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年8月,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統帥海雷丁揮師攻占了突尼西亞。突尼西亞蘇丹穆雷·哈桑倉皇逃到了查理五世的宮廷請求庇護。突尼西亞是古迦太基的所在地,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海雷丁以此為基地,將隨時對西西里形成威脅,遏制哈布斯堡對地中海的控制。因此查理很快便決定幫助穆雷·哈桑奪回突尼西亞。1535年7月,查理召集了一支由西班牙人、德意志人和義大利人共同組成的龐大艦隊,這支艦隊擁有三百艘艦船及三萬兵力。查理也御駕親征,登上了一艘飄揚著80面金色帆布旗幟的豪華大帆船。在起錨之時,查理自稱“上帝之旗手”,發誓要徹底擊敗異教徒。
不過,當查理五世正在作遠征準備時,潛伏在義大利的法國間諜便刺探到了他的兵力編成及作戰企圖,並立即報告給了弗朗西斯一世。法王收到情報後,又通過一名派駐在佛羅倫斯、以神父身份作掩護的間諜,將這重要情況送到了蘇萊曼的宮廷內。
當時的戰艦主流式樣為以划槳為動力的單層甲板平底槳帆船,每艘戰艦擁有150名左右的槳手,以及200多名水手及士兵。這種戰艦甲板長約120英尺,寬約15英尺,甲板兩側均設定25-30張條凳,每張條凳坐三名槳手。這些槳手都是奴隸,由罪犯或者戰俘組成,他們終日與條凳為伍,漂泊海上,飽嘗鞭笞之苦。每個槳手各劃一隻槳,每隻槳長達29至32英尺,重達120磅,划槳有三分之一的長度位於甲板內,對伸出甲板外部分起平衡作用。在沒有風浪的情況下,其機動性要比一般帆船更好。
在當時的海戰中,火炮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炮台通常設定在戰艦的船頭或者船尾,炮台火力相當可觀,設有1門60磅炮、2門16磅炮,以及5門小炮。不過,當時的戰術仍是撞擊和強行登船,戰艦上安裝著撞擊用的金屬沖角。海戰開始時,指揮官首先要做的便是爭取位置的調動,然後是正面突擊與迂迴,在朝著敵船衝去時,火炮齊發,乘著混亂,槳手們拚命划著船槳,將沖角撞入敵艦的上部,最後士兵們一擁而上,通過起著橋樑作用的沖角強行登上敵船,在甲板上進行肉搏戰,並決定最終的勝負。
▲槳帆戰艦
此時,一種新式戰艦也在慢慢成型中,並在16世紀末期開始取代單層甲板平底槳帆船。15世紀後期,大西洋沿岸國家的造船師們開始設計建造出一種新式帆船,他們將一塊塊厚木板圍繞一個簡單的船體框架用木釘組裝起來,明顯增加了船體規模。同時在船上設定三至四個桅桿,用來張掛不同的方形帆和三角帆,從而極大增加了船隻的適航性,甚至能在逆風情況下行駛。隨著大帆船的出現,船上的火炮設定也有了極大改進,設計師們在軍艦舷側開挖了炮孔,將大炮設定在船體中。炮身整體鑄成的前膛銅炮也替代了原先的後膛鐵炮,這種火炮炮管不容易炸裂,還可以發射60磅重的炮彈,直接打穿敵艦的木板。1588年,英國人首先使用重炮射擊戰術,徹底擊潰了西班牙人的無敵艦隊。
▲橫帆戰艦
因此當多利亞的艦隊出征時,海雷丁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不過當海戰打響時,突尼西亞城內的天主教奴隸砸碎了鐐銬、發動了起義。海雷丁失去後方基地,不得不率領他的艦隊大部突圍,轉移至阿爾及爾港。
穆雷·哈桑再次登上了突尼西亞蘇丹的寶座。他兌現承諾,向查理稱臣納貢,割讓了沿海的一些領土,供查理建立要塞。突尼西亞戰役給皇帝帶來了極大的榮耀:當查理大奏凱歌而歸,在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沿途暫停時,居民熱烈歡迎這位“在非洲和亞洲的歐洲捍衛者”。入城時一些燕尾旗上寫著:“從旭日東升直到夕陽西下”。
突尼西亞戰役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但它並沒有解除奧斯曼艦隊對西班牙北非屬地的威脅。查理缺乏足夠的財力拿下阿爾及利亞。正如當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在向義大利傭兵隊長賈科默·特里弗爾基奧諮詢“如何征服義大利”時得到的回答——“國王發動戰爭需要三件東西,第一:金錢,第二:金錢,第三,還是金錢”。如果離開金錢,再天才的謀略也無法實現。
戰爭不僅僅是軍事能力的較量,更是財政能力的較量。一個5000人的西班牙步兵軍團進行一次戰役的費用至少是40萬杜卡特。查理雖然擁有帝國,但他的帝國卻不能集中使用資源。雖然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但由於歷史原因,皇帝們除了擁有皇帝頭銜,並不掌握約束大小諸侯的實際權力。帝國設有一個由皇帝不定期召開的封建性質帝國議會,但議會達成的決議對各自為政、各霸一方的諸侯並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德意志有約250個政治實體,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政府、法庭、議會、軍隊、市場,甚至於貨幣,大大小小的領地將德意志切割成碎片。
