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

拔火罐

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基本信息

常用工具

目前常用的罐具種類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氣罐等。

竹罐

拔火罐竹罐拔火罐-竹罐

(1)材料與製作竹罐是採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製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颳去青皮及內膜,製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優點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僅可以用於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套用於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少的部位,與小口徑玻璃罐比較,吸附力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竹罐療法在套用時可放於煮沸的藥液中煎煮後吸拔於腧穴或體表,即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藉助藥液的滲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雙重功效,加強治療作用。

(3)缺點易燥裂漏氣;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故不宜用於刺血拔罐。

玻璃罐

(1)材料與製作玻璃罐由耐熱玻璃加工製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不同型號。

(2)優點其優點是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於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套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於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

(3)缺點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抽氣罐

家用拔火罐抽氣罐拔氣罐家用拔火罐-抽氣罐拔氣罐

(1)材料與製作抽氣罐為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製成,採用罐頂的活塞來控制抽排空氣,

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於選定的部位。

(2)優點抽氣罐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可普遍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點無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預防保健

咳嗽

主穴選定喘穴肺俞穴;風寒咳嗽配風門穴;風熱咳嗽配大椎穴。用閃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鐘(年齡較小的小兒罐內負壓宜小,負壓過大易傷患兒皮膚),小兒也可採用閃罐法,每日1次,3~5次為1個療程。

頸肩綜合徵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鐘,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膝關節炎

可採用藥罐療法:將羌活、獨活、防風、木瓜、桑枝、川斷、牛膝、杜仲、艾葉、雞血藤、川芎、當歸各15克裝入布袋內,加清水煮沸5分鐘,再把小號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0分鐘,使用時用鑷子夾起竹罐直接叩於患側內、外膝眼及鶴頂穴處,每次15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臨床套用

拔罐方法

撥火罐撥火罐

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藉助熱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1.患者取舒適體位,使肌肉放鬆,並裸露施治部位。

2.根據病情和施治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

3.治療局部如毛髮較多,應塗凡士林油。

4.依具體情況選定閃火等拔罐方法,並迅速將罐扣在已選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個或同時拔幾個火罐。

6.拔罐時間應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強弱而定。大罐吸力強,拔3-5分鐘;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鐘。

7.起罐時,術者應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輕輕按壓拔罐周圍皮膚,使空氣緩緩進入罐內,然後取下。起罐時切忌硬拉或鏇動。為防止拔罐局部擦傷,起罐後可於施治部位塗擦凡士林

拔罐的套用

(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鐘;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塗萬花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3)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4)刺絡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拔罐注意事項

拔火罐玻璃罐拔火罐玻璃罐

1.拔罐部位的皮膚要平坦,肌肉應比較豐滿,最好先洗淨擦乾。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過多,燃燒時注意不要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局部皮膚。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豐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動處、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機械地刺激皮膚,反射地影響大腦皮層,通經活絡。拔罐的種類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膚潮紅)、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下出血,皮膚呈紫點或紫斑)、感冒、頭痛宜在太陽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氣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複拔罐。

6.拔罐過程中,體位切勿移動,以免火罐脫落

7.拔罐時注意保溫,防止受風著涼。

8.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9.防止灼傷或燙傷。局部如有燙傷時,可塗龍膽紫等藥物。局部起水泡時,小的不需處理,消毒包紮即可;大的則應在消毒後用無菌空針吸出積液,保留皰膜,然後塗用清涼油,也可覆蓋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後包紮,或用大黃、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細面,用麻油調膏外敷。

拔罐誤區

第一,拔火罐雖然對多種疼痛都有一定治療效果,但其作為一種中醫輔助治療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對於拔罐器產品說明上的功能介紹,沒有經過醫學臨床實驗的,無法證實其效果,患者對待這個問題要理性。

第二,針對市場上一些有磁療功能的拔罐器,因為人體自身帶有非常微弱的磁場,附在罐內的磁鐵磁力很強,會對人體自身磁場產生干擾。如果使用過多的磁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害大於利的。對“磁療”的宣傳和追捧更像是一種“時尚”,因為在傳統中醫學理論中對“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記載,並未真正形成體系。

第三,一些非醫療機構的場所如洗浴中心等也會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務,雖然方便,但建議最好不要去,因為某些場所沒有嚴格的消毒,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