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熟悉三國,三國當中劉備身邊有個諸葛亮,有了諸葛亮自此劉備就有了三分天下;曹操身邊有個郭嘉,自從得了郭嘉曹操就很輕鬆地打敗了袁紹,自此一舉平定了北方。諸葛亮和郭嘉都是很厲害的人物,有極高的謀略和智商。古代這些人叫謀士,而現在則稱為智囊或者智庫。如果沒有他們,劉備和曹操恐怕很難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在國民黨當中,其實也有這么一位類似諸葛亮和郭嘉的人物,說起此人,其實名氣並不大(以為死得太早),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但是這個人真的是聰明絕頂,其智謀甚至超過了蔣介石。
這個人就是楊永泰。
楊永泰,廣東茂名人。自幼聰慧,小小年紀就考上了秀才,被鄉鄰譽為神童。21歲時考入廣東高等學堂,接受系統的西式教育。後來又轉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回到廣東擔任《廣東報》主筆、編輯。由於才華橫溢,筆桿子非常厲害,很快就聲名鵲起,成為了當地很有影響力的知識媒體人。
楊永泰這個人智商超人,自視甚高,雄心勃勃,想乾一番大事。但是他也有弱點,什麼弱點呢?那就是他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他看誰的勢力大就投靠誰,看誰的腿粗,就抱誰的大腿。他先後投靠了孫中山,北洋軍閥,西南軍閥等勢力。用朝秦暮楚這個詞兒來形容楊永泰似乎也不過分。
由於他有這個游離不定的風格,所以後來沒有受到孫中山的重用。對於楊永泰來說,沒有被領導人重用,也顯得一直鬱郁不得志。看來早年的楊永泰的智謀還沒修煉到後來那種爐火純青的程度。
然而,機會還是垂青了他,畢竟楊永泰的才幹在那擺著,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的。即使一時被掩埋了,但時間長了總會有 出頭之日的。楊永泰最終等來了蔣介石。
經人引薦,蔣介石認識了楊永泰,二人見面一番交流之後,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楊永泰這回算是遇到了對的領導,用現在大話說總算跟對人了,於是他竭盡全力給蔣介石出謀劃策,施展出了傑出的才幹。
如果把楊永泰比作是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或者曹操身邊的郭嘉,其實也不算過分。自從楊永泰結識蔣介石之後就沒少給老蔣獻計獻策,而且基本他的每條計策,蔣介石也都是言聽計從。
楊永泰真的這么厲害嗎?他都給蔣介石獻過什麼計謀呢?
楊永泰不愧是高手,一出手就讓蔣介石另眼相看,好開心。為什麼? 因為當時蔣介石對於地方軍閥勢力的做大感到十分頭大與無奈。於是楊永泰就給他開了一個藥方。什麼藥方呢? 他根據不同軍閥的不同特點分別對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與辦法。簡單說就是: 用經濟方式解決馮玉祥,用政治手段解決閻錫山,以軍事方式解決李宗仁,以外交方式解決張學良的東北軍。
簡簡單單四句話,蔣介石採用了楊永泰的計謀,三下五除二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消番“的頭疼難題,做到了藥到病除。蔣介石就像吃了開心果,樂得嘴都合不攏了。從此對楊永泰更加器重,感覺一日都不可沒有此君。自此,楊永泰成了蔣介石的第一謀士和心腹智庫。
除了地方大軍閥之外,還有一股勢力讓蔣介石寢食難安,讀者可能也都猜到了,就是江西的紅軍。
先前蔣介石發動了對紅軍的幾次圍剿,均告失敗。這時,老謀深算的楊永泰又向蔣委員長獻上一條錦囊妙計,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時,再加上紅軍的實際領導人已不是毛澤東,所以這次楊永泰的這個高招果然奏效了,於是,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徹底失敗,紅軍被迫突圍走上了長征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損失極大。在某種程度上,這都是拜楊永泰所賜。
後來紅軍差一點兒全軍覆滅,也是因為楊永泰。楊永泰好像就是紅軍的剋星。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紅軍五次反圍剿後不得不突圍進行長征,蔣介石又派出重兵圍追堵截。因為毛澤東又重掌軍權,所以紅軍又回到了從前的那種打法,聲東擊西,忽南忽北。搞得蔣介石暈頭轉向,不知道紅軍到底要去哪裡。所以他也沒辦法根據情況派兵圍剿,有點不知所措了。
於是有一天,蔣介石找來他的幾個謀士在一起商議此事,到底紅軍要去哪兒?紅軍的走向和路線是什麼? 這幾個謀士除了楊永泰之外,還有林蔚和賀國光。這幾個高參分析來分析去,最後提出並預測了紅軍走向的四條可能的路線。
一,由江西南部信豐進入廣東
二,從江西南部經過廣東與湖南邊境在進入湘南
三,先入湖南,再出湖北安徽蘇區,然後北進
四,經湘西入貴州,四川再北進
蔣介石認為最不靠譜就是第四條路線,蔣介石說這不是石達開走的路嘛,這分明就是條死路,如果紅軍走這天路就等於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於是斷然否決了第四條路線的預測。而第四條路線正是楊永泰預測的路線。
歷史的弔詭和出人意料就在於此,事後證明,紅軍恰恰走的就是楊永泰所預測的第四條路線。有意思的是,不但蔣介石沒有料到紅軍會走這條路線,就連紅軍自己也沒有料到會走這條路線,後來是由於各種形勢使然走了石達開走過的這條道路。
楊永泰真乃神機妙算,不過天佑紅軍。只是由於這位有著諸葛亮和郭嘉智謀的超級智庫楊永泰比較短命,在抗戰前因為自恃戰功卓著,和中統的關係處理的不好,於1936遇刺身亡。這個曾經差點兒就讓紅軍走上絕路的蔣介石“智囊”,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蔣介石 謀士 楊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