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曾被誰寫成紈絝子弟 不生氣反而三請其出仕?

核心提示:《春明外史》引起張學良關注的,是小說里有個以他為原型的官家公子哥韓幼樓。令人沒想到的是,雖然自己被描寫成紈絝公子哥的形象,但張學良沒有生氣,反而非常欣賞張恨水的文學造詣,到北平時,他親自去拜訪張恨水。

張學良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作者:佚名,原題:《張學良被張恨水寫成紈絝不生氣 三請其出仕被拒》

張學良三請張恨水出仕被拒仍邀其為《新民晚報》寫連載

《春明新史》緣起少帥和才子的一段交集

在民國初年,張恨水的小說曾盛極一時,連載張氏小說的報紙往往洛陽紙貴。他小說里的故事往往透露著大時代的影子,角色也有原型,如《金粉世家》里北洋軍閥總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貧女子冷清秋的悽美愛情,總是讓一代代讀者記憶猶新。

而張恨水與少帥張學良之間的一段交集,則要從他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上連載的一部小說《春明外史》說起。

《春明外史》揭露了北洋軍閥統治下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並以報館記者楊杏園與妓女梨雲、女詩人冬青的愛情為故事主線,因為生動的內容,吸引了許多讀者,自見報第一天就轟動了整個北平。《春明外史》這部小說幾乎是把當時上自總統下到妓女、流氓的不同人物都寫入小說中,真實地、栩栩如生地描寫著當時的社會。

不過,《春明外史》引起張學良關注的,是小說里有個以他為原型的官家公子哥韓幼樓。令人沒想到的是,雖然自己被描寫成紈絝公子哥的形象,但張學良沒有生氣,反而非常欣賞張恨水的文學造詣,到北平時,他親自去拜訪張恨水,並主動緩解張恨水家人見他一身戎裝的緊張感,說道:“你姓張,我姓張,500年前我們是一家,以後我們就是朋友了。”後來,少帥更是三次邀請張恨水入仕,但後者一一婉拒了,北平有報紙就此刊載了名為《張學良三請張恨水,張恨水婉辭不就》的報導。

1928年8月,為了和日本報紙抗衡,張學良在東北創辦《新民晚報》,並邀約張恨水寫《春明外史》的續集,張恨水接到張學良的來信後,順著《春明外史》的思路,創作《春明新史》。1928年9月20日,奉天《新民晚報》創刊號開始推出,一時間洛陽紙貴,史料還有“《新民晚報》銷量創50萬”的記載,這其中張恨水連載的功勞不可忽視。

1929年8月,在張學良的邀請下,張恨水前往瀋陽,本以為“荒蠻之地,必有些破敗”,在下了火車之後,張恨水看到街頭男士西裝革履,女子捲髮、高跟鞋以及時尚衣著的樣子,他心中暗暗增加了對張學良為政有方的敬佩。

1934年5月,張恨水西北之行是同張學良最後的一次見面,數年後,他聽到西安事變的訊息。後來,他又得到張學良被幽禁的訊息,不僅心懷感傷。1946年,在得知少帥被押到台灣,他於西安事變十周年之際,在北平《新民報》發表《今日贈張學良》一文,以表思念。

寬厚說家風

漢代陸賈《新語·術事》一篇說:“聖人貴寬,而世人賤眾。”意思就是說,品格高尚的人注重寬容,但是常人卻很少有這般品德。自古有大將之風的人往往都具有寬容與接納的心態,這樣才能聚才為己用,曹操就寬釋官渡之戰後背叛他而投靠袁紹的將領,不追究其過失,有的更是加以重用。

古之將領如此,少帥張學良亦是如此。張學良被張恨水寫成紈絝子弟,還三次拒絕他的入仕之邀,他都沒有介意。據小報記載,張恨水甚至還曾在張學良夫人的扇子上留下“少帥隆情囑出山,書生抱愧心難安;堂前燕子呢喃語,懶逐春風度玉關”的詩句,少帥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贊他有氣節,這就更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了,這也許就是少帥與眾不同的大將風範。

張恨水之子回憶:

據張恨水之子張伍回憶,“《春明外史》在北京連載時,適逢張學良將軍在北京,他非常推崇父親的文采,希望結識。父親起初避而不見,但有一天張學良做了不速之客,竟自己找到父親寓所。相見之下,父親覺得這位少帥談吐不凡,可做朋友。張學良原想請父親出去做官,但父親堅辭不就……抗戰結束後,我們舉家從重慶內遷,中途路過貴州息烽,吃飯時父親低聲對母親說:‘張學良就關在這裡,我倒很想去看他,但是他們也不會讓我去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