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風雲帝王詩詞,最後一位不是帝王但詩詞最霸氣!

歷代帝王詩詞賞析詩歌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學的藝術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在這顆明珠的光芒里,一些歷史上叱吒風雲的開國帝王都留下過耀眼的光焰。從這些詩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他們博大的胸襟,恢弘的志向,感受他們不同凡響的霸氣。

西楚霸王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垓下歌》西楚霸王項羽《垓下歌》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而這首《垓下歌》,則歷代傳頌,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位豪氣蓋世、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風雲變幻、群雄並起的大環境下,他以拔山之力、蓋世之氣,突起於壟畝之中,沒有任何憑藉,很快就摧毀了暴秦的政權,於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號稱“西楚霸王”。項羽雖未成帝業,但司馬遷在《史記》中,仍把他列入“本紀”,作為帝王來看待。倘若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楚漢相爭,開始時項羽節節勝利,劉邦幾為其所擄。後來由於項羽驕傲自滿,剛愎自用,導致其戰略上連續失誤,而劉邦則逐漸轉敗為勝。最後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兵少糧盡,自知敗局已定。夜飲帳中,面對美人虞姬,寶馬烏騅,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氣蓋一世的英雄豪傑窮途末路的悲慨。

讀完《垓下歌》,掩卷回味,使人悟出無論是誰,無論他曾經怎樣的不可一世,煊赫一時,如果他辦事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使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時,即便有移山倒海之力,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失敗的道路。

漢高祖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高祖劉邦《大風歌》漢高祖劉邦《大風歌》

《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

這首詩是劉邦稱帝後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當時淮南王英布叛亂,劉邦親率大軍征討,英布敗逃,劉邦命其部將乘勝追擊,自己則班師回朝。歸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鄉沛縣,在沛宮擺下筵席,與家鄉父老縱情歡歌,酒酣劉邦擊築起舞,慷慨悲歌。全詩僅三句,首句起興,展現群雄相爭中的風雲變幻,後兩句抒發了自己平定天下、開創大漢基業、榮登帝座威加海內的喜悅心情,表達了渴望鞏固統治、維護政權的迫切願望,氣勢雄渾,氣魄浩蕩,千古傳頌。《大風歌》對後世影響很大。歷代的封建帝王,在榮歸故里之際,往往效法漢高祖,大擺筵席,宴請故舊親友。有些君主也吟詩作賦,以《大風歌》來比附自己的豪邁情懷,謳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假如說,作為失敗者的項羽曾經悲慨於人定無法勝天,那么,在勝利者劉邦的這首歌中也響徹著類似的悲音,這就難怪他在配合著歌唱而舞蹈時,要“慷慨傷懷,泣數行下”(《漢書·高帝紀》)了。

漢武帝劉徹《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武帝劉徹《秋風辭》漢武帝劉徹《秋風辭》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后土,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地改名為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調《秋風辭》。詩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

“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魏武帝曹操《短歌行》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感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在千古詩人中,只有曹操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寫得出來,也只有他能與之相稱。至今讀之,猶覺豪氣逼人。

魏武帝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魏武帝曹操《龜雖壽》魏武帝曹操《龜雖壽》

建安十二年(207),居住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奴隸主貴族,乘中原一帶天下大亂之機,經常入塞擄掠漢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後,袁紹的兒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烏桓。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安定東北邊境,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率軍征伐烏桓,結果取得了勝利。這首詩是他凱鏇歸來的時候寫的。

這是一首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詩,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這裡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唐太宗李世民《入潼關》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唐太宗李世民《入潼關》唐太宗李世民《入潼關》

李世民這首詩通過敘寫在冬日入潼關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抒發了詩人的毫邁氣概。詩歌先從潼關的地理形勢和地位起,接著寫所見和所聞,最後又聯想到諸多古代名士入關和出關時的所作所為,讚賞他們的奇才和豪志,從而抒發了詩人想建功立業乾一番大事業的英雄氣概。

宋太祖趙匡胤《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宋太祖趙匡胤《詠初日》宋太祖趙匡胤《詠初日》

《詠初日》詩是趙匡胤在靈山寺門前詠的。此詩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境界開闊而又壯觀。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述志之作。

明太祖朱元璋《燕子磯》

燕子磯兮一秤砣,

長虹作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掛鈎,

稱我江山有幾多。

明太祖朱元璋《燕子磯》明太祖朱元璋《燕子磯》

燕子磯位於南京城北燕子磯鎮北端,西、北、東三面臨長江,面積約1萬平方米,磯頭海拔36米,峭壁懸崖陡立江水之上。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從這裡登岸,是時,正好雨過天晴,一條彩虹橫跨蒼穹,一彎鉤月遙掛天邊,面對這壯麗的景象,詩興大發,激情豪邁地吟詠出了這首《燕子磯》。

朱元璋放牛娃出生,幾無文化,可這首極具王者之氣的打油詩,比喻得當,氣魄宏大,非常人所及,抒發了一代開國之君的豪邁情懷。朱元璋正是從這裡走向金陵,走向帝王寶座的。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

夜來雨過春濤生,

浪花疊錦繡谷明。

浮雲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龍驚,

連檣接艦屯江城。

媲貅健甲皆銳精,

旌旄映水翻朱纓,

我來問俗非觀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衝波行,

雲霞萬里開澄泓。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松花江放船歌》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松花江放船歌》

這首詩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末夏初,玄燁來吉林巡視,於松花江上所作。玄燁時年29歲。作為一個年輕的皇帝,他不迷醉宮廷享樂,走馬關外,親臨邊陲,在松花江的驚濤駭浪中視察水師、艦船,鼓舞東北各族人民反擊沙俄侵略者的鬥志,即興寫下了反映松花江沿岸錦繡河山、北國風光的詩篇。表達了康熙皇帝濃重的愛國情懷和保境安民的理想抱負,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廣大民眾保衛國家、創造安樂祥和生活的民意。

毛澤東《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沁園春·雪》毛澤東《沁園春·雪》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園春·雪》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並非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著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