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

1949年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後第一次軍事盛典。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並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閱兵司令員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了受閱部隊,並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隨後,聶榮臻率領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隨後跟進的是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坦克兵和騎兵師。在步兵行進的同時,年輕的人民空軍各型戰機飛臨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此次受閱官兵1.6萬餘人,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飛機17架,軍馬2344匹。整個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

概述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新中國第一次軍事盛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任閱兵司令員乘車檢閱部隊,華北軍區司令員兼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受閱部隊的閱兵訓練不足一個月。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第一次聯合受閱。為防備敵機突然來襲,空軍受閱飛機有4架攜彈飛行,由於飛機數量不夠,第一梯隊9架戰鬥機繞飛第二圈成第四梯隊。這是此後國慶閱兵絕無僅有的。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此後國慶閱兵的藍本,奠定了新中國閱兵式的基本框架。
受閱部隊組成28個方(梯)隊,其中步兵師12個方隊、炮兵師5個方隊、戰車師3個方隊、騎兵師4個方隊、海軍1個方隊、空軍3個飛行梯隊,共19248人。受閱武器裝備,有各種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軍馬2344匹,螺鏇槳飛機17架。閱兵式歷時150分鐘。首都30萬軍民參加了開國大典。
1949年,全國解放戰爭在經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後,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緊接著,百萬雄師過長江,解放了國民黨政府的都城南京。不久,杭州、南昌、武漢、上海、西安也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各路野戰軍,繼續向南方和西北各省舉行大進軍。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0月1日將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屆時進行民眾集會和遊行,隆重慶祝這個偉大的節日。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的決定,中共中央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任主任。就在籌備慶祝活動的過程中,人民解放軍的閱兵方案也隨之提了出來。

閱兵過程

1949年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1949年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剛剛就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大會司儀、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開會。毛澤東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他在義勇軍進行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閱兵式開始。朱德總司令身著戎裝,在聶榮臻陪同下,乘閱兵車先後檢閱了排列在東長安街的海軍代表部隊,陸軍的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和西長安街的騎兵師。隨後,分列式開始,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方隊。接著,步兵師以 3個建制步兵團和臨時編組的衝鋒鎗、輕機槍、通信、重機、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各一個營的陣容接受檢閱。炮兵師以75毫米野炮、 105毫米榴彈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均用中型卡車或十輪大卡車牽引,頗為壯觀。戰車師由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個團編成。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上空,與地面的戰車部隊遙相呼應。騎兵師尾隨戰車部隊行進。走在前邊的是 3個騎兵團方隊,而後是一個騾馬拖曳的75毫米野炮營。各梯隊的軍馬毛色整齊劃一,或全紅,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間;騎在馬上的指戰員,身著草綠色軍裝,手握鋼槍,腰挎戰刀。