西吉斯孟皇帝就曾對著帝國議會長嘆:“羅馬帝國赤貧如洗,因此凡是繼承德意志王位者,除了自己的祖業之外,一無所有。”幸好,查理的基業在西班牙,來自於西班牙的金錢使他能夠勉強支撐其這場戰事。正如查理五世的大臣格蘭維拉曾在施佩耶爾的帝國會議上所說的:“皇帝沒有從帝國取得一絲一毫的利益,以維持他的尊嚴。”
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巴巴羅薩·海雷丁不斷騷擾巴利阿里群島、瓦倫西亞海岸和義大利南部,先後俘獲了五萬七千名俘虜,並多次截獲了哈布斯堡王朝從美洲大陸運來的財寶。
▲海雷丁的戰艦復原模型
1536年,在與蘇萊曼蘇丹簽署了秘密聯盟條約後,弗朗西斯一世再次發動對義大利的進攻。海雷丁也回到伊斯坦堡覲見了蘇萊曼,並受命組建一支龐大的艦隊。從伊斯坦堡傳來的訊息顯示,土耳其海軍的下個目標是配合法王在義大利的行動,遠征義大利。
但是海雷丁與土耳其陸軍統帥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這位地中海的魔王決定背叛奧斯曼蘇丹,率領他的海盜艦隊回到阿爾及爾。一旦海雷丁離去,必將對奧斯曼的海軍戰鬥能力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得知其訊息後,查理五世皇帝與多利亞加緊了對海雷丁的策反。很快,雙方的使者便在帕爾卡港碰頭,並舉行了秘密會談。雙方約定,海雷丁將忠於蘇丹的艦船想辦法燒毀,然後率其艦隊投靠查理五世,得到的好處則是重新收回對突尼西亞的統治權。
正當查理五世和多利亞翹首以盼海盜王來降時,壞訊息卻接踵而至,原來這一切都是海雷丁布下的圈套。當信以為真的多利亞和他的艦隊在港口中無所事事消磨時光時,海雷丁卻率領他的艦隊再次出擊,在希臘、義大利沿海一路燒殺搶掠。1537年8~11月間,海雷丁的艦隊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圍攻了科孚島。這裡是威尼斯人的心臟地帶,一旦占有此地,可以封鎖艦船在阿德里亞海的進出,因此威尼斯人花了大力氣在島上修建了堅固的工事。這些工事最後阻止了海雷丁攻占該島,海雷丁不得不在多利亞的艦隊趕來前撤退。
回過神來的哈布斯堡帝國再次糾集威尼斯和教皇國的力量,組成了200多艘戰艦、5萬名士兵組成的龐大艦隊,試圖一勞永逸解決海雷丁的威脅。1538年9月,雙方艦隊在普雷維扎海域相遇。海雷丁的兵力為122艘戰艦,聯盟艦隊則為157艘。
▲海雷丁
海雷丁的副手建議,在普雷維扎海岸附近的要塞內布置地面部隊。事實證明,這一決策對於奧斯曼艦隊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人布置在要塞內的大炮給聯盟艦隊帶來了極大威脅,使得其不得不遠離海岸線。9月25日、26日連續兩天,聯盟軍登入,企圖攻占奧斯曼人的陣地,結果均被擊敗。
9月27日晚,海風漸漸停息,由於聯盟艦隊一開始處於逆風位置,多利亞決定藉此機會搶先發起攻擊,迫使奧斯曼艦隊與其決戰。但是9月28日清晨,多利亞驚訝地發現,兵力處於劣勢的奧斯曼艦隊搶先發起了攻擊。威尼斯人的旗艦首先被奧斯曼艦隊所團團圍住。
▲遊戲中的奧斯曼帝國的大提督 巴巴羅薩·海雷丁
多利亞將其艦隊進行了如下布置:左翼是西西里島總督岡查加·費蘭特的西班牙艦隊;右翼則是馬爾他騎士團的艦隊;多利亞的侄子安德里亞·喬瓦尼·多利亞統帥四艘最快的戰艦被布置在最前方;主力艦隊則由多利亞親自率領排成一長列;在後面則是教皇國及威尼斯的艦隊。
奧斯曼艦隊則排成一個Y型陣型:海雷丁及其子哈桑雷斯居中,兩翼則由其他將領統率。土耳其人憑藉風勢迅速靠近威尼斯、馬爾他及教皇國的軍艦,而多利亞則試圖通過戰術機動吸引土耳其人進入其包圍圈,但是卻並未成功。由於缺乏風力,聯盟艦隊的三桅帆船成為固定靶子,如同獵物般被奧斯曼人所狩獵。第一天的戰鬥結束時,聯盟艦隊被擊沉10艘,燒毀3艘,另有36艘戰艦及3000人被俘。
▲普雷維扎海戰雙方布陣
次日,風向終於轉變為順風,但是不願冒險的安德里亞·多利亞不顧盟友的請求,率領西班牙及熱那亞艦隊率先脫離了戰鬥。最後聯軍被海雷丁打得大敗,損失了上百艘戰艦,勢力大損。海雷丁最大的損失還是暴風雨帶來的——這年的11月11日,38艘海盜船被地中海的巨浪打得粉碎,倖存的船員好不容易上岸,又被阿爾巴尼亞的山民盡數殺死,財物也被洗劫一空。
▲普雷維扎海戰
藉此戰勝利,海雷丁盡奪包括克里特島在內的愛琴海諸島,威尼斯人則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威尼斯喪失了大片海外領地,支付了高達30萬金幣的巨額戰爭賠償金,此外還需每年向土耳其繳納貢賦,其海上霸業就此終結。
威尼斯 查理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