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最大的社會焦慮,就是天災無常,五穀不濟。地震從古至今被視為一種嚴重的災難,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也很難採用科技手段準確預測地震,在古代要預測地震則更加困難。面對這股無法解釋的奇異力量,不管有無科學依據,善於總結的古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應對體系。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可惜這個地動儀早已失傳,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張衡的地動儀製成後,安置在洛陽。據記載,公元138年,地動儀的小鋼球異乎尋常地從龍口裡吐了出來,落到蛤蟆嘴裡(地動儀預報地震的方式),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西部)發生地震,充分證明了張衡的地動儀的靈敏與準確。
電視劇里常出現國師夜觀天象的情節,仿佛看天象就能看出人間的吉凶禍福,在現代人看來似乎純屬瞎扯,但古書上確實有此類記載。古人往往將天象變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現象居多,且多在兩漢時期,在《後漢書》中“郡國十地震”的前兆是:庚辰朔,日有食之。《荀淑傳》也說梁太后執政後,有日食地震之變,於是召大臣來商量對策。直到明代,日食後伴隨地震的的記載減少,但也有零星記載,如《明史》中“明年夏,日食,瓊山縣地震”。
地發雷聲,也是古人最為關注的震前預兆。關於地震發生瞬時殷殷有聲、有聲如雷的記載在史書中皆屢見不鮮。比如在《舊唐書》中記載十分明確,“先是,秦州百姓聞州西北地下殷殷有聲,俄而地震。”
古籍中將異常天氣與地震聯繫在一起的記載也較多,比如太白晝見、冰雹赤雪、雲霠蔽天、霪雨水旱、季節反常、風霾等。例如雲霠蔽天,《宋史》中記載,宋哲宗元符元年七月壬申夜,雲霠蔽天,地震良久。霪雨水旱接連不斷而發生地震的記載也不少,同樣在《宋史》中有所記載:紹興四年,四川自七月以來霪雨地震。
史籍中也記錄了地震前或地震瞬間動物的異常反應,比如雞停止下蛋,蜜蜂離開蜂巢。《晉書》中記載:晉穆帝永和十年正月丁卯,地震,聲如雷,雞雉皆鳴呴。直到現在,無數的動物主人聲稱目睹了它們地震前奇怪的行為。動物感覺到了什麼一直以來是一個謎。一種理論認為,動物能夠感知地震前地下釋放出來的某種氣體或者地下的電性變化,才會有如此奇怪的反應。但現代科學家在地震頻發的地區對動物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希望能夠發現動物的舉動與地震的關聯,一直並未有好的進展。
科技發展到21世紀,還是有許多解決不了的難題,地震預測就是其中一個。作為一個世界性科學難題,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預測,探索地震預測的有效途徑,但就現在來說,不管國內還是國際上,還很難完全準確地預測地震。
地震 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