這次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

背景

開國大典提前三個月舉行

“開國大典”上,周恩來風度翩翩。“開國大典”上,周恩來風度翩翩。

新中國成立前夕,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秘密訪問。訪蘇期間,史達林曾問劉少奇,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劉少奇根據出國前中共中央醞釀的意見據實相告:我們目前正集中力量解決華南各省的問題,成立中央政府要在明年1月,可能是1月1日。史達林建議:解決重大問題時固然要穩妥,要掌握時機,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錯過時機。我想提醒你們注意防止敵人可能利用所謂無政府狀態進行干涉。這是極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劉少奇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忠告,他立刻向中共中央作出匯報。
在認真審視國際國內形勢後,中共中央迅速作出決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國中央政府,同時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
閱兵式列入開國大典
1949年7月,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將閱兵式作為開國大典的三項內容之一
新政協籌備會議在6月15日開始開會,7月7日過後,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籌委會根據中央指示擬定的開國大典有三項內容: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
三、人民民眾遊行活動。
籌委會認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這三項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三者之中,閱兵式怎樣舉行,尤其是閱兵式在什麼地方舉行,決定著整個開國大典怎樣進行的問題。
開國大典籌委會成立不久,就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的領導力量很強。閱兵總指揮由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唐延傑(華北軍區參謀長)、唐永健(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訓練處處長)、劉仁(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肖明(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松(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書記)等人擔任。楊成武兼任閱兵指揮所主任,唐延傑兼副主任。
曾考慮在西苑機場閱兵
閱兵式地點有兩套方案:一是天安門廣場,一是西苑機場。最終接受周恩來意見定在天安門廣場
當時由閱兵指揮所正副主任楊成武與唐延傑受命主持起草了一個《閱兵典禮方案》。閱兵方案提供了兩個地點供中央最後確定:一是市中心天安門廣場;二是市郊西苑機場。
這兩套方案各有優缺點。天安門地處北平市中心,天安門周圍的街道四通八達,受閱部隊和參加慶典的民眾容易集中,在這裡舉行開國大典無疑會增加熱烈的氣氛和效果。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便於檢閱。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閱兵方隊的排面不能太寬。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剛進北平時曾在西苑成功地舉行過閱兵。更重要的原因是,那裡地處郊區,地形開闊,萬一遭到國民黨空軍的襲擊也便於疏散和隱蔽。但缺陷是,首先須另搭兩三個看台,工程大,且不如天安門城樓宏偉壯觀;其次,西苑機場距市區較遠,數十萬民眾要參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
兩套方案,閱兵指揮部傾向於第一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經過反覆權衡,寫下了自己的意見:
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最終,中共中央採納周恩來的意見,將閱兵式地點定在天安門。
閱兵分列式是按海、陸、空的順序,海軍方隊率先出場,這與以後歷次國慶閱兵都不同
1949年10月1日下午4點35分,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開始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雄壯節奏聲中,海軍方隊走在最前面。來自安東海軍學校與華東軍區海軍的兩個方隊:海軍軍官方隊和水兵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他們當中許多是“重慶”與“靈甫”兩艦起義的官兵。當他們通過天安門主席台時,廣場上頓時群情激昂、歡聲雷動。這不僅因為海軍是人民軍隊新出現的軍種,也是因為海軍的服裝特別——以藍白色為基調,與草綠色的陸軍服裝明顯不同;大檐帽、水兵帽、飄帶、披肩更是海軍特有的。
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按海、陸、空的出場順序。當時的習慣叫法是“海陸空軍”,如“海陸空軍大元帥”。而1950年以後,在天安門舉行的歷次國慶閱兵式,都是按陸、海、空的順序。

幕後

閱兵方案中本來沒有安排空軍參加,開國大典前一個月中央決定新中國成立之日“空軍也要出動”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解放軍步兵部隊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解放軍步兵部隊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

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新中國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上空。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1949年9月1日,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傳達中央關於開國大典閱兵的指示時說:“中央決定在新中國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隊以外,空軍也要出動。”本來,閱兵指揮部報給中央的閱兵方案中沒有安排空軍參加。但是在8月中旬情況有了變化,人民軍隊的第一個飛行中隊已經在北平組建了,通過半個多月的試飛、訓練,已經完全具備了升空作戰能力。8月下旬的一天,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聽取關於北平安全的匯報時,突然向在座的空軍代表提出:你們能不能夠組織一個飛行隊?通過天安門,接受毛主席、朱總司令和新中國領導人的檢閱?當時軍委航空局乾坤局長肯定地答覆:可以組織一個小隊,小一點的,大隊也組不起來。
這樣,就增加了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的精彩內容。一開始只安排9架“野馬式”戰鬥機參加開國大典。9月上旬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南苑機場觀看完飛行表演後,朱總司令用企盼的口吻說:“能不能再多幾架飛機,什麼飛機都行。”後來,又有兩架“蚊式”戰鬥轟炸機、三架剛修復的運輸機、一架通訊機和兩架教練機加入了受閱飛行隊。軍委航空局最後敲定,10月1日那一天,將有17架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這幾乎是當時人民空軍的全部家底。

