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很多,比如兵力、武器裝備、策略以及自然條件等等。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在凡爾登戰役中,一發打偏了的炮彈就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讓人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德、法兩國投入了100多個師的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因此這場戰爭又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德國經過這場戰役的失敗之後,實力大損,勝利的天平逐漸倒向協約國,因此凡爾登戰役也就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做出決定,將戰略重點西移,集中大部分力量進攻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只要能夠奪取這裡,德軍就打通了邁向巴黎的通道,法國就不攻自滅,這樣德國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德國在進攻凡爾登要塞之前,為了迷惑法國,故意向香貝尼增兵,另一方面卻秘密向凡爾登方向集結兵力。法國人果然上當,放棄在凡爾登要塞駐紮重兵。結果就是,在凡爾登戰役打響的時候,德法兩國軍隊實力懸殊,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1萬人,270門大炮。所以,在戰爭初期,法國軍隊可謂是吃盡苦頭,傷亡慘重。
幸運的是,凡爾登要塞之前一直都是戰略要地,法國在這裡投入過大量的人力物力,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堅固的要塞,因此法國才能在戰爭初期堅持下來。當然,那一發幸運的炮彈也同樣功不可沒。
當時德國軍隊所擁有的火炮數量遠超法國,為了儘快的取得戰爭的勝利,德國就大規模的使用火炮對凡爾登要塞進行炮擊。反觀法國,由於火炮和彈藥數量都不足,只能偶爾進行還擊。德國長時間的炮擊必然需要有充足的彈藥供應,為了節約運送炮彈的時間,德軍違反軍事常識,將60多萬發炮彈運送到戰鬥前線,在火炮陣地附近建立了彈藥庫。德國以為法國已經處於劣勢,而且火炮數量很少,這樣做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最後偏偏出了問題。
一天,法國對德軍炮兵陣地進行報復性還擊,一名士兵不知道是填錯了彈藥還是裝錯了標尺,在沒有瞄準的情況下就胡亂打出了一發炮彈,嚴重的偏離了目標,但沒想這發炮彈不歪不斜正中德軍的前線彈藥庫,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爆炸,德軍不僅損失了大量的炮彈,士兵傷亡也不小。
沒有了炮彈,德軍的攻勢受到很大影響,再加上法國反應迅速,抽調大部分兵力投入凡爾登戰場,這場戰役最終變成了拉鋸戰。到了1916年底,德軍耗盡元氣,最終被法軍擊敗。
凡爾登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