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通往西藏之路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新疆與西藏,這兩個面積居於前二甲的巨無霸自治區占據了將近我國陸地版圖面積的1/3,兩大自治區分界線就長達1300多公里。

中國西部一些巨大的省份和自治區 單獨拿出來面積都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的規模中國西部一些巨大的省份和自治區 單獨拿出來面積都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的規模

這漫長的分界線如果放到東部地區,不知道會開闢出多少條通道,但放在新藏之間,因崑崙山脈的阻擋以及藏北高原自然環境的惡劣性,實用性通道的數量屈指可數。

同樣尺度下,新藏分界與東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同樣尺度下,新藏分界與東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

同樣尺度下,新藏分界與東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同樣尺度下,新藏分界與東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

因此在歷史上,西域與西藏高原各作為相對獨立的地理板塊,互相交流來往並不密切,參看自治區分界線南北兩地的民族分布狀況即可知曉。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地之間毫無聯絡。

今天的文章,就來探尋這一條條充滿艱辛的新藏密道。

新藏初接觸

眾所周知,西藏對應的地理標籤是青藏高原。但其與新疆的分界線並不是按照高原的邊界來劃分,而是大致處於崑崙山脈主脈的南麓,這意味著一部分藏北高原的土地被劃入了新疆境內。

新疆範圍內也有著藏北高原相當大的一塊新疆範圍內也有著藏北高原相當大的一塊

這一點並沒有完全遵循“山川形便,犬牙交錯”的原則,而是採用了傳統習慣線(族群活動邊界),從塔里木盆地向南自然延伸至上游的山區,而人跡罕至的藏北高原則成為與西藏南部之間寬闊的隔離帶。

這裡是北面塔里木盆地河流的上游 而南面的藏北高原(羌塘高原)人口極少這裡是北面塔里木盆地河流的上游 而南面的藏北高原(羌塘高原)人口極少

因此,在藏北高原,你既能看到庫勒(維吾爾語:湖),也能看到錯(藏語:湖)。而且崑崙山脈南北兩麓,尤其是西部的阿克塞欽盆地邊緣,分布著一系列柯爾克孜(吉爾吉斯)、(高山/色勒庫爾)塔吉克、維吾爾等民族聚居區,反而完全不見藏族蹤影。

藏北高原上的湖、錯與庫勒 (顏色做了一定區分)藏北高原上的湖、錯與庫勒 (顏色做了一定區分)

這一區域的實際管理權也大多屬於新疆和田地區,只有南部的一小部分隸屬於西藏阿里地區。

大體上,這條邊界線以北為乾旱氣候,對應新疆的綠洲文明,以南為高山氣候,對應西藏的高原文明,其分割作用相當明顯。

北方的沙漠綠洲 與南方的高原河谷北方的沙漠綠洲 與南方的高原河谷

在唐以前,西域與青藏高原也確實鮮有接觸。吐蕃王朝建立之後,隨著贊普松贊乾布逐步統一青藏高原,並將高原內部資源進行整合,吐蕃興盛起來,也邁出了對外征戰的步伐。

吐蕃王朝的交流和擴張主要還是在東北方向 西北方向的塔里木過於遙遠吐蕃王朝的交流和擴張主要還是在東北方向 西北方向的塔里木過於遙遠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從河、隴地區抽調大部分兵力平叛東部,吐蕃則趁虛而入,先拿下河湟谷地與河西走廊,後期又逐漸控制了安西四鎮(崑崙山北麓的塔里木綠洲),南疆綠洲遂為吐蕃所據。

雖然吐蕃在極盛期擴張至西域和河西走廊 但中央政府對遙遠的占領區控制有限 是某種事實上的“分封制”在支撐雖然吐蕃在極盛期擴張至西域和河西走廊 但中央政府對遙遠的占領區控制有限 是某種事實上的“分封制”在支撐