細節

自來水管變成開國大典國旗桿

中國國旗—五星紅旗中國國旗—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親手按動電鈕,在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鏇律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萬眾翹首仰望的莊嚴目光中冉冉升起。30萬人一齊肅立,抬頭瞻仰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人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為迎接這一偉大歷史時刻,開國大典前夕,國慶籌備小組加緊整修天安門,尤其是修建國旗桿。建築工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刻苦攻關,全身投入國旗桿的修建工作。
1949年的秋天,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平凡的季節。
是年8月9日至14日,在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上,作出了迎開國慶典、整修天安門廣場的決議。市人民政府責成建設局拿出修整天安門工程計畫,建設局局長趙鵬飛任總指揮。整修工程具體任務之一是在位於天安門廣場北端、天安門城樓與正陽門之間的中軸線上修建國旗桿。
因為開國大典時,毛澤東將要親手升起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趙鵬飛同志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怠慢。經過周密計畫思考,他對整個工程進行了具體分工。將旗桿底座漢白玉欄板等建築設計交由建築局建築師鍾漢雄負責;旗桿的結構設計由建設局技術負責人、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林治遠完成。
林治遠接到組織交辦的任務後,心情無比激動。黨和政府對自己的信任,使他也深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林治遠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按照要求,旗桿的高度與天安門城樓應該同等高。經實地測量,林治遠得出的數據為35米高。按理說,35米並不是很高,製作起來也沒有什麼困難。但在當時,剛剛解放的北京,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之時,要找出適合用於做旗桿的材料絕非易事。
於是,林治遠到處奔波打聽,最後得知市自來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因而,他立刻奔赴自來水公司,選用了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一節一節地套起來焊接。但是,焊完之後,長度為22.5米,達不到35米高的要求。
情急之下,他只好將焊接後測量的結果報告給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指揮部聽了匯報,當場進行研究,還徵求了有關方面的意見,最後確定國旗旗桿的高度為22.5米。最後安裝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是建設局車輛廠金工車間用4根無縫鋼管套接後焊接而成的。
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對旗桿製作進行了具體分工,大家分頭開始製作。開工後,國慶籌備小組領導同志來現場檢查工作時提出:升旗要自動的,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升旗就更好了!這個意見立即付諸實施。
自動升旗方案還是由林治遠來具體落實,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林治遠接到任務後,與有關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自動升降的開關設施。他們首先設計出這樣一個方案:國旗自動升降,升降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國歌奏完後,國旗升到頂端並自動停止。
根據這個方案,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設施來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鋼絲繩兩端各焊了一個鋼球來控制升降開關,只要升降速度設施碰到兩端的鋼球,便會自動停止升降並自動斷電。
方案得到批准後,工作人員立即進行安裝調試,試驗升旗運行正常,升旗所需時間符合要求。
一個月後,旗桿底座、漢白玉欄桿製作工程完畢,國旗桿也豎了起來。為了毛澤東主席能在天安門城樓上操縱升旗開關,林治遠設計從旗桿下引出一條導線,將導線通過修東西長安街道路工程埋設的鋼管橫穿過長安街,跨越金水河,然後順著天安門城樓東南角上升至城樓當中,與天安門城樓上安裝的開關連線。
為防止升旗出現差錯,工作人員一絲不苟地檢查了升旗的各個部位。他們在旗桿下和天安門城樓上反反覆覆不知試驗了多少次。當認定自動升降設施運行情況正常,沒有問題時,才於9月下旬拆除了旗桿周圍的腳手架。
至此,新中國第一根國旗桿高高地豎立於天安門廣場上。

