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刺苦草
種拉丁名:VallisneriaspinulosaYan
科中文名:水鱉科
科拉丁名:Hydrocharitaceae
屬中文名:苦草屬
屬拉丁名:Vallisneria
國內分布:江蘇、湖北、湖南等省。
命名來源:[暨南理醫學報2:161.1982]
中國植物志:8:179
概述
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屬水鱉科苦草屬,是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刺苦草以根狀塊莖供食,其根狀塊莖俗稱“土蝦子”、“水洋參”。塊莖營養豐富,據檢測,每100g鮮品中含澱粉25·91g、粗脂肪1·75g、還原糖1·07g、Mg94·3mg、Ca26·4mg、Fe10·8mg、Zn8·53mg。塊莖以炒食為主,肉質脆嫩,味甘爽口。望江縣武昌湖生長的刺苦草塊莖純天然、無公害、味道鮮美,為望江的特色菜餚。刺苦草也可進行人工栽培,1次播種,多年收穫。
特徵特性
刺苦草主要分布於湖泊、水庫、塘堰中,通常生長於水深0·5-2m的水域。刺苦草無直立莖,具橫走的匍匐莖。匍匐莖頂芽向上生長分櫱成新株,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塊莖。葉基生,葉片窄,呈長帶狀,長0.5~1.5m,寬5~10mm,葉片的長度與水深淺有關,水越深,則葉片越長。葉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具卵形佛焰苞,其內有多個極小的雄花。每個雄花具萼片3枚,無花瓣,雄蕊1~3枚。雄花成熟後,苞鞘頂部破裂,花粉浮於水面,水媒傳份。雌花單生,生於管狀的佛焰苞內,苞具長柄,將花伸到水面。每個雌花具萼片3枚,花瓣3片,每片分2裂,雌蕊1枚。受精後,花柄捲曲成螺鏇狀,縮回水中孕育果實。果長圓柱形或3棱形,果有小刺。種子多數,種子上具5翅。
刺苦草在水溫10℃以上時塊莖開始萌芽生長,6~7月份進入分櫱生長高峰,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漸形成塊莖。
刺苦草塊莖短棒狀,個體大小不一,個體小的一般不食用。食用的塊莖長3~6cm,直徑4~6cm,單個重1~2g,具1個頂芽和2~4個側芽。塊莖肉白色,皮由黃白色逐漸變為棕褐色。
澤瀉目百科
水鱉科植物
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 ),約16屬,80種,廣布於全球,中國有9屬,25種,分布甚廣。浮水或沉水草本,生淡水或成水中;葉為單葉,線形或闊;花單性同株或異株,稀兩性,排列於一佛焰苞或2苞片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