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
項目 | JIT採購 | | 傳統採購 |
採購批量 | 小批量 送貨頻率高 | | 大批量 送貨頻率低 |
供應商的選擇 | 長期合作 單源供貨 | | 短期合作 多源供貨 |
供應商評價 | 質量、交貨期、價格 | | 質量、交貨期、價格 |
檢查工作 | 逐漸減少、最後消除 | | 收穫、點貨、質量驗收 |
協商內容 | 長期合作關係質量和合理價格 | | 獲得最低價格 |
運輸 | 準時送貨買方負責安排 | | 較低成本賣方負責安排 |
產品說明 | 供應商革新、強調性能寬鬆要求 | | 買方關心設計、供應商沒有創新 |
包裝 | 小、標準化容器包裝 | | 普通包裝沒有特地說明 |
信息交換 | 快速可靠 | | 一般要求 |
1.傳統採購的選擇較多供應商,合作關係鬆散、物料質量不易穩定;準時採購選擇較少供應商,合作關係穩固、物料質量較穩定。
2.在供應商評價上,傳統採購只評價契約履行能力;準時採購對契約履行能力、生產設計能力、物料配送能力、產品研發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
3.在交貨方式上,傳統採購由採購商安排、按契約交貨;準時採購由供應商安排,確保交貨準時性。
4.在到貨檢查與信息交流上,傳統採購每次到貨檢查信息不對稱,易導致暗箱操作;準時採購質量有保障,無需檢查,采供雙方高度共享準時實時信息,易建立信任。
5.在採購批量與運輸上,傳統採購大批量採購,配送頻率低,運輸次數相對少;準時採購小批量採購、頻率高、運輸次數多。
主要特點
採用較少的供應商
甚至單源供應單源供應指的是對某一種原材料或外購件只從一個供應
商那裡採購;或者說,對某一種原材料或外購件的需求,僅由一個供應商供貨。JIT採購認為,最理想的供應商數目是:對每一種原材料或外購件,只有一個供應商。因此,單源供應是JIT採購的基本特徵之一。傳統的採購模式一般是多頭採購,供應商的數目相對較多。從理論上講,採取單源供應比多頭供應好,一方面,對供應商的管理比較方便,且可以使供應商獲得內部規模效益和長期訂貨,從而使購買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價格降低,有利於降低採購成本;另一方面,單源供應可以使製造商成為供應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因而加強了製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有利於供需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質量上比較容易保證。但是,採取單源供應也有風險,比如供應商可能因意外原因中斷交貨。另外,採取單源供應,使企業不能得到競爭性的採購價格,會對供應商的依賴性過大等。
在日本,雖然98%的JIT企業採取單源供應,但實際上,一些企業常採用同一原材料或外購件由兩個供應商供貨的方法,其中一個供應商為主,另一個供應商為輔。從實際工作中看,許多企業也不是很願意成為單一供應商。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供應商是具有獨立性較強的商業競爭者,不願意把自己的成本數據披露給用戶;另一方面是供應商不願意成為用戶的一個產品庫存點。實施JIT採購,需要減少庫存,但庫存成本原先在用戶一邊,現在轉移到供應商。因此,用戶必須意識到供應商這種憂慮。
採取小批量採購的策略
小批量採購是JIT採購的一個基本特徵。JIT採購和傳統的採購模式的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在於準時生產需要減小批量,甚至實現“一個流生產”。因此,採購物資也應採用小批量辦法。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企業生產對原材料和外購件的需求是不確定的,而JIT採購又旨在消除原材料和外購件庫存,為了保證準時、按質按量供應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購件,採購必然是小批量的。但是,小批量採購必然增加運輸次數和運輸成本,對供應商來說,這點是很為難的事情,特別是當某些供應商在遠距離的情形下,實施JIT採購的難度就很大。通常情況下,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供應商在地理位置上靠近製造商,如日本汽車製造商擴展到哪裡,其供應商就跟到哪裡;二是供應商在製造商附近建立臨時倉庫,實質上,這只是將負擔轉嫁給了供應商,而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三是由一個專門的承包運輸商或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送貨,按照事先達成的協定,蒐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供應商的小批量物料,準時按量送到製造商的生產線上;四是讓一個供應商負責供應多種原材料和外購件。
改變標準
由於JIT採購採取單源供應,因而對供應商的合理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能否選擇到合格的供應商是JIT採購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合格的供應商應具有較好的技術、設備條件和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保障採購的原材料和外購件的質量,保證準時按量供貨。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中,供應商是通過價格競爭而選擇的,供應商與用戶的關係是短期合作的關係,當發現供應商不合適時,可以通過市場競標的方式重新選擇供應商。但在JIT採購模式中,由於供應商和用戶是長期的合作關係,供應商的合作能力將影響到企業長期經濟利益,因此,對供應商的要求就比較高。在選擇供應商時,需要對供應商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綜合評價,這些標準應包括產品質量、交貨期、價格、技術能力、應變能力、批量柔性、交貨期與價格的均衡、價格與批量的均衡、地理位置等,而不象傳統採購那樣主要依靠價格標準。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它標準較好的供應商,其價格可能也是較低的,即使不是這樣,雙方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後,企業可以幫助供應商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從而使價格降低。更進一步,當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後,很多工作可以簡化以至消除,如訂貨、修改訂貨、點數統計、品質檢驗等,從而減少浪費,降低成本。
加強對交貨的準時性
