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強大的空軍自從在大不列顛空戰中被打趴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挺起自己的脊樑,但當時德國還有能力生產戰機,那么空軍的敗落是因為德國人力資源相對盟國來說不足引起的嗎?
不列顛空戰,德國人堅持了半年就因為巨大損失而無法繼續。而盟軍的戰略轟炸面對同樣的情況,堅持了四年,而且越戰越勇,本就說明了英美充足的人力,英美蘇三國是從五億人口裡選飛行員,德國是從八千萬人口裡選飛行員,同等標準下,德國的確是不占優勢,美國一國靠一億多人口就培養了八十萬飛行員的,不過以德國8000萬的人口基數和高超教育程度,培養出區區80萬名德意志飛行員也不是不可能。歷史上德軍能夠總共動員1500萬人,比起美國並不遜色,但飛行員的數量相比美、蘇就懸殊了,這是為何?
根結所在是飛行員的數量最終還是由燃油決定,不像培訓一個正規的士兵,那只是簡單的操練和實彈射擊,消耗的資源跟訓練飛行員是不能比的。
二戰開始後德國本來就一直在使用自己的燃油儲備,,搞機械化部隊要用燃油,搞海軍要用燃油,空軍更是燃油大戶,再上哪去搞燃油培訓萬飛行員?再者不是高層不想培訓,戰爭中後期德國把老的飛行員往死里用,難道就不考慮培訓新的飛行員?老飛行員可是比金子還貴的。原因就是空中的劣勢和燃油的缺乏,既需求大批的飛行員卻沒這么個實力去培訓,於是就尷尬了。想想美國大筆一揮一口氣就是培訓40萬飛行員,這德國是真心沒這實力。
43年和44年的飛機產量上去了為什麼還是沒飛行員?教練機?有那么多戰鬥機和轟炸機為什麼不生產教練機,很明顯就是不需要那么多教練機,因為沒有過多的燃油去訓練飛行員,德國空軍先丟了制空權後,面對盟國的戰略轟炸,煉油廠生產陷入癱瘓,缺乏燃油的情況更加嚴重,當時東線大批因為沒燃油而拋棄的坦克,本土大批因為沒有燃油無法起飛而被炸毀在基地的飛機,德國只能幹瞪眼了,沒招了!
而且還有一說是,其實真正的耗油大戶是德國的化工生產,別看前線幾千輛坦克看著挺多的,它們燒不了多少油,化工那可是幾百萬幾百萬噸的燒油,缺油,成為了二戰德國最大的痛點!
二戰 空軍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