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考取公務員 堪稱難上加難

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都能引起社會上的廣泛討論,在金飯碗觀念不那么重的現代,依然有很大一批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入公務員系統。低錄取率的公務員考試每年都會引發考生吐槽,但你知道民國時期的公務員考試有多難嗎?

民國時期考取公務員 堪稱難上加難

民國時期第一屆“公務員考試”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後,宣告2000多年封建帝制結束。於是民國政府於1931年7月在南京舉行了首次“高等考試”,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政府行政部門之中。檔案顯示,雖然最終只錄取100人,仍然吸引了全國各地約2000人報名,其中,以江蘇、湖南兩地的考生最多。考試那幾天,南京大小旅館頓時爆滿,有的考生只能投親靠友或借住在老百姓家。

民國時期第一次“公務員考試”從7月15日考到7月21日,長達一個星期。此後大體沿襲這個模式。

“魏市長任上考取,馬市長任上用”的故事

民國時期考取公務員 堪稱難上加難

1931年南京市市長為魏道明,當年參加第一屆高等考試及格人員陳壁光、李如霖等4人雖被錄取,但由於沒有空崗,只能等著。一直到1935年4月,事情才有了轉機,崗位有空缺了。當時的南京市社會局專門打了報告給市長,請求批准任用這4人,而此時南京的市長已換成了馬超俊。經馬市長批准,4人分別被分配到社會局、財政局、教育局供職,正式上班是1935年,距被錄取已整整過去4年時間。

公務員的選定方式

民國時期考取公務員 堪稱難上加難

最牛氣的“特任”,能得到“特任”的,都是有權有勢的軍閥和政客,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軍政部部長馮玉祥等;“選任”,各部院長、副院長要經過國民大會選舉產生,如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財政部部長孔祥熙等;“簡任”,由國民政府直接任命,實際上最高層管不了這么多,基本由各機關長官轉請任命;“薦任”,需要走正式推薦流程,省部級長官提名呈請國民政府任命;“委任”,那些辛辛苦苦靠考試爬上來的草根階層。

對於真正肚子裡有墨水的人,亦或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來說,即便是沒能考上公務員,也能在其他領域綻放光彩。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