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皇太極,從書中總結出一個終極秘密,助他問鼎天下

皇太極其實並不叫皇太極。當初努爾哈赤給他起名字,用的是“黃台吉”這三個字。“台吉”是滿人貴族中很常見的稱呼,而滿人習慣在“台吉”面前隨便添一個顏色給兒子命名,譬如紅台吉、綠台吉、黑台吉、花台吉……

總之,這個名字與“皇”無乾,更與“太極”無涉。可想而知,這孩子出生的時候多么不受重視,這名字起得太漫不經心了。

皇太極(劇照)皇太極(劇照)

原因很簡單,皇太極的生母是葉赫部落的女人。葉赫部與努爾哈赤有血海深仇,皇太極的舅舅在與努爾哈赤作戰中被殺,一次母親生病想見娘家人一面,娘家沒有同意,皇太極的母親就這樣病死了。

我要讀書

皇太極小時候最大的人生痛苦,始於自己處於兩方矛盾鬥爭的漩渦中。但這也恰恰是他奮鬥的動力。可是該如何奮鬥呢?皇太極觀察良久,發出了一聲怒吼:我要讀書!發奮讀書,讓皇太極如羊群里的駱駝,立即脫穎而出。

史書上說,皇太極從小就極有出息,不僅精通滿文,還能閱讀漢文,剛剛年滿7歲,就已經替努爾哈赤打理家政。

皇太極固然聰明過人,但才7歲就在家族中嶄露頭角,這跟愛新覺羅這一家人太不愛讀書有相當大的關係。在皇太極將三個哥哥從皇位上硬推下去、獨攬大權之後,他做的頭一樁事,就是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讀書運動:天聰五年(1631年)十一月,他發聖旨告訴全體滿、漢、蒙古官員,天聰四年灤州失守,“皆由不讀書、不曉義理之故也”;而明朝的錦州和松山被圍困良久仍然攻不下來,都是因為守城者“讀書通曉盡忠守節之道”。他還明確規定,家裡孩子不愛讀書,家長也要受到責罰,不允許上戰場,統統在家裡待著,服苦役。

可見皇太極真的是一個讀書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的朝廷中擠滿了喜歡讀書的儒生大臣。而他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正是這個秘密,讓他最終問鼎天下,獨登大寶。

人生就是一場戲

愛讀書的皇太極,從書中總結出一個終極秘密,助他問鼎天下

這個秘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場戲。

1629年,雖然皇太極此時已是大汗,但每次群臣朝見和盛大慶典時,三大貝勒和他同時南面而坐,接受禮拜,實際上他還是四大貝勒中的老四,家族內部的政治鬥爭波詭雲譎,險象環生。但就在這么複雜的局勢之下,他也沒有撂挑子,而是親自率領大軍繞道喜峰口,跑到北京郊區,去找崇禎皇帝的麻煩。

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到了燕京城外,部屬們紛紛求見,要求領兵攻城。皇太極親切地問:“攻打這座城池,我們會不會損傷人馬呢?”大家齊齊回答:“有奮鬥,就會有犧牲!”“那你們的老婆孩子都安頓好了沒有?”“這個……我等只知有國,不知有家……”

皇太極沉下臉:“兄弟我受命於天,攻城必克,可是如果攻城之戰傷害到我的部屬的話,那我寧可選擇不攻城。即使是百座城池,也沒你們這些忠勇猛將更值錢!所以我決定,這座城,咱們不攻了,就留給崇禎吧。”

他慷慨激昂地說完這番話,“遂止弗攻”。然而他不攻打城池,難道只是因為擔心部屬的傷亡?根本不是!

