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二次革命](/img/4/78a/nBnauM3X4MTM3gDM5czM0MzNxITM0ETMxETMwADMwAzMxAzL3M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歷史背景
![袁世凱](/img/a/e5a/nBnauM3XwUTO4QTM5ADN3gTMzMTM0cDNzMjNwADMwAzMxAzLwQ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12年2月,隆裕太后詔袁世凱組建臨時共和政府,同盟會在南北和談之際,早於隆裕太后的詔書成立臨時政府。南方獨立各省最終選舉袁世凱為臨時總統。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舉行國會選舉。由同盟會為骨幹組成的國民黨獲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車站遇刺,兩天後去世, 兇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獲,同時被搜出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通訊。革命黨聲稱袁世凱則是暗殺背後的策動者。近代研究指出,宋教仁是被陳其美暗殺,背後指使者是孫中山。江蘇都督程德全、民政長應德閎在收到租界會審公堂移交的證據後,把罪犯應桂馨和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之間來往的秘密電報和函件的要點以“通電”的形式向海內外公布,迫使趙秉鈞不得不發出公開電報為自己辯解。上海地方檢察廳也公開傳訊在位的國務總理趙秉鈞。趙氏拒絕到上海應訊,但迫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袁世凱批准他辭去總理,由段祺瑞代理。時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裁的孫中山於事發後立即中斷在日本的訪問,返回中國,於上海開會,主張以武力討伐袁世凱。但國民黨內意見不一,部分領導人(如黃興)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壞臨時約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爭。國家建設急需資金,4月26日,袁世凱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契約,國民黨人聲稱袁意在擴張北洋軍隊,而借款未經現任國會批准屬非法。5月初,國民黨員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貸款。黎元洪居中斡鏇,希望化解北京及國民黨之爭。6月9日,李烈鈞因專制殘毒、違法殃民、恣睢暴戾等罪名被袁世凱免職,令其到北京聽候酌用;6月13日胡漢民被任命為西藏宣撫使,胡漢民廣東都督職位由陳炯明代替。免柏文蔚都督職務。在九江要塞司令陳廷訓的請求下,7月3號袁世凱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
革命經過
![李烈鈞](/img/4/238/nBnauM3X2ADO1kDN3czM3gTMzMTM0cDNzMjNwADMwAzMxAzL3M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革命結果
![二次革命](/img/d/27a/nBnauM3XyEDNycTMxEDO4YDMxITM0ETMxETMwADMwAzMxAzLxg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孫中山不顧普遍的民意和黨內反對派黃興等人循法律解決的意見,貿然發動所謂“二次革命”,使剛剛具有公開、合法性的政黨政治毀於暴力革命的失敗。於是,國民黨得到一個惡謚:“暴民專制”。當時一些有識之士指出,這是它的“自殺之政策”造成的。
10月6日,國會選出袁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4日,袁世凱以“叛亂”罪名下令解散國民黨,並驅逐國會內國民黨籍議員。國會由於人數不足而無法運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凱從此成為寡頭總統。
由宋教仁遇刺引發兵戎相見的二次革命,是民國史上一個不幸的開端。不少建立民主國家必須的舉措,如將軍隊國家化、民選議會、以法治國等等,於事後都失去了健康發展的契機。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張胆的軍隊干政、起迭不斷的革命與反革命,引致兵禍連連。
國民黨聯合資產階級,並且沒有兵權。政治基礎不牢,武裝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敗原因之一。但亦有意見認為,在當時兇手已經抓到、兇手與國務院有關官員的來往電信也已搜獲並已公諸報端、傳訊國務總理趙秉鈞問話的傳票已經發出、中國正出現空前的司法獨立時,孫中山卻決定舉兵反抗,從而為袁世凱製造了口實,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擺脫了國會的牽制。有批評認為,孫中山選擇使用武力,而不嘗試採用政治、法律方法,訴諸公民理性的方式對抗,是把中國社會的發展推進了錯誤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