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作為中央電視台傾力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感動中國》已經連續舉辦七年,它以評選出當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為主打內容,過去七年間,《感動中國》節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數十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潔、田世國、叢飛、王順友等來自民間的傑出人士,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鍾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黃伯雲這樣的睿智學者,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動中國》因此也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1]推選標準
人物事件發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活動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推選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各行各業具有傑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
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
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推選委員會委員名單
丁俊傑: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曉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
王振耀: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
水均益: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白岩松: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馮驥才:中國文聯副主席
劉姝威: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
朱玉:新華社記者
紀寶成: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孫玉勝: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孫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關海鷹: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主任
任衛新:詞作家
杜玉波: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谷雲龍:央視新聞中心策劃部主任
阿來:作家
張瑞敏:海爾集團執行長
陸小華:媒介研究專家
陳彤:新浪網總編輯
陳小川:《中國青年報》總編輯
陳章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陳淮: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羅明: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金庸:作家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
賈平凹:作家
塗光晉: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閻肅:詞作家
梁建增: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
崔永元: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彭長城:《讀者》主編
敬一丹: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喻國明:傳媒學者
謝國明: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濮存昕:藝術家
明立志: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
主題歌
感動你我 感動中國
這世界有愛才轉動
感動你我 感動中國
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祝福這藍色的星球
永遠有綠色的和平
祝福這斑斕的世界
擁有最美的和聲
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人物目錄
獲得2009年度《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
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
“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宋文驄:
多民族孤兒的媽媽阿里帕·阿力馬洪;
給高原的盲童帶來光明的使者薩布利亞·坦貝肯(德國);
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
照顧殘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
中國環球航海第一人翟墨;
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大學生群體榮獲特別獎。
事跡介紹
平凡至偉——卓琳
原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鄧小平同志的夫人。2009年逝世。
頒獎詞: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原上的瓊英。攜鄧公手58載,硝煙里轉戰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隨。一生相夫教子,為家付出,為國退隱,為國民樹典範。她安靜的站在偉人背後,她是平凡的妻子,更是偉大的女性。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陳淮:不動搖,一生不動搖,歷盡滄桑絕不動搖。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夫人,而是因為她是一個不可動搖的人。
陳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時代偉人背後,用堅定的信仰和深深的愛,支撐著偉人度過劫波,支持著偉人創造新時代。在近30年中國崛起的歷史記錄中,應該有她重重的筆墨。
主要事跡:
1937年,卓琳離開北平輾轉到延安。 1939年卓琳結識鄧小平並與之結為連理。為支持抗日,鼓舞士氣,卓琳在槍林彈雨中緊緊跟隨著鄧小平,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後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裡。 解放後,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卓琳依然默默無聞甘當無名英雄; 十年動亂中,卓琳陪伴鄧小平在江西度過流放生活; 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她親自赴港見證香港回歸。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毅然把個人的10萬元積蓄捐給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
壯志凌雲——宋文驄
飛機總體設計專家,殲-10飛機總設計師。
頒獎詞: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強國信念充滿他的血液,如今他的血液流進鋼鐵雄鷹。青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眾山。他懷著千里夢想,他還會出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
杜玉波:五十載春秋風華,二十年丹心鑄劍,他的心血和靈魂全部默默傾注給了共和國的藍天衛士,熔做了他的體,化作了它的魂。
紀寶成:終於,中國的藍天上翱翔著可以與先進國家水平媲美的戰鬥之鷹,這是中國製造。他以赤子之心,蘊持偉力,鑄就祖國藍天的龍魂。
主要事跡:
1960年,宋文驄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20世紀60年代初,宋文驄就和同志們一道首創了我國飛機設計第一個氣動布局專業組,並由他擔任組長,開始了對飛機新式氣動布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後期,上級發文提出要研製一種適合我國空軍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的殲擊機,並列為國家重大專項,代號為“十號工程”。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2009年,殲-10在國慶閱兵中大顯身手,讓世界矚目。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具備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戰鬥機。隨著殲-10 飛機的研製定型和裝備部隊,我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
母愛最真——阿里帕·阿力馬洪(維吾爾族)
新疆阿勒泰清河縣清河鎮退休幹部。
頒獎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泉水最清,母愛最真。在她的家裡,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閻 肅: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後都是娃,星星伴著月亮笑,每天都迎來一片金燦燦的朝霞。
王曉暉:她溫暖的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她把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化作對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靈的惶恐撫平成面對塵世的從容。
主要事跡:
從1963年收養鄰居家的三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含辛茹苦,先後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1977年,阿里帕的妹妹在醫院門口發現了貧病交加的王淑珍,將她領回阿里帕家。一年後,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來到了阿里帕家。 1989年,小淑珍的繼父金學軍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蓮、金花三個漢族孤兒,阿里帕再一次敞開母性溫暖的懷抱收養了他們,將他們撫養成人,幫他們成家。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幫人家打土塊,阿里帕則每天都要到菜市場揀別人不要的蔬菜。雖然家裡養了兩頭奶牛,誰也不捨得喝奶,全部出售給別人,換點零錢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儘管日子過得清貧,但每個孩子都享受著家的溫暖。對於收養的孩子,阿里帕待他們比親生孩子還親。 2008年8月,操勞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們爭搶著贍養阿里帕老人。每到過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家團聚,180多口人圍在老人膝下承歡。每當有孩子問:“阿媽,你對哪個孩子最好?”老人總會大笑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親!”。
光明心生——薩布利亞·坦貝肯(德國)
1970年出生於德國,曾考入波恩大學研修藏學、蒙學,“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
頒獎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創一個新的世界。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群不相干的孩子而來。不祈禱神跡,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了光。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塗光晉:她是當代的普羅米修斯,雖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卻給遠在異國他鄉的西藏盲童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王振耀:她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的白求恩!一個外國盲人能夠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這需要一種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種博愛的慈善情懷!
