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擁立皇帝一事外,南明第一大臣史可法還犯了個錯誤

崇禎皇帝死後,明朝的北京朝廷垮台,好在明朝在南京還有個備份朝廷,在得知崇禎殉國的確切訊息後,南京朝廷的一號人物、兵部尚書史可法馬上接管局勢,史可法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清軍南下時堅守揚州城,最終城破不屈而死。史可法的骨氣和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的能力或者他在守揚州之前的一些舉措卻並不是那么高明。

史可法像史可法像

崇禎死後,擁立一個新的皇帝成了當務之急,原本應該起到定海神針作用的史可法卻犯了第一個錯誤,這個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過,簡單的說就是原本按照規定應該擁立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繼位,但是東林黨人卻因為自身小團體利益的考慮不想擁立福王,推薦了血緣更加疏遠的潞王朱常淓,而史可法不僅沒有堅持原則,反而和稀泥,採取了折中的辦法——擁立另外一位藩王(桂王),最終導致福王朱由崧向軍閥尋求幫助,導致南明政權建立以後,軍人勢力大漲,形成了軍人干政和尾大不掉、不聽指揮的局面。這是史可法犯的第一個錯誤。

然而,這並不是史可法犯的唯一的錯誤,在這之後,史可法又犯了一個錯誤。在擁立皇帝之後,如何防止清軍南下成了當務之急,雖然以史可法為首的南明朝廷還對清朝抱著和平的幻想,但是在明朝殘存的領土和被清軍占領的領土之間建立適當的防守還是必不可少的。

1644年五月八日,史可法上疏弘光帝,建立設立江北四鎮,“臣以為當酌地利,急設四藩。四藩者:其一淮、徐;其一揚、滁;其一鳳、泗;其一廬、六。以淮、揚、泗、廬自守,而以徐、滁、鳳、六為進取之基。”在史可法的構想中,有防守有進攻,看似既穩妥又不至於太保守,再加上其本人不久後自請到揚州督師,這樣的安排看似無懈可擊。

江北四鎮江北四鎮

然而,其實這樣的安排正是史可法本人性格不足的一種體現,史可法缺乏大局觀,又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戰略家,幾乎沒有領軍打仗,所以這樣的安排只能說是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顯得有點過於保守了。

對於史可法的江北四鎮部署,明朝遺民、曾經歷事崇禎、弘光兩朝的官員李清這樣評價:“然於青、兗、開、汝,似置之不講矣。”李清提到的青州、兗州、開州、汝州在山東、河南境內,這些地區之前被李自成的大順軍占領,但是在李自成被清軍擊敗之後,這些地方或被原明朝官員收復,或成了無政府之地,李清認為史可法將這些地區置之不理,是很很不明智的。

1644年11月形勢圖1644年11月形勢圖

而其餘的有識之士也認為應當在山東、河南等地設定防區,以增加江淮地區的緩衝,可以避免清軍的騎兵部隊大舉南下,而在山東、河南兩地布防也有利於收復民心、大大增強南明的軍事實力。

可惜,當時史可法並沒有採取或者採納這些建議,最終江北四鎮只知道擁兵自重,除了高傑部有意北進之外,其餘三鎮沒有向北方清朝發過一兵一卒,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沒有進攻只能坐以待斃,最終僅僅一年之後,弘光政權就被清軍消滅,不得不說,史可法要負比較大的責任,雖然他已經在揚州城下為國捐軀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