他後來笑著跟部下這樣解釋:這座城,“取之若反掌耳”,但“得之易,守之難”。如今的大明,四方疆域仍然穩固,名臣宿將仍然驍勇,絕不是拿下這一座城池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到時候人家四面八方的勤王大軍絡繹不絕地開來了,你拿什麼來守住這座孤城?與其攻打一座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城,還不如留下城裡的活口,讓他們窩裡鬥,等他們自己把自己搞得七七八八了,咱們再來收拾局面……

這才是皇太極不肯攻城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攻下來也沒什麼好處。但他偏偏還跟部屬們瞎扯,說自己愛惜部將的忠勇,擔心部屬的傷亡……說得像真的一樣。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有人認為皇太極聲稱擔心部屬傷亡的說法,只是出自於本能的虛偽,目的是收買人心。事實上,皇太極此人,對於收買人心,的確有著比較嚴重的嗜好。

皇太極40歲那年,帶著扈從去山裡打獵。他自己走在前面,侍衛詹士謝圖騎在馬上,距離皇太極約有20步的距離,也在東張西望。忽然,詹士謝圖發現樹林裡有一隻老虎。他還沒來得及反應,不知誰射了一箭,老虎怒吼著凌空撲來。詹士謝圖一下子被撲倒在地。

有可能詹士謝圖大聲呼救,也有可能他不屈不撓地與老虎展開了自由搏擊,書上沒有記載。史書記載的是皇太極,他是理所當然的主角,詹士謝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

皇太極發現詹士謝圖被老虎按倒在地,當即發出了一聲吶喊:“呔,兀那花尾巴大狸貓,不得傷我的侍衛!”並勇猛地撲了過去,打算揪住老虎的花皮蓋,打這傢伙個半死。老虎被這位彪悍的人類嚇壞了,竟然跳起來,遠遠地躲開了。但它終究未能躲過去,“詹士謝圖幸未大傷,虎為御前眾侍衛射死”。

這段皇太極愛兵如子的歷史性記載破綻極多,比如一隻老虎會不會被一個疾衝過來的大活人嚇得掉頭飛逃?要逃到多遠,才能夠任由侍衛們引弓搭箭一通亂射並保證不會射到皇太極的屁股上?……但皇太極就是喜歡讓史官記錄自己這些不著邊際的囧事。

比如有一年,一個捕鳥人逮到了一隻稀有的銅嘴雀,就興高采烈地給皇太極送去。可皇太極卻說:“這隻鳥兒啊,叫得是挺好聽,不過呢,有一個教訓大家可別忘了,玩物這東西,可是喪志的……把這隻鳥拿回去,以後誰再逮到這東西,別再給我送來了,我不要。”

這段記載顯然抄襲了唐太宗玩鳥的故事。但唐太宗的那段記載突出的是名臣魏徵的形象,皇太極卻要將聚光燈全部打在自己身上,只讓觀眾看到他勤政愛民的光輝形象。

但他忘了,唐太宗玩鳥之事,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君王嘛,喜歡玩鳥,不是在後宮裡玩,就是在朝堂上玩,很正常。而皇太極太顧著突出自己,破綻就出來了。

類似的眾多怪異記載披露了這樣一個史實:皇太極是一個成功的演員,一個在權力遊戲中完美地出演了他的角色的“藝術家”。

成功八字訣

愛讀書的皇太極,從書中總結出一個終極秘密,助他問鼎天下

皇太極的帝位有一部分是他用成功的人生表演換來的。一個真正成功的演員,不單讓自己入戲,還讓觀眾入戲,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這就是皇太極的秘傳帝王之術。

皇太極就是那個演戲的瘋子;而他的四個政治對手,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阿巴亥、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及三貝勒莽古爾泰,最初只是看戲的觀眾,卻情不自禁地被皇太極的精湛演技生生地拖入了戲中,結果把自己搞成了傻子,失去了皇位競爭權甚至生命。

把皇太極的表演藝術說透了,不過是八個字:以德服人,請君入甕。

史書中那些愛兵如子的記載不是史官坐在屋子裡瞎掰的,而是皇太極奪取最高權力的政治輿論的一部分。可以確信,皇太極在很小的時候就確定了以德服人的基本策術。這從他7歲時就出任愛新覺羅家族的家務總管一事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努爾哈赤生了16個兒子,他的四個弟弟一共生了33個兒子。到皇太極成為四巨頭之一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上百名皇位競爭者。而這一家子的女人多半是硬搶來的。可想而知,這個家庭的內部矛盾該有多么複雜,親屬關係又該有多么混亂,把王熙鳳調來打理家務,也鐵定會把她搞到吐血。