後來吐蕃王朝發生內訌,尤其是朗達瑪滅佛與“邦金洛”農民起義發生之後,吐蕃走向衰敗,沙漠南緣的一片片綠洲也逐漸歸於回鶻。

這是青藏高原與西域第一次大規模對話,使得西域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被新開發或進一步利用起來,尤其是穿越崑崙山脈的交通孔道。

崑崙山也並非不可跨越崑崙山也並非不可跨越

幾條古代新藏線

穿越崑崙山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與其他幾個進藏方向相比,其難度係數也是數一數二。只談及穿越崑崙山脈的通道,在早期有以下幾條主要路線,克里雅古道、克里陽古道、桑株古道等。

廣為人知的一條道路就是克里雅古道,是幾條古道中最短的一條,同時也是最為艱險的一條。

它北起于田縣普魯村,經多個達坂(蒙古語:山口)至克里雅山口(新藏界,崑崙山脈西段與中段的分界處)後到達藏北羌塘無人區,之後可以利用藏區內部的交通網路到達改則或經界山達坂(原無名達坂)抵達噶大克(今阿里昆莎機場附近),最終至拉薩。

克里雅線路克里雅線路

唐代,吐蕃翻越于闐南山(今崑崙山脈)進軍塔里木盆地奪取安西四鎮的其中一條通道即有此經過。這條古道之所以被稱作“克里雅”,是因為克里雅山口附近即為克里雅河的源頭,也就是于田在維吾爾語中的稱呼。

其實在東邊有一條克里雅河 雖然有些繞遠,但也可通行?其實在東邊有一條克里雅河 雖然有些繞遠,但也可通行?

其實克里雅河谷很難穿行 尤其是上游其實克里雅河谷很難穿行 尤其是上游

于田縣城街景

第二條是克里陽古道,因起始點位於古代葉爾羌汗國(葉爾羌綠洲)核心範圍內,亦被稱作葉爾羌之路。北起崑崙山北坡的皮山縣克里陽鄉(克里陽村),經阿克硝爾村再沿克里陽河谷而上,翻越克里陽達坂至今天的G219國道新藏公路的賽圖拉。

克里陽路線克里陽路線

第三條是桑株古道,也被稱作葉爾羌之路或崑崙山馱馬古道。它與克里陽古道的終點同為賽圖拉,北起皮山縣桑株鄉(桑株村)經康克爾柯爾克孜民族鄉(烏拉其村),沿桑株河谷而上翻越桑株達坂,再經色日克克爾(蒙古包)至賽圖拉。

唐朝時期,這是吐蕃攻擊于闐的線路之一。在新藏公路開通之前,這裡也一直作為解放軍進藏部隊補給線路之一。

桑株路線桑株路線

賽圖拉,維語意為“殉教者”,位於喀拉喀什河谷隘口。清末,左宗棠率湘軍擊敗浩罕汗國的阿古柏軍隊(沙俄勢力)收復南疆後到達此地,並將盤踞在此兩年的英屬印度軍隊肅清。之後以賽圖拉哨卡為大本營,清軍於附近的崑崙山腹地陸續建立起多個哨卡。

戰略要地賽圖拉戰略要地賽圖拉

臭名昭著的“詹森線”即在這個時期誕生,而那兩年的侵略背景也成為後來印度對阿克塞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的緣由之一。

左宗棠當年之所以在此建立大本營,是因為此地為崑崙山脈中的樞紐級交通要道,向北經庫地古道可到葉城(葉爾羌)、喀什,向東經桑株古道或克里陽古道可至皮山、和田,向南可至阿克賽欽盆地、藏北羌塘、阿里獅泉河,向西翻越喀喇崑崙山脈可至拉達克列城,堪稱一個十字路口。

作為十字路口的賽圖拉作為十字路口的賽圖拉

及至近代,隨著建國之後新疆西藏陸續和平解放,兩地的實際控制權回歸中央,為了加強兩地的交流聯繫,修建連線兩區的公路事宜亟待提上議程。

孔道的現代利用

1951年,解放軍沿著克里雅古道修築新藏公路之時,在硫磺達坂附近遇到崑崙山阿什庫勒火山爆發,遂放棄由於田縣經克里雅古道修築公路的計畫,改為今日的G219國道新藏公路。