JIT採購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要求交貨準時,這是實施準時化生產的前提條件。交貨準時取決於供應商的生產與運輸條件。作為供應商來說,要使交貨準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不斷改善企業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減少由於生產過程的不穩定導致延遲交貨或誤點現象。作為準時化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供應商同樣應採用準時化的生產管理模式,以提高生產過程的準時性。另一方面,為了提高交貨準時性,運輸問題不可忽視。在物流管理中,運輸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決定準時交貨的可能性,因此,就要求用戶企業和供應企業都應著重考慮好這一方面問題,並進行有效的計畫和管理,使運輸過程準確無誤。
從根源上保障採購質量
實施JIT採購後,企業的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庫存很少以至為零。因此,為了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採購物資的質量必須從根源上抓起,也就是說,質量問題應由供應商負責,而不是企業的物資採購部門。JIT採購就是要把質量責任返回給供應商,從根源上保證採購質量。為此,供應商必須參與製造商的產品設計過程,製造商也應幫助供應商提高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美國IBM公司企業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幫助供應商建立供應體系,以實現真正的本地化採購供應。這不僅對供應商有利,對IBM也很有幫助。為此,IBM建立一個開放、兼容的信息平台,在此基礎上,IBM可以詳細地了解供應商的生產流程、介入產品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等過程,為其產品線找出競爭優勢。以長城公司為例,IBM和長城公司之間既是合資公司的業務夥伴關係,同時也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通過幫助長城公司提高技術水平,不僅使長城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增強了,也使長城公司能夠更好地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為IBM服務,同時IBM還向長城公司提供一種開放的技術標準作為技術支持,使長城公司可以了解IBM眼中的業界發展方向。由於IBM本身具有一流的技術能力,長城公司與之保持同樣的發展方向就自然增加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對信息交流的需求加強
JIT採購要求供應與需求雙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證供應與需求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由於雙方的戰略合作關係,企業在生產計畫、庫存、質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時進行交流,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只有供需雙方進行可靠而快速的雙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證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購件的準時按量供應。同時,充分的信息交換可以增強供應商的應變能力。所以實施JIT採購,就要求供應商和製造商之間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信息內容包括生產作業計畫、產品設計、工程數據、質量、成本、交貨期等。全球知名的沃爾瑪公司和寶潔公司合作後,雙方成立了一個協作團隊,共同控制商品的質量。雙方以結盟的方式,通過計算機實現數據共享。寶沽公司藉助資料庫,除迅速知道沃爾瑪物流中心自己所需的商品情況外,還能及時了解自己產品在沃爾瑪各店鋪的銷售量、庫存量和價格等,這不僅能使寶潔公司及時制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和研發計畫,同時也能對沃爾瑪的庫存做到連續補貨,沃爾瑪只需要決定商品的進貨數量就可以了。反過來,沃爾瑪向寶潔公司反饋市場和消費信息,直接指導寶潔調整產品結構,改進產品質量,雙方形成一種雙贏的合作聯盟。
可靠的包裝要求
由於JIT採購消除了原材料和外購件的緩衝庫存,供應商交貨的失誤和送貨的延遲必將導致企業生線的停工待料。因此,可靠送貨是實施JIT採購的前提條件。而送貨的可靠性,常取決於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運輸條件,一些不可預料的因素,如惡劣的氣候條件、交通堵塞、運輸工具故障等,都可能引起送貨延遲。此外JIT採購對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包裝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最理想的情況是,對每一種原材料和外購件,採用標準規格且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包裝,既可提高運輸效率,又能保證交貨的準確性。
套用環境
JIT採購是基於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採購方式。供應鏈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需要原材料等的供應,也需要使用其產品的企業或客戶;它需要市場,需要各種企業的支持。這些市場和企業聯繫到一起,形成了一條長長的供應鏈。在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含有“供”和“需”兩個方面。甲企業的銷售部門是市場的供方,如果甲企業的產品是供給乙企業生產經營用的話,乙企業就是甲企業的需方。對企業內部來說,生產部門是銷售部門的供方,生產部門又是採購部門的需方。供和需總是相對而言、相伴而生的。它們相互轉換,周而復始。所以,有的學者給供應鏈的定義:“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在形成與提供給用戶的整個過程中,各有關企業以及企業內部有關部門之間存在著彼此構成的供需關係的一系列活動,就是跨越部門與企業的供應鏈。”所謂供應鏈管理,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畫、組織、協調和控制。它把整個供應鏈看成一個實體,用系統的觀點進行最佳化,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中的採購活動是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的,製造訂單的產生是在用戶需求訂單的驅動下產生的。製造訂單驅動採購訂單,採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這種準時化的訂單驅動模式,使供應鏈系統得以準時回響用戶的需求。訂單驅動使供需雙方都圍繞訂單運作,也就實現了準時化、同步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