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濟南、南昌,這些老火車站為什麼沒了?

火車站因其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功能,歷來受到城市規劃和建設部門的重視。今天,許多城市的火車站已經成為城市的地標建築之一。

印度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車終點站這裡不僅是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印度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車終點站 這裡不僅是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 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西合璧的青島火車站,以它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建築的建築風格,躍身於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的行列;酷似飛碟的上海南站,巨大的圓形鋼結構站房奪人眼球,呼應著這座城市正在騰躍的今天和未來;三星堆遺址青銅器藝術的元素,在整個形似太陽鳥展翅的成都東站建築中,讓人恍若有穿越時空的感受。

不知上海南站能不能飛起來不知上海南站能不能飛起來

但是一些火車站卻隨著時代的發展,消失於人們的視野,成為一段又一段塵封的記憶。今天的文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那些消失的火車站。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雙飛去

相信每一個到過北京去過天安門廣場的遊客,都曾注意到,在廣場的東南側有這樣一棟帶有西式鐘樓古建築,這便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在100年前,這裡是中國最大的火車站——正陽門東站。

局長老家在景山附近小時候還能從神武門進,現在似乎不行了局長老家在景山附近小時候還能從神武門進,現在似乎不行了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在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之時,英國侵略者將當時的鐵路從永定門站延伸修建到了正陽門,並在正陽門東西設了兩座火車站。1906年竣工的正陽門東站在1958年前一直是全國最大的火車站,也是京奉鐵路的始發站;與它相對的正陽門西站則是當時的京漢鐵路的始發站。

20世紀初的前門火車站20世紀初的前門火車站

1937年,日軍占領北平後,正陽門西站改為貨運站,而到了1958年,為了配合城市的改造,正陽門西站被拆除了。

京漢鐵路正陽門西車站京漢鐵路正陽門西車站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建設發展的加快,正陽門東站已經難以滿足北京的交通運輸需要。1959年,新的北京站建成使用後,正陽門東站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50年代的正陽門東站當了一陣子北京站50年代的正陽門東站 當了一陣子北京站

其後,這座老火車站還先後被用作北京工人文化宮、商城等,直到2004年,才被劃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還原了老車站原貌站房成為了中國鐵道博物館的館址之一。

正陽門火車站變成“老車站商城”(2006)正陽門火車站變成“老車站商城”(2006)

跟正陽門火車站一道在時代發展中退出歷史舞台的火車站還有很多,位於南方贛江之濱的牛行火車站便是其中之一。1916年建成的牛行火車站,是當時南潯鐵路的終點站,也是南昌的首座火車站。

牛行火車站位於贛江的西岸,與當時的南昌城區隔江相望,民眾乘坐火車時需通過輪渡。牛行火車站作為當時南昌重要的水陸交通轉運的樞紐,是南昌聯繫外界的重要門戶之一,在八一南昌起義時,牛行火車站就是賀龍元帥所部要攻取和封鎖的戰略要地。

贛江邊上的牛行火車站贛江邊上的牛行火車站
現在則是江邊的景點現在則是江邊的景點

牛行火車站常被老南昌人稱為南昌北站,1936年,浙贛鐵路修至南昌時曾建成南昌南站,即今天的南昌火車站。1939年,日軍攻占南昌後,南潯鐵路全線淪陷,並因戰爭而屢屢中斷,直到1947年才得以修復通車。

1958年贛江大橋建成後,鐵路直接接入南昌(南)站,南昌市民再也不用通過輪渡到牛行站乘坐了。由此,牛行火車站在1963年新建南昌北站後成為貨場。

鐵路改道。繞開了牛行火車站鐵路改道。繞開了牛行火車站
拆除前的站台拆除前的站台

2011年,牛行火車站被徹底拆除。但是牛行火車站並沒有這樣退出人們的視野,2015年,隨著贛江鳳凰洲市民公園的建成,牛行火車站舊址與昔日碼頭吊機等景觀得以修復保留,成為現代濱江景觀帶的一部分。

贛江鳳凰洲市民公園贛江鳳凰洲市民公園

桐花萬里丹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

正陽門東站和牛行火車站的運氣還算不錯,雖然退出了鐵路運營系統,至少仍然得以作為一個旅遊景點而保存。還有一些火車站,則在一次次改擴建中,捨棄了舊時的名字。而那舊名舊貌則在鋼筋混泥土的新裝下徹底成為了當代人陌生的歷史殘像。

抹除痕跡,仿佛不曾存在過抹除痕跡,仿佛不曾存在過

儘管19世紀末北京就有了紫光閣鐵路,但是這北京的第一條鐵路線卻沒有投入到公共運輸運輸中。永定門火車站的前身,建成於1897年的馬家堡站,則是北京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客貨運火車站。

被義和團焚毀前的馬家堡站被義和團焚毀前的馬家堡站

20世紀初,因津盧(天津至盧溝橋)鐵路的建設,馬家堡火車站北移1公里,新建改稱為永定門火車站。隨著津盧鐵路,和盧漢鐵路的連通,永定門火車站成為當時北京發往瀋陽和漢口方向列車的始發終到站之一。

