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感動中國

2009感動中國

2010年2月11日,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分別是:卓琳、朱邦月、阿里帕·阿里馬洪、沈浩、李靈、翟墨、陳玉蓉、張正祥、薩布利亞·坦貝肯、宋文驄,特別獎為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長江大學見義勇為大學生群體。

詳細介紹

“感動中國”特別獎

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學生集體

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時左右,一些同學在長江邊遊玩時,突然發現兩個小男孩在江中掙扎。同學們迅速沖了過去,先救起了一個男孩。但是在救另一個男孩時並不順利。危急時刻,站在沙灘上的十多名同學趕緊手拉手組成人鏈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獲救。但是,由於水情複雜,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最終搭起的人鏈被衝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江中。岸邊的同學們大聲呼救。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相繼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因救人後體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頒獎詞: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卓琳卓琳

年度十大“感動人物”

卓琳:小平一家的主心骨

鄧小平夫人卓琳,於2009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卓琳是雲南省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在北平,她一邊學習,一邊參加抗日救亡進步活動。“七七事變”之後,她同兩個姐姐來到延安,並在這裡結識了鄧小平。

1939年,卓琳與鄧小平相識相知,共結連理。革命戰爭期間,卓琳在槍林彈雨中緊緊跟隨鄧小平。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解放後,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卓琳在身後甘當無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動亂中,卓琳又陪伴鄧小平在江西度過流放生活;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她親自赴港見證香港回歸,替小平同志完成遺願。那兩天,她徹夜未眠,非常高興。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毅然把個人的10萬元積蓄捐給了災區人民。

頒獎詞: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上的瓊英。攜手小平58載,硝煙里轉戰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隨。對她愛的人不離不棄,讓愛情變成了信念。她的愛向一個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堅定、溫暖與攙扶。

陳玉蓉:暴走媽媽割肝救子

陳玉蓉的兒子葉海濱13歲那年被確診為一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無法醫治,最終可能導致死亡。為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手術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無法捐肝救子。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陳玉蓉從醫院出來後,當晚就開始了自己的減肥計畫——每天走10公里。在隨後的7個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糰;走破了四雙鞋子,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剮,剮了又長。

當她再次去醫院檢查時,奇蹟出現了:脂肪肝沒有了。醫生感嘆:“從醫幾十年,還沒有見過一個病人能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她賦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頒獎詞: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捨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沈浩:踐行信念好村官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他帶領村民辦工業、興商貿、科學種田,以市場經濟的頭腦發展種植、養殖和高效農業,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

2006年,小崗村躋身2005年度“全國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崗村被授予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2006年底,沈浩任職三年屆滿即將離開。小崗村村民們在挽留沈浩的申請書上按滿了鮮紅的手印,請求沈浩帶領他們乾三年。沈浩留下來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幹。

2009年,任期又將期滿。186名小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請書上按下紅手印。這一次上天讓村民們的願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這一次,沈浩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頒獎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朱邦月

一根拐杖撐起的家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臨終時,將兩歲的兒子以及懷著5個月身孕的妻子託付給他。朋友懇求的眼神讓朱邦月做了一個他至今未悔的決定:迎娶朋友的遺孀,並將朋友的兩個兒子養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單腿殘疾後病退。隨後,妻子和兩個兒子又都得了絕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開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單腿的朱邦月照料。這樣的日子,朱邦月過了20多年。但他始終堅持,因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燭光,點燃著一個家庭的希望。

阿里帕·阿力馬洪

十餘個孩子的媽媽

從1963年收養鄰居家的3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又先後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十餘個孤兒。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幫人家打土塊。阿里帕則每天都要到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蔬菜。雖然家裡養了兩頭奶牛,但誰也不捨得喝奶,全部賣了換錢以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勞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們爭搶著贍養阿里帕老人。每到過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家團聚,180多口人圍在老人身邊。每當有孩子問:“阿媽,你對哪個孩子最好?”老人總會大笑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親!”

李靈

“80後”最美鄉村校長

2002年,李靈從河南省淮陽師範學院畢業。她回家後看到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萌生了在家鄉辦學的念頭。在父母和親朋的支持下,她用家裡20多萬元的積蓄辦起了周口淮陽許灣鄉希望國小。在學校,她是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在她的辛勤操勞下,這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由於所有學生學費全免,學校無力為學生購置教輔讀物和課外書籍。7年來,李靈為了辦學已經欠了8萬元的外債。

為了自己學校的孩子能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閱讀,李靈趁著放暑假,向父親要了200元隻身來到鄭州。她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沿街收購各種書籍。烈日下,李靈騎著破三輪車穿街過巷,拿著秤一斤斤地回收舊書本。她用汗水載回了孩子們的“精神食糧”。

翟墨

中國無動力帆船環航第一人

翟墨是個畫家,原本與航海無緣。當他聽到紐西蘭航海家說,他航海大半輩子,都沒有碰到過中國人時,翟墨深受刺激。2007年1月6日,翟墨從山東日照起航。他沿黃海、東海、南海出境,橫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航行2.83萬海里,2009年8月16日回到日照,完成了中國首次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

他路過拿破崙的流放地聖赫倫那島。上岸後,他直奔拿破崙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沒有中文。翟墨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睡醒,世界將為之而震動。這次我來,就是告訴你,中國這頭睡獅已經睡醒了。

張正祥

保護滇池勇者無敵

張正祥今年61歲。30多年來,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護上。最多一周他就會繞滇池一圈,檢查滇池的污染情況。繞滇池一周的長度是126公里。至今,張正祥已經繞滇池走了1000多圈。這12萬多公里的行走都是為了阻止對滇池的污染和破壞。

在過去的30多年裡,張正祥花光了所有積蓄,賣了家裡的養豬場。妻子無法忍受,離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經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嚇,小兒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張正祥自己更是經常遭到毒打。他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礦、採石場和所有采沙、取土點的封停。滇池的治理還在進行。

薩布利亞·坦貝肯

西藏盲童的眼睛

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12歲時雙目失明。“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

在波恩大學求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鑑其他語種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裡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了創辦西藏盲童學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裡接受了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2006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宋文驄

殲-10戰機之父

宋文驄是殲-10戰機的總設計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國提出要研製一種適合我國空軍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的殲擊機,並列為國家重大專項,代號為“十號工程”。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宋文驄喜極而泣,把自己的生日從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