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占卜時用龜甲和獸骨 。其中龜甲又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又稱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
距今8600—7800年的舞陽賈湖遺址中,就出土了甲骨,上面契刻符號。中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占卜用的甲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時期的甲骨上還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
中藥有一味藥材叫龍骨,龍骨是古代哺乳動物骨胳的化石,可以治療癲癇、驚嚇、傷寒脈浮等病。
河南安陽市西郊洹河岸邊,有個地方地勢略高,戰國以後一直都是亂墳崗。明朝以後,這裡出現了居民,耕作經常挖到一些古代龍骨碎片。當地人把這些龍骨出售,藥鋪老闆拒收上面有刻畫痕跡的龍骨,村民就用小刀將上面的痕跡刮掉,這些龍骨可以賣6文錢一斤。
1899年,擔任清朝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突患瘧疾,他是個醫藥行家,便差人到北京的達仁堂藥店買藥。查看買回來的“龍骨”時,他發現“龍骨”上刻著一些奇奇怪怪的符號。
王懿榮認定這些帶有文字的“龍骨”是殷商遺物,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同一時期,居住在天津的金石學家王襄,也發現了“龍骨”上面的刻字。
從這些龍骨,考古學家們找到了出產地安陽小屯村。1928年10月,考古學家們開始進行發掘,至1937年 6月共發掘十五次。發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個、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築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兩萬片和大量陶器、銅器、玉器等,商朝都城殷墟被發現。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確認是商代文字,被列為上世紀中國考古的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蹟)之一。
龍骨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
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
殷墟出土約15萬片帶有銘文的甲骨,其製作時間距今約3300年。據統計,這些甲骨上刻有4000-5000個單字,已經釋讀出的字有1500-2000個。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的王室、治理機構、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和科技,並與史書相印證。
為了推動甲骨文研究,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獎勵計畫,能夠破譯以前未釋讀甲骨文文字,單字獎勵10萬元。不過這個獎金不容易獲得,原因如下:
1、容易釋讀的文字都已經破譯了,剩下的很多是冷僻字,多用來代表某個國名、族名、地名、人名、動物名、植物名、祭祀名等。
2、商代語言已經消失,缺少可參照文字語言支持破譯,至今甲骨文還是一種“啞巴語言”。
3、殷商甲骨文“一字多形、一字多義”,辨識難度大。
去殷墟參觀,導遊介紹說只要破譯一個甲骨文字並寫出破譯論文,就能獲得獎勵10萬元,還可以獲得考古專業博士畢業。如果對甲骨文有研究,可以去破譯試試。
甲骨文 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