皇太極7歲時幫老爹打理家務,想來不過是記錄該給哪個媽多分塊肘子、給哪個娘多分兩塊銀子,但這種活幹得久了,也會對家裡複雜的關係一目了然。

女人都是搶來的,嫁給努爾哈赤這老頭兒,誰樂意?所以大福晉阿巴亥勇敢地向庶子求愛,應該不是個案。但這種事為什麼會被捅出來呢?有史家斷定,小福晉德因澤檢舉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的私情是皇太極在幕後指使的,皇太極想通過這一手一次性地清理掉倆政敵。

姑且不論皇太極是不是幕後指使人,但以他管理家政時的觀察與了解,以及通過自己的眼線得來的情報,可以確認:假如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真的有一腿,絕對瞞不過皇太極。

不單瞞不過皇太極,而且家裡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之所以沒人吭聲,是因為事不關己,而且自己也不乾淨。柳湘蓮曾經評價賈府,除了門前的兩個石獅子還算乾淨之外,都髒透了——這也適用於任何一個規模過於龐大的群生性家族,更適用於努爾哈赤這一家。

因此,當皇太極發現自己置身於貌似賈府的這么一窩怪人中的時候,立即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出演尤三姐。

皇太極就是尤三姐

努爾哈赤家的女人都是搶來的,而且都是比他兒子們小許多的美女,為了逃避女人爭寵,努爾哈赤把主要精力放在殺人放火上。這一家子女人怎么辦?只能就地取材,各取所需。如阿巴亥那樣與代善之間的不倫私情,在努爾哈赤家應該是一種潮流。這事,連努爾哈赤自己心裡也是明鏡似的。這也是他在事發之後,只是將她休離,並在一年之後復立為大妃,還讓她生的三個兒子掌握了三旗人馬的原因。

然而,檢舉阿巴亥與代善私情的幕後主使人,並不是皇太極。因為他要演的是尤三姐,不是告密的傻大姐。他心裡很清楚,努爾哈赤明明知道卻裝聾作啞,是因為努爾哈赤不能天天陪在嬌妻身邊,心裡有愧。在這種情況下,告密有什麼好處?只能讓努爾哈赤恨死自己。

皇太極是讀書人,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明理:歷史上大凡亂揭別人心理傷疤的人,鐵定都沒好下場。連阿Q都不允許別人說“癩”“亮”,更何況努爾哈赤呢?

這一家的齷齪事,大家心裡都知道,但都要裝出不知道的樣子,裝得越像,就越成功……人生就是一場戲,就看每一個演員的表演功力了。

優秀演員皇太極是這齣戲中唯一獨善其身的人。他決不會挑開膿包和傷疤,在讓別人痛苦的時候,也讓自己付出人生失敗的沉重代價,這事他才不乾。

而幹了這件事的小福晉德因澤果然失寵了。努爾哈赤更起勁地和阿巴亥膩在一起,根本不理她這個槌子。明擺著,她是在後宮帥哥爭奪戰中,被阿巴亥拔了頭籌、獨自享受了大貝勒代善,她氣憤不過,才站出來舉報的。

而阿巴亥將代善放倒於裙下之時,也向皇太極拋出了繡球。一個也不能少,帥哥她都要。但是因為皇太極給自己定的角色是尤三姐,是貞烈不屈的,所以他果斷地拒絕了。

這次拒絕是皇太極人生的一次長線投資。就短期來看,他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單讓他失去了與絕世美女阿巴亥的床笫之歡,而且他的公然拒絕一下子讓他成為了刺蝟堆里惹眼的兔子,萬一被哪個心懷不滿的妃子設個圈套,那他就死定了。

所以他讀書,就蹲在努爾哈赤的屁股後面讀,讓別人想栽贓也找不到機會,最多說他是個書呆子罷了。讀書也是人生避禍的一大法門,效果就是,代善和阿巴亥的私情曝光,而皇太極卻因為勇拒不倫之戀,成為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先進模範。

