文化遺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湖南 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