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江湖】有上必有下-上海的‘下海廟’碎片

上海為什麼叫上海,如今可考的最早在上海地區出現‘上海’這個詞的,元代郟亶《水利考》講,“松江南有大浦十八,中有上海,下海二浦”。松江指的是吳凇江,它在古時候的走向是從太湖經蘇州,松江,一直到現在虹口(其中有一段,現稱蘇州河),然後向西北從寶山流入大海。

網路配圖

而"上海"作為一個建制名稱出現,則最早出現在《宋會要輯稿》。公元1008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在這一帶設定了專門管理酒稅的機關-酒務。因地近上海浦,就稱為上海務。上海務濱江臨海,人流眾多,交易繁忙,稅收大增。直到南宋末期正式建上海鎮(據歷史地理學家考證,上海鎮就在今中華路、人民路環線內),並設管理商船貿易的市舶分司。此後,上海鎮後來居上,逐漸取代名噪一時的青龍鎮,到南宋末期,上海鎮已是"華亭縣東北巨鎮"。 上海浦在南市,即是上海最初的老城廂,老上海人口中的‘老南市’,現在已屬黃埔區。

網路配圖

而已經遺忘了的下海浦在何方,就是現在的海門路。

翻看現今的上海市區圖,海門路分成二段,南面從東大名路起到昆明路至唐山路,北面從岳州路至通州路,高陽路。按照有些專家的考證,下海浦就是以前人們出海的水上通道。到了清末,美租界時,當局填河造路,名為茂海路,以後改為海門路。

而保留上海的下海便是下海廟

下海廟山門下海廟山門

下海廟初名夏海義王廟,是漁民供奉海神,鎮壓海潮,祈求出海平安的民間神廟,因位於下海浦口,故亦稱下海廟,其始建年代失考,最早可以追溯至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因下海廟地處下海浦東岸,而下海浦西岸的居民和船民進廟燒香,常常手提竹籃(內裝供品)通過浦上一座橋樑,所以有了“提籃橋”之名。今天的提籃橋的出名不再是敬香拜佛之途,而是那座令人生畏的百餘年昔日‘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監獄大門提籃橋監獄大門

監獄內景監獄內景

清乾隆年間(1736—1795)時有廟基一畝余,屋宇九間。清嘉慶年間(1796—1820),比丘尼心意結茅於此,重修道場,並將其改為尼庵,作為臨濟宗比丘尼修學之所。心意之徒法成繼任住持後,於鹹豐四年(1854)又購地八畝一分,擴建前殿二十餘間。光緒二十五年(1899),法成的徒弟福星師太繼任,又擴建後殿十餘間,從而形成規模,盛極一時。至宣統三年(1911),法成法師年八十七歲時尚在世。此後,先後由福根、覺蓮繼任。

網路配圖

世事無常,滄海桑田。太平天國時期,下海廟被焚毀,神龕佛像蕩然無存。民國三年(1914)重修,並有民國三年重修碑記,後該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尚存碎塊置於寺內。民國六年(1917),廟中曾發現幾塊殘磚,其中完整者兩塊,一塊在抗戰中損毀,另一塊完好,磚系方形,上下兩端均有花紋,字跡酷似唐碑,磚上文字:“(隋煬帝)大業六年庚午,諸暨令趙沾敬造天尊像一龕,千宵自散,合邑永樂,久長供奉。”磚邊一面有造像,一面有“大業六年(610)八月敬造”字樣。民國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事變,下海廟又遭日軍焚毀。汪偽時期有朱某者,出資重建此廟。1941年,桂生法師募資重修,建殿堂房屋36間,占地八畝多。

網路配圖

1949年,下海廟共有廟基8畝4分,大殿及廟房34間,殿堂之中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觀音、地藏等諸佛,菩薩及天王、韋馱、城隍、海神等護法善神。

網路配圖

1953年,廟內有比丘尼20餘人,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進廟燒香禮佛者數以千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下海廟廟屋大部分為外單位占用,宗教活動停止。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宗教政策,下海廟得以收回。

網路配圖

1990年5月,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下海廟修復委員會。

網路配圖

1992年1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同年6月6日舉行了大殿佛像開光和比丘尼昌修住持升座儀式。

網路配圖

1999年7月3日,下海廟舉行了改擴建工程開工典禮,經過兩期修建,以明清建築風格建造了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和東西廂房,建築面積達到4540平方米。

網路配圖

2004年11月3日,下海廟隆重舉行了全堂佛像開光和寺院落成慶典儀式,共有比丘二十八人。

下海廟天王殿修有三門,磚雕精美,中門上面一組雕磚人物繁多,中間一塊“下海廟”,由一誠大師題寫,左右兩門分別為“無相”“解脫”門,在磚雕上方懸金字木匾“天王殿”,亦由一誠法師書寫。天王殿後重疊一組樓閣,使天王殿兼具殿堂莊嚴。

天王殿左右兩側,各建有一座鐘鼓樓,鼓樓供觀音菩薩,殿額“大悲觀世音”;鐘樓供地藏菩薩,殿額“大願地藏王”。鐘鼓樓的一層外檐掛落均為黃楊木雕刻,十分肅穆,所刻為佛教題材的菩薩、蓮花等內容。

過天王殿後,為一進院落,中間石台基座上為大雄寶殿,寶殿呈兩層密檐式建築,中供“一佛二弟子”,前廓有六根木柱支撐,其後有兩組圓型磚雕嵌於寶殿正牆兩側。大雄寶殿左右兩側各建有兩座三進二層獨立配殿。

大雄寶殿後建有三層聯排的藏經樓,藏經樓頂端有飛檐翹角。在藏經樓與大雄寶殿中間是一座雅致的小型花園,內中林木茂盛,鬱鬱蔥蔥。藏經樓呈工字型,左右還有兩側廂房相通。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2006年10月27日,下海廟特意以佛教禮儀舉行祈福儀式,祝福從瑞典而來的“哥德堡號”仿古帆船回程一路順風,平安吉祥。下海廟昌修法師為全體船員灑甘露水,並互贈禮品留念。由此,我們不禁感慨下海廟又回到了千百年前其初結緣時,祈福鎮海的原始之義。

有上必定有下,願下海廟不再損毀,佑一方平安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