功臣號坦克駛過天安門功臣號坦克駛過天安門

擴音器是九頭鳥
當時設備簡陋,只有一個喇叭的普通擴音器,音量相當小,而參加“開國大典”的將有30萬人,顯然不能適應需要。1940年曾參與創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軍委三局九隊隊長傅英豪,想了一個辦法,設計、製作了一種大型擴音器,把9隻喇叭焊接在一塊金屬板上,形成強大的音量,大家把它稱為“九頭鳥”。有關部門在天安門廣場架設了好幾個“九頭鳥”,從而解決了擴音器的問題。
鋼絲錄音機
還有一個大難題,就是設備只能把天安門廣場以內的音響轉播出去,一旦出了天安門廣場,遠處的音響就無法傳回設在天安門城樓下面的機房了。可是,朱德檢閱部隊的時候,將要乘閱兵車從天安門廣場中央駛向東長安街,到了街的盡頭以後,再返回天安門廣場。
工程師黃雲想了一個辦法,在朱德總司令乘坐的閱兵車的擋風玻璃上安裝一個話筒,用一根線連線到汽車尾部的一個小喇叭上,然後在記者和技術員乘坐的採訪車上,安裝一部鋼絲錄音機,尾隨朱德的檢閱車錄音。
用手指點
播音的話筒,原來是放在天安門城樓走廊的最西端。可是,這天參加觀禮的人太多,一直排到了走廊的東西兩端,而且人聲鼎沸,他們只好把播音話筒移到天安門城樓西側的平台上。站在話筒前面工作的有胡若木、楊兆麟、丁一嵐、齊越四個人。
胡若木和楊兆麟事前進行了採訪,具體了解慶典的程式,用手指點或者點頭示意,告訴丁一嵐、齊越現在應該播出哪一段,男聲和女聲輪換。他們4個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順利。
留下遺憾
慶典快要結束了,周恩來大聲向天安門廣場上的民眾喊道:“同志們辛苦了,大會結束了。”按照原定的程式,播音員報了結束語,宣布了實況廣播結束,天安門城樓下的機房隨之關機。
大家以為圓滿地完成任務了。可是,卻出現了事前無法預料的情況。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南部的30萬人,向著天安門城樓歡呼、雀躍,不願意離去。
面對熱情高漲的民眾,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忍馬上離去。他們緩步走向天安門城樓的東端,不斷地向人民民眾揮帽致意;又轉身向西,走到天安門城樓的西端,不斷地向這邊的人群招手致意,隨後一同走下天安門城樓。
目睹眼前這種生動的場面,因為已經廣播了結束語,停止播音了,胡若木、楊兆麟等人束手無策,只好留下“歷史性”的巨大遺憾。

幕後

蔣介石放棄空襲天安門
1949年10月1日這天,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舉國歡慶,華夏沸騰

