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與海瑞同為浙江改稻為桑、毀堤淹田一案陪審官的王用汲,雖然不像海瑞那樣直板,處事較為穩重,卻也是個不怕死的主。當海瑞受命重審罪員浙江巡撫、布政使之時,對王用汲說,你們這些進士,大抵都是鄉愿,這案子,就讓我這個舉人來審吧。王用汲說,你也太瞧不起我們大明的進士了吧?誰告訴你我們就沒有脊梁骨,都是只講套路的老司機啊?
(王用汲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確實如此,《明史》當中,清朝人給了王用汲八個字的評價——為人剛正,遇事敢為。《萬曆野獲編》里也記載王用汲兩次進諫的事。其中一次,是張居正送其父親靈柩回家歸葬之時,湖廣官員,都屁顛屁顛地奔前跑後,唯恐哪裡做得不周到。只有巡按御史趙應元不為所動。張居正超級不爽。自有那些察顏觀色之徒去替張居正搞定趙應元。左都御史陳炌彈劾趙應元在結束巡按事務即請病假,是違規,該除名。自然,摺子很快被批准,趙應元就沒得官做了。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此時身為戶部員外郎,只是六七品小官的王用汲氣憤不已,怒而上書替趙應元打抱不平。他在奏章里說,趙應元是“不會葬得罪輔臣”,被“託疾欺罔削籍”,我覺得這樣不對。人誰沒個三病兩痛,請個病假,又怎么了?其他人也請病假啊,陳炌怎么不去彈劾?他自己也請過長達十年的病假,為何現在到了別人,就用不同的標準? “何以服天下”?再說,如今攀附首輔的,就算經常做錯事,也可以居高位;不得首輔歡心的,任你能力再強,也有志難伸。皇上想要過點好日子,吃好點,玩好點,大臣們就會不停勸諫;首輔想做的事,哪怕是錯的,卻沒人敢說話。這什麼世道啊!皇上你現在“委政於眾所阿奉之大臣”,使得人們早無公心,只去投靠首輔“私門”。威福自出,朝綱獨斷,本該是皇上您的權力,結果呢?都旁落他人之手。“政柄一移,積重難返”,不止趙應元一事如此。陛下請三思啊。
(小皇帝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三思個啥?此時萬曆皇帝登入才六年,十幾歲的小孩子,在張居正、李太后以及大太監馮保的壓制之下,時不時一把鼻涕一把淚呢,哪裡能獨斷?奏章自然落到了張居正手裡。“居正大怒,欲下獄廷杖”,幸得閣臣張四維耍了個小手段,保護了王用汲,將之削籍回家,才免受大明朝最出名的廷杖之辱。人都回家了,張居正也沒辦法,只好遷怒於張四維,吹鼻子瞪眼好多天。從此王用汲賦閒在家,直到張居正死後,才重新起用。
張居正 明朝 王用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