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派人簽訂屈辱條約,賠款卻只還了一半多,還催生中國最牛名校

一提到晚清,人們腦海中總有揮之不去的屈辱。在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清朝統治者誤信義和團民可“刀槍不入”,倉促間與眾列強開戰,最終致使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太后及光緒帝被迫求和。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劇照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劇照

次年,清朝與各國簽訂《辛丑條約》,除一系列不等平條件外,還需賠償4億5千萬兩白銀,從1902年起分38年償還,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史稱“庚子賠款”。相較於八國聯軍及《辛丑條約》,這筆被強加於中國的賠款卻很少有人關注,更談不上了解後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12月,中國駐美公使梁誠與時任國務卿海約翰圍繞賠款一事反覆爭論,美方希望中國以與所需償還白銀等價的黃金作為賠款,清朝卻堅持償還白銀。在爭論間隙,海約翰無意感嘆了一句:“庚子賠款確實過多。”梁誠聽到後立即將此事擴大化,四處向國會及議員交涉斡鏇,並利用與羅斯福等政壇高層的良好關係,強烈要求美國退還賠款中的虛報部分。

居中者為西奧多·羅斯福居中者為西奧多·羅斯福

兩年後,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向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交了要求政府吸收清朝留學生的申請,並直白地表示:“如果美國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國的留學流,並使其壯大,那么我們此時就能以最圓滿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那就是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

同年3月6月,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明恩溥也趁著拜見總統的時候提出適當退還“庚子賠款”,用以在華開辦學校。在他看來,通過面向清朝精英開展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傳播美國思想及價值觀,最終獲得美國對清朝未來精英的思想控制權。

美國國會山美國國會山

經過反覆商議,美國最終同意了這一建議。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清政府發出照會,願意將3200多萬兩賠款中的一小半逐年退還,但明確要求清廷必須將該款項用於資助學生赴美留學。

受此啟發,其餘各國也不甘落後,紛紛表示願退還部分賠款並接受中國留學生。這並非是列強良心發現,而是一致認為只要控制了中國人的思想精神,就能真正控制中國商業及各方面,將其轉變為名副其實的“殖民地”。

粵漢鐵路坪石至樂昌段粵漢鐵路坪石至樂昌段

此外,真正的附帶條件並非僅是限制退款用途。雖比如美國堅持要將退款存於美國銀行,逐年按月份退還,並明令要求美籍人士擔任基金會董事。此外,美國還利用退款要挾清廷,從承辦粵漢鐵路的英、法、德三國手中強行瓜分了一大塊蛋糕。

雖然萬般不堪,但“庚子賠款”數額最終還是得以大幅減少。在一戰之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不需再向奧地利、匈牙利等戰敗國家賠償,“十月革命”後蘇聯也主動放棄了賠款。值得一提的是,“庚子賠款”中俄國所占份額最多,高達28.97%。到1939年1月15日停止支付為止,賠款總計6.64億兩,扣除退款等實際支付5.76億兩,約為賠款本息總額的58%。

如今的清華園如今的清華園

由於“庚子賠款”退還之時,國內財政早已舉步維艱,教育界更是窮得捉襟見肘。當有這么一大筆“專款”注入後,全體教育界人士為資金掌管及分配爭得不可開交,並爆發了激烈矛盾。在“地利”的作用下,京師教育界搶先爭取到賠款,省外對此自然極度惱怒,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輿論紛爭,但這已是後話。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7月,清廷外務部及學部共同設立遊美學務處及游美肄業館,專門負責接收退款、派遣學生赴美留學等一切相關事務,地址設在惇勤親王奕誴當年的王府——清華園。兩年後的4月26日,清廷將游美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參照美國學堂訂立章程,清華正式建校,實質上僅是留美預備學校。

竺可楨先生塑像竺可楨先生塑像

在這三年時間中,清廷共選送180名學生分三批赴美,其中包括日後名揚天下的梅貽琦、胡適、竺可楨、趙元任等。這些留學生影響著各個領域,其言傳身教又深深影響著後世。清朝覆滅後,清華學堂改為清華學校,於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正式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於四年後徹底結束舊制,完成了從預備學校到大學的真正蛻變。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