以德服人這齣戲,皇太極成功地演好了。下一場,就是請君入甕了。

如何讓觀眾入戲

愛讀書的皇太極,從書中總結出一個終極秘密,助他問鼎天下

請君入甕,就是要將對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推而廣之,套用到政敵身上,說白了就是要讓政敵先變成觀眾,然後從觀眾成為看戲的傻子。

阿巴亥有驚無險地過關了,大貝勒代善就慘了,因為每個丈夫痛恨的從來都是姦夫。代善本來有望承襲汗位,就因為這件醜聞,出局了。但他仍然是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四大巨頭之一,旁邊還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這不行啊,皇太極想了想,提了個建議:仁德治國!

皇太極說:“大貝、二貝、三貝,我看咱們閒著也是閒著,要不就推廣仁政吧?”大貝二貝三貝又能說什麼?哥兒仨肯定都點頭說:“好好好,像咱們這么善良正直的人,當然要推廣仁政了!”大貝二貝三貝就這樣不知不覺入戲了。可他們對於自己所要演的人生角色,根本就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第一個把仁政這齣戲演砸了的,是二貝勒阿敏。大家都在行仁政,要愛民如子,拿自己當聖人,可阿敏還拿自己當野蠻人呢,居然盡殺降兵,血屠滿城。儘管早年間努爾哈赤也是這么個玩法,但阿敏沒有換腦筋,還是頑固守舊,結果慘了。皇太極理直氣壯地指責他:“彼既屠我歸順良民,又奴其妻子耶!”

打掉以二貝勒阿敏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是皇太極人生中決定性的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不僅在於他個人的表演出色,而且在於他成功地帶領大家入了戲。

冬粉眾多才能成事

清除阿敏的決定受到大貝勒代善和三貝勒莽古爾泰的堅決反對。三個貝勒抱在一起還玩不過皇太極的心眼,要是少了一個,哪還有他們混的日子?

現代人講究炒作,替自己找些冬粉來,以擴大影響。皇太極也這樣做了。當打掉阿敏利益集團的決議在大權在握的諸貝勒會議上通不過的時候,他乾脆召開了整個朝廷的會議,把觀眾統統拉進劇情里來。而古往今來的民眾觀眾,哪一個會不支持仁政?在這次朝議上,擴大進來的民眾提出了“當誅”的決定,一下子就將孤立無援的皇太極搞成了多數派,最終阿敏被幽禁,不久後病死。

這就是阿敏被清理出局的真相。他怎么曉得這世上還有貝勒擴大會議這一說?

二貝勒被搞掉了,三貝勒莽古爾泰如坐針氈,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末日來臨,他與皇太極的衝突也越來越激烈。忽一日,皇太極又宣布召開貝勒擴大會議。在會議討論時,莽古爾泰竟然拿刀子衝著皇太極比比畫畫……貝勒擴大會議一致決定,幹掉三貝勒莽古爾泰。在對其進行降級和罰款的處理之後,莽古爾泰被氣得暴病身亡。

現在,四巨頭只剩下兩巨頭了。風雨欲來,大貝勒代善從頭頂直寒到腳心。

忽一日,皇太極又召集觀眾,召開並主持了貝勒擴大會議。代善機智過人,立即在會議上勇做自我檢討,主動要求退出領導班子。皇太極很是詫異地看著他,本來打算好好地收拾收拾他,沒想到……那就簡單地把大貝勒的錯誤批評一下,羅列四大罪狀,罰點兒小錢,轟出領導班子算了。至此,集團領導制被改為首長負責制,皇太極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人生就是一場戲,如果演得好,就能讓別人也入你的戲、遵守你的遊戲規則來玩,那么你就掌握了主控權。如果演得不好,或是像阿敏、莽古爾泰這樣壓根就沒有表演意識,明明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卻還以為是在自己家的後院裡,由著性子瞎演,那鐵定沒得混,失敗也是咎由自取。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