主要事跡:
薩布利亞·坦貝肯12歲時雙目失明,然而,現在卻被譽為西藏盲童的嚮導和天使。在引領著失去光明的孩子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時,她也在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波恩大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鑑其他文字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裡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了留在西藏為盲童創造受教育機會的想法。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該中心相繼開設了一所盲童預備培訓中心、一家盲文書籍印刷廠、一個盲人自我綜合中心和一座職業培訓農場等。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裡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乳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為激發孩子們的潛能,2004年薩布利亞邀請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爾和他的登山團隊來西藏指導盲童們向喜馬拉雅山脈一座海拔7000餘米的高峰發起挑戰。經過精心準備,薩布利亞夫婦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帶領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2006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勇者無敵——張正祥
26年來身體力行保衛滇池,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開礦、採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勝利封停。
頒獎詞:五百里滇池橫遭塗碳,三十年抗爭一身獨往。這是一個農民的行動,最樸素的念頭支撐他絕不讓開。已經負債累累骨碎身殘妻離女散家破人亡,可偏偏勸不住嚇不怕打不倒買不動,他是響噹噹的張正祥。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
陳錫添:一個農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保護滇池,他不惜犧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殘的代價,這精神何等寶貴!
濮存昕:面對貪婪、愚昧和兇殘的困境,他堅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撓的鬥爭證明,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話,他是中國真正的環保大使。
主要事跡:
昆明西山經歷了30多年的毀林開礦、取土采砂採石,使滇池喪失了自然淨化的水功能,湖底污染物淤積、水質富營養化、藍藻暴發成災、大量水生野生動植物滅絕,滇池變成水質惡化的重度污染湖泊。從上世紀80年代起,張正祥為國保環境、為民保家園:他與盜伐森林的山賊搏鬥,左腿被砍成重傷;治理和消滅藍藻的科學試驗中,將自己承包的 14畝荒灘和水淹田,變成了《A系統多功能高快循環滅藻工程新技術》項目研究試驗基地;他多次同手握權利、瘋狂毀林的不良村官和老闆們做鬥爭,渾身傷痕累累,家裡的承包田也被沒收……在國務院總理批示和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建設部的全力支持下,滇池、西山風景名勝區和滇池自然保護區33個大、中型開礦、採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被全面取締封停。
滇池的治理還在進行。現在,張正祥仍天天在滇池沿岸巡邏,肩負著保衛滇池的神聖職責。
摯愛齊天——陳玉蓉
55歲的平凡母親。
頒獎詞: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捨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心裡只有兒子的命,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彭長城:疾走的照片,強烈地震憾了我的心靈。這種姿態,如此心酸、如此美麗。
王曉暉:為了孩子,母親可以奉獻多少?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答案。陳玉蓉暴走七個月,樸素的母愛愈發沉甸。
主要事跡:
陳玉蓉的兒子葉海濱13歲那年被確診為一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無法醫治,最終可能導致死亡。為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手術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無法捐肝救子。陳玉蓉從醫院出來後,當天晚上就開始了自己的減肥計畫——每天走十公里。在隨後的7個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糰;走破了四雙鞋子,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刮,颳了又長。當她再次去醫院檢查時,奇蹟出現了:脂肪肝沒有了。就連醫生都感嘆:“從醫幾十年,還沒有見過一個病人能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醫生說:“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2009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
一家之主——朱邦月
男,71歲,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礦退休工人。
頒獎詞:這個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情感。頭髮花白,面帶微笑,溫和而又蒼老的父親,胸中盛滿四十年的艱難。他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這雙肩膀,抗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
易中天:諾千金四十年,男兒俠義在雙肩。感天動地朱邦月,長駐真情在世間。
朱玉:這個最為普通的中國男人,以病殘之軀的微弱之火,照亮著在別人眼裡異常坎坷的生活,雖然生活艱難,但,此處依然有光明。
主要事跡:
朱邦月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兩個兒子也都不是他親生的。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臨終時,將兩歲的兒子以及懷著5個月身孕的妻子託付給他。朋友懇求的眼神,讓朱邦月做了一個至今未悔的決定:迎娶朋友的遺孀,並將朋友的兩個兒子養大。1986年5月,朱邦月因骨折病退。後來妻子和兩個兒子都得了絕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開始加重,喪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靠一條腿的朱邦月照料。朱邦月每天起床後自己先裝上假肢,然後開始打掃衛生,洗米做粥,幫母子三人起床,給他們穿好衣服,端水、擠牙膏,幫助妻兒洗臉刷牙,餵他們早飯,服侍他們方便,然後還要上街買菜。中午再次重複三個人吃飯的經歷。傍晚,幫助三個人洗澡,雖然是幾天洗一次,即使夏天,洗一個人也要耗費半小時以上。到晚上,抱病人到床上睡覺,夜間朱邦月還要起床給他們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數次。這樣的日子,朱邦月過了近20年。但他始終堅持,因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燭光,點燃著一個家庭的希望。