從硫磺達坂望向北方 遠處是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乾沙漠從硫磺達坂望向北方 遠處是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乾沙漠

這條路線由葉城出發,經阿卡孜古道的走向翻越崑崙山脈至阿克賽欽盆地繼續南下,至藏北羌塘高原、阿里獅泉河。G219國道到達獅泉河鎮後,就已經大體完成連線新藏兩區交通的使命,之後也可以利用其他國道或縣道組合,直抵拉薩。

G219國道G219國道

目前,新藏之間的直接公路通道只有G219國道,但G219國道的庫地達坂段與阿克賽欽段距離印度實際控制區太近。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發生後,印度曾揚言炸毀新藏公路,於中國一方而言修建一些備用路線是極其必要的。

另一方面,新藏公路阿卡孜古道,(庫地-賽圖)拉段路況異常惡劣,至今未修成鋪裝路面,時常發生塌方現象,也需要備用路線輔助。

基建狂魔也會被難倒 (庫地附近)基建狂魔也會被難倒 (庫地附近)

2013-2030年國家公路網規劃中,將修建兩條連線新藏的新通道:

一條為聯絡線G580國道,和田/墨玉-烏魯瓦提-印地他什達坂-康西瓦(皮山縣和田縣界),雖然主體只在新疆境內,卻能使新藏通道遠離印度實控區以及縮短新藏距離;

康西瓦的重要地標康西瓦的重要地標

另一條主線為G216國道,由北疆紅山嘴口岸出發,經輪民沙漠公路至民豐-黑石北湖-扎麻芒堡(先遣鄉)-改則,最終至日喀則吉隆口岸。其主要路段幾乎與克里雅古道平行,位於古道東側,為烏魯木齊到拉薩製造出了一條最近的連線線路。

民豐縣尼雅文物館 著名的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從尼雅遺址出土後曾於此駐留民豐縣尼雅文物館 著名的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從尼雅遺址出土後曾於此駐留

除此之外,和田地區也有著地方公路網“三橫三縱”規劃,而這“三縱”均與穿越崑崙山脈有關。

其中一縱為G580國道;二縱為幾乎沿著克里雅古道的線路而修建的克里雅公路,重點路段為于田縣先拜巴扎-普魯村-克里雅山口-紅土達坂(G219);三縱為幾乎沿著桑株古道的線路而修建的桑株公路,皮山縣木吉-桑株-康克爾-桑株達坂-賽圖拉。

由此,穿越崑崙山脈的公路已然成網。

紅土達坂紅土達坂

因新藏鐵路最終線路規劃暫未出台,暫時被視作新藏鐵路起點的葉城站,也會隨著新藏公路網的不斷完善而地位不保發生變數,葉城站到時不一定會作為起點,取而代之的墨玉站或和田站將有很大的幾率作為起點,原因是其他幾條公路的起點均是從和田附近繼續南下進藏。

葉城站葉城站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車轍土路(等外公路,如:且末喀拉米蘭山口路、四大無人區穿越之路等)以及各種邊防公路(如:界山達坂-空喀山口等)或繞行兩區之外的線路也可以溝通新藏。但這些線路大多不僅難走,民間實用價值也不高,到了特殊情況之時才會動用這些通道。

龍木錯,G219去往空喀山口的 岔路口附近(近界山、紅土達坂)龍木錯,G219去往空喀山口的 岔路口附近(近界山、紅土達坂)

這些新藏之間的艱難通路,在古代是兩大地理板塊之間征戰以及貿易溝通的橋樑,到了現代則成為了中國維護西部邊疆和平統一的重要網路。對於遊客來說,賓士在這些線路上,也能深切體會到中國版圖之遼闊多彩。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