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傳說的歷史上下有5000年,但真正有史可考的歷史僅僅3000多年。這主要是因為上古時期沒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記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系統文字,所以,真正的有史可查最早可上溯到商朝的甲骨文。那么,商朝的甲骨文中曾出現了那些城市呢?
1.亳(bó)
商代,人們把首都所在的地區稱之為“亳”,類似於後世的“京”。從史書記載可知,殷人至少有“三毫”,:“南毫在毅熟,即湯都,北毫在蒙,即景毫,湯所受命地,偃師為西毫,即盤庚所徙,三處之地,皆名為亳。”可知殷亳即都城,並且這些都城相距遙遠。最早的亳都,即為如今的河南商丘,那裡是商的發源地,商人滅夏之前,一直活動在以商丘為中心的地區。滅夏後,商湯建都洛陽偃師,號為西亳。
1953年於鄭州二里崗商城遺址出土有刻辭牛骨一片。上面寫道:
“乙丑貞:及孚。七月。口口[貞]:又乇土羊。”
“乇土”即“亳社”,乃在“亳”地行“社”祭之所。 雖然考古中商代的“三亳”至今還未有定論,但甲骨文中的亳都商丘是毫無疑問存在的,商丘可謂是甲骨中最早的著名城市。
2. 殷(yin)
殷本為豫北平原洹水周邊的一個地名,史書中“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商人因水患等各種原因,500年間頻繁遷都5次,直到商中期盤庚遷到殷地之後,才穩定下來,之後273年一直到滅亡未曾再遷都。遷到殷地之後,商人將國號由商改為殷,所以後世又稱商為殷商。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200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殷可謂是甲骨文中知名度最高的城市。
3. 洛(luo)
史書中,商代的洛陽稱西亳(bó),又作亳,其位置在《禹貢》九州中豫州的河、洛之間。據考古發現,商代的洛陽在帝乙、帝辛時的甲骨卜辭中存在著一座商王居住的城邑,稱為“洛”或者“洛師”,應為商代的西亳城。
從發現的商代帝乙、帝辛時期的甲骨文中可知,在商代河洛之間,當時存在著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稱為“洛”,這座城邑由甲骨文的記載來看,至遲在晚殷時期已經存在。以下是兩條帝乙、帝辛時的卜辭:
癸丑[卜在]洛,貞王[旬]亡禍。(《合集》36959);
癸丑[王卜]在洛師,貞[旬亡]禍,王[占曰]:吉。(《合集》36960)。
(註:本條卜辭由拓片來看,洛字和字之間也可能還有缺字,但“在其卜”乃第五期卜辭常見的文例,所以我們仍然可以肯定本條卜辭的洛是指洛地的城邑,而非洛水。)
由上可見,當時商王住在洛地,則此地必有宮室等建築,其為城邑是無疑的,第二條卜辭還稱洛為,者師之所駐,說明此地的城邑還應有一定規模,可能為商代西亳城。由此可見,洛地可謂是甲骨文中出現且幾千年真正延續不斷的歷史名城!
甲骨文 商朝 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