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何定都南京?全賴一位湖南漁夫,殊不知注定其最終結局

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軍事重鎮武昌,諸王紛紛從漢口遷至武昌,其中天王洪秀全暫居湖北巡撫署衙,東王楊秀清暫居湖北布政使司衙門,北王韋昌輝進駐湖北按察使衙門,翼王石達開進駐湖北學政衙門。經過28天的休整留守,太平軍揮師東下,準備一舉占領南京。

天王府龍鳳殿內景天王府龍鳳殿內景

同年3月19日,翼王石達開率軍攻克南京,3月29日天王洪秀全下詔將南京改稱“天京”,定為首都。一時間,太平天國儼然成為與清廷南北對峙的政權。圍繞著建都南京一事,後世歷來爭議不休,在清王朝控制全國絕大部分區域的形勢下,太平天國這一有些匆忙的決定究竟合不合時宜?

這一切,還要從諸王駐留武昌的28天說起。在此期間,眾人針對進軍方向展開了激烈爭論。洪秀全想要以武昌為都,派兵北伐廢黜“清妖”,隨後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然而大批清軍的到來打破了他的美好構想,諸王必須儘快離開武昌,但向何處進軍又成了新的爭議點。據清朝《發逆初記》記載,“楊秀清出廣西全州時……石達開勸令先行入川,再圖四擾,楊逆不從。”早在攻克全州之時,翼王石達開就主張西入四川,此時他再度提出這一戰略構想。

翼王石達開雕像翼王石達開雕像

從軍事上來看,位於西南一隅的四川雄據長江上游,山川險固、民殷物阜,又遠離政治中心的影響範圍,只要據有四川就可徹底站穩腳跟。不過定都四川也有一個大問題,由於距離北京太過遙遠,對日後奪取全國政權不利。於是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其餘諸王均不同意這個過於保守的意見。

在廣西起事之時,洪秀全的目標是攻取南京,然而進入湖南後卻產生了攻取河南的念頭。從地方志中記載的“賊匪有窺伺荊襄之意”等語句,可以看出北上中原是天王洪秀全乃至諸多將領的主張。殿左一指揮羅大綱就曾言:“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不過在這件事上,東王楊秀清則與洪秀全有著不同看法。從全州之戰開始,他就提出“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的戰略。進駐武昌後,他也堅持這一既定方針。這時,浙江名士錢江上書一封,使天王洪秀全的態度陡然發生變化,同意直取金陵,而東王楊秀清也利用“天父附身”的方式命令太平軍東進。

天王洪秀全銅像天王洪秀全銅像

不過這一次決策只是確定軍事進攻方向,並不等於建都南京。據《瓮牖余談》卷六記載:“既陷金陵,東賊意欲分黨踞守江南,而自往攻河朔。”洪秀全及楊秀清在此事上意見一致,打算留一部分人鎮守南京,主力部隊繼續北上滅清,只不過在由誰統兵一事上又有了分歧。

解決這一爭端的是一位湖南老兵,據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敘述,此人曾為漁夫,從軍後當了東王所乘小舟的水手。他向東王仔細闡述了定都河南的劣勢——由於水少且無糧,大軍一旦被圍將無法解救,兩相對比之下南京顯然更有利。事實上,實際掌握軍事戰略決策大權的楊秀清不僅自己不打算北還,還通過有力措施阻止天王揮師北上。

太平天國稟報原件太平天國稟報原件

為安撫各級將領,東王楊秀清又組織朝中大臣寫文論證建都南京的正確性,角度涵蓋軍事地理、經濟、政治、人才諸方面,從中遴選出40餘篇合為《建天京於金陵論》,予以刊印頒行。至此,建都南京最終敲定。

對於東下南京及建都南京這兩大重要決策,長期以來人們持有不同看法,紛雜之間令人莫衷一是。客觀地說,攻占南京是為了日後北進所做出的戰略選擇,因而是正確的。首先,太平軍攻取南京後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結束了流動作戰的被動局面;第二,攻取南京可揚長避短,太平軍以水師見長,若前往河南則毫無用武之地,更將慘敗於清軍騎兵手下;第三,當時清軍為防太平軍北上,大批精銳駐守河南,東南諸省防務較為薄弱,容易各個擊破;第四,攻取南京就意味著有了可靠的經濟保障。太平天國放棄立即北上進行決戰,轉而選擇暫退一步以求得日後更大主動的策略,在當時可謂最穩健的選擇。

天王府等比例縮小模型天王府等比例縮小模型

然而建都南京與之相比則太過消極,犯了錯失良機的重大戰略錯誤。攻占南京後,太平軍主要任務應是在鞏固根據地的前提下準備北伐,然後迅速北上決戰,而不是匆忙間建成一個割據的地方性政權。太平天國曾離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目標無比之近,卻硬是放過了這一難得時機,讓清軍有了喘息之機。

更要命的是,過早建都南京使眾人喪失了乘勝進取的銳氣,大批高層加速腐化,內訌日益加劇並最終導致“天京事變”。呤唎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就曾直接指出:“天王在南京停留下來,實在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且是一個使他失去帝國的致命的錯誤......”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近代史》中也認為定都南京屬於重大戰略失誤。

金田起義油畫金田起義油畫

就這樣,太平天國很快就走上了歷代農民起義的老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而彼時諸王還興致正濃,絲毫不知道天國結局就在這次定都事件中注定。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