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大後很難和父母相處?

小時候,總盼望著長大,總想趕快逃離父母的懷抱,總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就在一瞬間,你我好像突然間長大了,開始會想家了,開始掙錢養家了,但也同時發現,長大後與父母的關係變淡了,甚至開始有點陌生了,這究竟是為什麼?

精神上的陌生人

歡樂的母女

媛媛是個公務員,但工作並不能給她帶來任何成就感,於是就有了辭職的念頭。但這個想法剛說出口,就被父母狠狠訓斥,“現在找個工作多難,好好的工作不做,你還能去乾什麼!”幾次溝通下來,媛媛就不愛跟父母交流了,跟父母通話都變成了例行公事。

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思維也越來越開闊,相反,孩子長大的時候,父母也日漸老去,他們的思維卻開始日益僵化,並且越來越堅守傳統思維。

其實,再往深層次探究,是父母長時間以來的制高點思維。在心理學上來講,這是一種角色思維固化。

父母雖生養子女,卻不擁有子女

“目送”

我們經常會說,無論你長多大,在父母眼中,你仍舊是個孩子。有很多父母就真的時時刻刻把孩子當孩子寵著,所有的決定也幫孩子做。有多少人的高考志願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填報的,又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父母幫著找的,甚至多少人一生的伴侶都是父母來挑的。大多數人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僅沒有恰當的退出,甚至愈演愈烈,在各方面開始“指手畫腳”。

武志紅曾說,“經歷了最初的親密依戀階段之後,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要學會放手,保持適當的距離、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空間,方為家庭最好的相處之道。”

道歉和感謝,其實很容易

套用如今很流行的一個詞——原生家庭,其實長大後我們的為人處世,多多少少都會有原生家庭的影子,不是將所有的現狀問題推到原生家庭頭上,我們就能“解脫”了,更重要的是接受並努力改變現狀的過程。

《隨性所欲》

電影《隨性所欲》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我們花一輩子時間,等待父母給我們道歉,他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等我們說謝謝,而我們都得不到想要的”。雖然不能決定父母的道歉,我們卻可以做到給父母說一聲謝謝,相信作為子女,我們從沒想過要和父母變得陌生。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