踐行信念——沈浩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09年病逝。
頒獎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的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
劉漢俊:是一粒種子,深深地埋進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裡,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
主要事跡: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他帶領村民辦工業、興商貿、科學種田,以市場經濟的頭腦發展種植、養殖和高效農業,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2006年,小崗村躋身2005年度“全國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崗村被授予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一個美麗、和諧、富裕、文明的的社會主義新小崗重新向世人展示著它獨有的魅力。在2006年底沈浩任職三年屆滿即將離開時,村民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乾三年。2009年11月6日,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心靈放歌——李靈
27歲的希望國小校長。
頒獎詞:剛剛畢業,還是80後。心裡裝的都是泥土中的娃娃,夢裡想著要改變落後的鄉村。兩手空空,她竟然要辦學校!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春天來的時候,她的新教室就要動工了。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她:
劉姝威: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背後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們心中的掛念與寄託,這位鄉村女教師贏得眾人尊敬。
張瑞敏:為了孩子四處奔走,眼角有了皺紋,雙手不再細膩,但是她把愛與溫暖帶進了鄉村學校的課堂,她是讓全國人民尊敬的“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
主要事跡:
2002年,剛從淮陽師範畢業的李靈,看到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萌生了在家鄉辦學的念頭。在父母和親朋的支持下,她辦起了周口淮陽許灣鄉希望國小。在學校,她是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在她的一手操勞下,這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
由於所有學生全部免費,學校無力為學生購置教輔讀物和課外書籍,而且7年來,李靈為建學校已欠下8萬元外債。為了自己學校的孩子能像其他學校的孩子一樣,能夠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閱讀,李靈趁著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隻身來到鄭州,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開始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烈日下,李靈騎著破三輪車穿街過巷,拿著秤一斤斤地回收舊書本,滿頭大汗地裝載著孩子們的“精神食糧”,終於為孩子們建起一個閱覽室。
雲帆滄海——翟墨
1968年出生,航海家、藝術家。
頒獎詞:古老船隊的風帆落下太久,人們似乎已忘記了大海的模樣。六百年後,他眺望先輩的方向,直掛雲帆,向西方出發,從東方歸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達成夢想。到海上去!一個人,一張帆,他比鄭和走的更遠!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
陳淮:不是一個個人的足跡,這是向世界昭示中華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陸小華:翟墨桅桿上高揚的五星紅旗,有力地告訴世人,中國人擁抱海洋的勇氣、豪情與胸懷。
主要事跡: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從中國日照啟航,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沿黃海、東海、南海出境,過雅加達、經塞席爾、南非好望角、巴拿馬,穿越莫三比克海峽、加勒比海等海域,橫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經過了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個國家、地區和島嶼,航行二萬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國首次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單人環球航海是一項充滿驚險、艱辛的旅程,挑戰著人對自身生存能力的極限。在印度洋中經歷了五天五夜的狂風暴雨;連續120個小時手不離舵,達到虛脫的邊緣;在航行中非法闖入了軍事禁區被守島的英國皇家海軍突擊隊員押向小島;被海盜在海上跟蹤了三四個小時…… 翟墨用力量、意志和智慧與風浪搏擊,戰勝了死神和孤獨。翟墨駕駛著懸掛中國國旗的無動力帆船,用自己的行動再次證明炎黃子孫面對海洋的勇氣,豪情,信念和智慧;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特別獎 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勇救落水兒童的大學生群體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這樣評價他們:
劉姝威:們用19歲的肩膀鑄造生命之梯,他們的行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塗光晉:三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和兩個孩子的生還,並不是簡單的生命風險交換,而是在修復和重構著健康社會應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閻肅:挺胸踏濁浪,何懼生與死。至今江水上,清風滿襟袖。
主要事跡:
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2時左右,一些同學在長江邊遊玩時,突然發現兩個小男孩在江中掙扎。同學們迅速沖了過去,先救起了一個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個男孩時並不順利,危急時刻,站在沙灘上的十多名同學趕緊手拉手組成人梯下水幫忙,另一名少年也獲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水情複雜,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最終搭起的人梯被衝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江中。情況危急,岸邊的同學們大聲呼救。這時,正在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相繼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因救人後體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