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禎皇帝在李自成的逼迫之下在煤山上自盡,他得到了解脫,可是卻將國家和民族置於水深火熱之中。崇禎死後一個多月,留守南京的大臣們擁立了崇禎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繼承皇位,這就是弘光帝。弘光帝即位時明朝還保有江南半壁,但是僅僅一年後,南京城就被清軍攻破,弘光帝則成了清軍的俘虜,為何短短一年時間,弘光政權就一敗塗地?
時人張岱在他的文集《石匱書後集》中這樣評價弘光皇帝,“自古亡國之君,無過吾弘光者,漢獻之孱弱、劉禪之痴、楊廣之荒淫,合併而成一人。”在這段記載中,身為明朝人的張岱對弘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將其比作歷史上三位著名的亡國之君——漢獻帝、劉禪和楊廣,而且認為弘光帝將這三者的缺點集於一身,比三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弘光帝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
先看“漢獻之孱弱”,漢獻帝身為東漢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他外無外戚可以依靠,內無權監可以信賴,只能任由董卓、曹操、曹丕等權臣欺壓。而弘光帝雖然出身於藩王,但是他在明末遭逢不幸,父親老福王被李自成所殺,朱由崧自己流落各地,靠其他藩王接濟勉強度日,一度只能住在一艘小破船上,所以在登基之時朱由崧沒有自己的班底,而他雖然有馬士英和江北四鎮武力支持,但是這些人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去維護弘光帝,一旦形勢不利馬上就會調轉槍頭,後來江北四鎮中的劉良佐和劉澤清在清軍南下後就投降了清朝,所以弘光帝之孱弱是可以確定的。
再看“劉禪之痴”,劉禪痴不痴?本身就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說他就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痴呆,但是也有人說他是“大智若愚”,故意賣傻最終博得了善終,我想張岱所說的“劉禪之痴”應當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看看弘光帝,說他痴呆並無事實根據,而且他在登基之初幾件事情處理得還算得當。如果硬要說他“痴”的話,那么他是一個“戲痴”,特別愛聽戲,奸臣阮大鋮投其所好,為其準備了很多戲班子,而弘光帝後期也整天痴迷於聽戲,不理政事,甚至在除夕的時候因“梨園無佳者”而悶悶不樂,甚至在逃跑前一夜還在聽戲,謂之“戲痴”不為過。
最後看“楊廣之荒淫”,隋煬帝的荒淫眾人皆知,正史中也多有記載,當然也不排除後人抹黑的可能性。而弘光帝的荒淫也是有跡可循的,時人談遷曾記載弘光帝“一夜斃童女二人”,也許這個記載是別有用心的抹黑,但是其荒淫卻是不爭的事實,弘光帝登基後為了充實後宮,派人到蘇州、杭州等地大選淑女,而兩地有女兒的人家嚇得趕緊嫁女兒,一時間大街上到處都是結婚的人家。
弘光政權一年崩盤,說明弘光肯定不是力挽狂瀾的明君,甚至連守成之君都做不到,最多就是一個平庸之君,所以以上三種缺點都有也是可以確定的,但是把弘光比作漢獻帝、劉後主和隋煬帝,這三位恐怕也覺得冤枉,漢獻帝在權臣環伺中仍然能夠善終、劉阿斗在三國之爭中能夠平穩度過幾十年、隋煬帝更是文治武功赫赫功績,各有長處,弘光帝比這三位差遠了。
漢獻帝 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