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能力挽狂瀾的五位名將,只要有他們在,國家就不會滅亡

漢代司馬相如曾說過一句話:“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許多非常之人,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展現了自己的非常之才,並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拯救國家於危亡之中。

他們是國家的再造者,是古代政權的中流砥柱,國家危難之際只要有他們在,就不會滅亡。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下面為大家盤點歷史上能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即傾,救社稷於危亡的五位名將。

01.田單

田單,生卒年月都不詳,歷史記載他是戰國時期齊國王室的遠方親戚。

由於和齊王田氏一脈關係太遠,他只能憑自己的能力混到一個管理市場的小官。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動亂,齊宣王趁火打劫,攻占燕都薊,斬殺子之和燕王噲,企圖滅燕,但後來齊軍被逼撤退。此後兩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燕昭王即位後,屈尊求賢,廣招天下英才,立志復仇齊國。

這個時候,樂毅從魏國而來,燕昭王對他謙讓恭敬,樂毅就留下做了亞卿。

公元前248年,樂毅擔任燕國上將軍,聯合召趙、楚、魏、韓等四國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偌大齊國最後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城池沒有被攻下。

危難之時,即墨全城軍民推舉田單為將,抵抗燕兵。田單使用離間計,迫使燕王猜忌樂毅,樂毅害怕被冤殺,投奔趙國。

燕國改任騎劫為將繼續圍攻齊國,田單隨後採用驕兵之計,假裝投降求和,麻痹燕將。

燕軍不加防備時,田單用自創的火牛陣擊敗燕國軍隊,收復了齊國的七十餘城,被齊襄王封為平安君。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02.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周瑜年少時就和孫策交好,21歲起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建立了東吳政權。

建安十三年,曹操穩定了大後方,南下擊敗劉備後,飲馬長江,虎視江南,意圖在有生之年,一統華夏。

當時,曹操擊敗劉備,又兼併荊州劉表的水軍,勢力空前強大。

而東吳在80萬(號稱)精銳曹軍面前猶如螳臂當車,不堪一擊,唯一能獲取優勢的只有長江天塹。

吳國的文武大臣在曹軍的威逼下也分為兩派,文官以張昭為代表主張求和,武將以程普為代表主張力戰。

最終,周瑜拍板決定迎戰曹軍,在周郎英明的謀劃布局下,吳軍與劉備軍先詐降,後用火攻,擊潰了曹操幾十萬大軍,曹操逃回許都後,戰略上也從攻轉為守勢,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保存了東吳政權,對歷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3.郭子儀

郭子儀,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最有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疆土四分五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時都會紅日西墜。

國家危亡關頭,郭子儀橫空而出,擔任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他先為唐帝國收復河北河東之地,又接連平定長安,洛陽,多次擊敗叛軍安祿山和史思明的進攻,穩定了唐朝政權,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郭子儀勝利還朝,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並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

期間,郭子儀因兵敗多次被解除兵權,賦閒在家,但他毫無怨言。

公元763年,長安再次被叛軍攻占,郭子儀臨危受命,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擊敗回紇和亂軍,光復長安。

叛亂被平定後,郭子儀再次被剝奪兵權,但他一心忠於朝廷,低調內斂,待人平和,從不居功自傲,被皇帝尊為尚父,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04.宗澤

宗澤是南宋名臣,剛直豪爽,沉毅知兵。據說宗澤出生時,他的母親夢到天空出現猛烈雷電,光照其身。

宗澤長大後,研讀兵書,苦練武藝,博採眾家之長。

靖康元年,金兵攻破汴梁,俘虜宋朝王室貴族,宗澤建議康王趙構南下修築城防,組織兵力抵抗,才得以有後來的南宋。

靖康二年,金兵依仗兵強馬壯多次南下,宗澤組織兵力抵抗,在開德與金人十三戰皆勝,延緩了金人進兵的速度。

趙構稱帝後,宗澤被任命為龍圖閣學士,趙構 一心想與金人求和,對北邊防禦措施很不重視,宗澤多次上書請求加強軍備,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計畫,可惜趙構卻置之不理。

無奈之下,金澤親自渡過黃河與邊關諸將商議攻防事宜,並加強沿途營寨,修建堡壘,制定了嚴密的防禦措施。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不久,金將金兀朮渡過黃河攻打汴京,諸將都主張斷橋固守,只有金澤主張措敵銳氣,於是他調集軍隊,迎戰金兵,金兵知道後退卻。

1128年,金兵再次圍攻汴梁,宗澤調兵遣將,數次大敗金兵,此後金兵忌憚金澤不敢前來進犯。

宗澤聲望日著,金人聽到他的名字,常常既尊敬又害怕,他們與宋人談到宗澤,必定稱他為宗爺爺。

在宗澤為代表的主戰派奮力抵抗下,南宋政權才得以穩定,期間,宗澤提拔了抗金名將岳飛,可謂慧眼識人。

宗澤一生為國家嘔心瀝血,畢生志願就是收復黃河以北的失地,無奈趙構重用求和派,宗澤雖然滿腔熱血,卻壯志難酬,一代老將在彌留之際,沒一句話談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最後連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懷著悲憤的心情溘然與世長辭了,時年70歲。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05.于謙

于謙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率領明朝精銳傾巢出動,征討瓦刺,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刺軍隊包圍,明朝幾十萬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也被瓦刺人俘虜。

訊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瓦刺人消滅明軍主力後,馬不停蹄直抵京師,明朝危亡在即,隨時會重蹈北宋靖康之恥。

國難當頭,于謙斥挺身而出,斥退南遷派,力排眾議,誓死戍守京師。他一面遣人找瓦刺可汗也先求和,拖住也先。

一面急召各地守備軍火速勤王,在他的精心策劃安排下,各地部隊陸續在京城外集合。

也先抵達京城後,于謙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並親自領兵作戰。

明軍將士受其感召,浴血奮戰,擊潰了瓦刺軍,保全了大明江山。

明英宗被瓦刺放回後,在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的幫助下重登皇位。

由於于謙黑白分明,嫉惡如仇,剛強正直,被徐有貞等人列為重點扳倒對象,1457年,在奸人的讒害和誣陷下,明英宗處死了對明朝有再造之恩的功臣于謙。

于謙死的那天,陰雲密布,三日不散,百姓們聞訊都失聲痛哭,並為他立祠紀念,常年祭祀不止。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