建國後,為了配合北京城市的改造和首都交通的布局完善,在原永定門火車站的舊址新建了北京南站。而這座低矮的老北京南站,設計的使用壽命僅有10年,但是它卻陪伴了無數北京人度過了40多個寒暑。

北京南站北京南站

2006年,在老北京南站的西南方,一座造型現代、規模龐大,設施齊全的新北京南站拔地而起。而永定門站就這樣徹底的沉入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成了了老一輩人腦海中的模糊記憶。

當年是新的標桿如今已經遍布全國當年是新的標桿如今已經遍布全國

千里之外哈爾濱的三棵樹站也有類似的遭遇。三棵樹站建於日本918事變之後,當時的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為了實現拉濱鐵路與呼海鐵路的連通,修建了這座火車站。相傳始建火車站是這裡是一片荒草塘,唯有三棵大樹挺立於此,故得名三棵樹站。

網路圖片網路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當時的鐵路運輸發展需要,三棵樹站先後於1960年1972年進行了站房和站場的改造升級,三棵樹站也開通了通往首都北京的列車。到了1991年,三棵樹車站的年傳送旅客已達300萬人次。

像永定門火車站和三棵樹這類命名的車,在長距離鐵路的運輸中,其站名對旅客的目的地指示作用並不強。在上世紀生活的人們,大抵除了經常往返於北京哈爾濱的乘客外,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開往開往三棵樹的列車,即是開往哈爾濱的列車。

為了方便旅客,1990年,三棵樹站正式更名為哈爾濱東站。但是三棵樹機務段、三棵樹車輛段,這樣的站段名稱卻得以保留。今天的哈爾濱東站廣場,三棵參天大樹醒目地矗立在廣場中央,詮釋著這座車站遠去的名字和它篳路藍縷的草創年代。

相思本是無憑語

莫向花箋費淚行

即使換了名字,永定門站和三棵樹站仍然在歷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傳承,摸索著新站房的外牆,人們依然能依稀想起它們過往的榮光。但在中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世紀之交,由於新建大型火車站的不斷湧現,一些珍貴的歷史車站卻遺憾地被呆版、單調、毫無特色新建站房所取代了,再也找不到人們記憶里的樣子。

1992年夏天,本該被夏日的陽光與熱情擁抱的濟南,卻因一組建築的拆除而陷入了滿城的惋惜與傷感的之中。這被拆除的,便是濟南老火車站的站房。

濟南老火車站濟南老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的站房始建於1908年,由德國著名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是一座典型的德式火車站。它曾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也曾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建築類教科書上的範例。

售票廳優雅的拱形大窗優雅的拱形大窗、古羅馬樣式的圓頂鐘樓、曲線飄逸的閣樓山牆,使這棟濟南老火車站沉穩而又厚實,玲瓏而又剔透。如此驚艷的外觀和精妙的建築設計,讓當時的北京、上海的火車站也遜色一籌。

明信片上的大智門火車站明信片上的大智門火車站

但濟南老火車站美則美矣,卻難滿足後世不斷發展的鐵路運輸需要。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火車站的改造和重建,就搬上了日程。但是,當時有人認為,濟南老火車站是殖民地建築,說“看到它,就想起中國人民受欺壓的歷史,那高聳的綠頂子……就像希特勒軍隊的鋼盔”。

就這樣,1992年的夏天,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連最初新客站保留鐘樓的施工方案也被否決。而新建後迎接乘客的,是濟南新客站冰冷而又單調的玻璃幕牆。

新建或改擴建火車站一定要拆除老火車站歷史遺存嗎?並不是,漢口站和天津西站,就用它們的出色的建築方案詮釋了現代化交通設施建設對於歷史遺存的保護與繼承。

老漢口站1903年初建時名為大智門火車站,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漢口火車站。早在火車站修建之初,其位置便令不少漢口人不滿,站址和當時的鐵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漢口向西向北的發展。不過直到1990年,漢口站的搬遷才搬上日程。

在新址新建漢口站的站房後,老漢口站,即大智門火車站,這組法式建築群卻並沒有被拆除,並於2001年成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而老京漢鐵路的路基,也被改為京漢大道,為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的修建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

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漢口火車站開始改造工程,最新的漢口站的站房,則回歸了原來大智門火車站的歐式建築風格,復刻了大智門火車站的基本外形。

新漢口站修成了復古老車站的樣子新漢口站修成了復古老車站的樣子

而天津西站,在兩輪的改擴建中都想方設法保留了哥德式風格的老站房。在今天極具現代感的天津西站的東南方,一座紅牆掩映、極具德國古典復興主義建築風格的老站房仍然挺立著。為了保留這座老站房,2009年新天津西站在興建時,專門平移了這棟建築。儘管它已遭受時間的冷落,但是它的存在卻獲得了世人的青睞。

消失的火車站,消失的不是那一個個站名,也不是那一棟棟站房。有的時候,消失的,是一群人、一代人,對於歷史的正視與尊重。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