蔣介石蔣介石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銘記的重要時刻,尤其是對這個人,似乎更加難忘,此人就是毛澤東的“老對手”——蔣介石。此時此刻,他在哪裡,在做什麼?這位曾經在中國歷史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物,是如何度過這刻骨銘心的一天的?
放棄空襲計畫怕受萬年唾罵
1949年10月1日。清晨。廣州東山梅花村32號陳濟棠公館——蔣介石在廣州的居所.蔣介石的官邸死一般寂靜。突然,電話鈴聲響起,打斷了正在思考的蔣介石。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已經打過幾次電話了,但蔣介石一直猶豫不決。每一次,周至柔得到的回答都是“再等等”。
“校長,再不起飛,我們就不能按時到達了。”周至柔焦急地向蔣介石說出了最後的底線。
蔣介石猛地站起身,對著話筒說:“任務取消。”
周至柔大惑不解,問:“校長,請再考慮考慮,我們準備得很充分,保證完成任務。”
“任務取消。”蔣介石又一次更加堅定地重複一句,然後放下電話筒,慢慢地坐回沙發,臉上沒有一絲的表情。
不過,在今天看來,蔣介石倒是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他取消了用空襲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計畫。這個計畫蔣介石與周至柔密謀了很久,也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蔣介石為什麼在最後關頭取消這一計畫呢?因為他最終明白:即使他把天安門地區炸個稀巴爛,破壞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他得到的只能是中國人民的更加憤恨和美國人對他黔驢技窮的蔑視。而且,天安門廣場與故宮相連,如果把故宮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築毀壞了,自己就成了燒阿房宮的項羽和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了,這樣會招致全中華民族的指責和唾棄,成為千古罪人。所以,蔣介石最終放棄了破壞計畫。正是出於對蔣介石孤注一擲冒險一搏的警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機全部帶彈受閱,這在中外閱兵史上是極罕見的。
越洋電話唯一的浮木
蔣介石還是寄希望於美國政府對他繼續支持和對新中國政府遏制的。此刻的蔣介石正在急切地等待著一個訊息。通過總機,他接通了美國的電話,話筒里傳來夫人宋美齡熟悉的聲音,蔣介石心中一陣興奮。
當宋美齡講到美國政府決定繼續承認蔣介石政權,而不承認北京政權時,蔣介石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連聲說:“好!好!好!”實際上,蔣介石深知美國方面的這種支持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可到了這等狼狽境地的他權且將這一訊息作為一種掩耳盜鈴式的安慰劑。為了爭取美國更多的援助,1948年11月28日,蔣介石派夫人宋美齡前往美國遊說。但迎接她的儘是一些美國的二流官員。深感失落的宋美齡在發回國內的第一封電報上說:“沒有人對我們感興趣。”
此次,宋美齡訪美目的有三:其一,是讓美國方面明確表態繼續支持國民黨政府;其二,是得到一大批物質援助;其三,是請一位高級軍事家赴華考察中國局勢,人選是麥克阿瑟將軍。那么,這三項明確的目標如願以償了嗎?答案是:爭取到的一點援助經費,早已被蔣夫人一年的遊說花費一空,只是經過中央銀行轉手後又重新流回美國。請麥克阿瑟將軍赴華考察的意見被否決。所幸宋美齡沒有無功而返,她最終說動了美國政府表示繼續支持國民黨政府,實現了一個重要的政治目的。因此,蔣介石還是比較欣慰的,儘管這個結果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新中國成立不久,蘇聯政府就宣布正式承認中國共產黨政權,這無異於給蔣介石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蔣介石憂慮地說:“今後俄帝必與共黨訂立軍事同盟,助共黨建立空軍與海軍,則我為勢更劣,處境更艱,此為最大之顧慮。”
院中踱步難掩無限失落
1949年10月1日。上午。
心情煩亂的蔣介石來到院中,下野已經8個多月的他在院子裡來來回回踱著方步,低頭不語,陰沉沉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雖然剛才收音機里傳出的共產黨新聞,將他稱為“蔣賊介石”,使他非常生氣,但讓他更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唯一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對付共產黨,而是要儘快復職就任總統,依靠廣州或台灣,東山再起。可是,此時代總統李宗仁就是不交權,蔣介石十分惱火。
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今天我是以國家元首的身份來和您談話。”李宗仁一開口就擲地有聲,蔣介石頓感來者不善。
蔣介石默坐著聽李宗仁歷數其過失時,面色極為尷尬。李宗仁見蔣介石低頭靜聽如此嚴厲的詰責尚能容忍,沒有咆哮和反唇置辯,遂不再多說,起身告辭。蔣介石一直把李宗仁送到樓下。反身上樓的蔣介石氣得面色鐵青,忍無可忍,咆哮道:“娘希匹,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李宗仁是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我叫你立刻滾蛋。”
次年李宗仁以“胃疾劇重”為由,赴美就醫。3月1日蔣介石宣布繼續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職務。
盡失人心最後希望破滅
1949年10月1日。下午。
蔣介石一直守在收音機旁收聽著中共的新聞,每聽到他的許多老部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的訊息時,蔣介石就憤然站起,破口大罵:“娘希匹,一群混蛋,老蔣待你們不薄,一群賣身求榮的王八蛋!”除此之外,蔣介石沒有說過其他的話。
據美國人易勞逸著《毀滅的種子》一書,蔣介石的失敗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許多部隊倒戈投向共產黨。事實上,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國民黨高級將領率部起義投向共產黨已成為大勢所趨。
夜深了。然而此刻的蔣介石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他煩躁地反覆調換著收音機頻率。
這時,收音機里報導了一則北京破獲一起國民黨特務破壞活動的訊息:“陰謀在人民政協開會期間進行搗亂活動的國民黨反動派特務分子木劍青,於20日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逮捕。該犯為國民黨中統局特務,化名王建坤,於9月2日來京……經北京市公安局連日偵審,特務匪犯木劍青已初步供出該案為國民黨中統局有計畫之搗亂活動……”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一股無名火直躥上腦門,他不由得大發雷霆:“一群廢物!”
夜色越來越深。對蔣介石來說,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也許是他一生中最漫長、最難過、最刻骨銘心的一天吧。

第一宴

新中國開國第一宴

開國第一宴開國第一宴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是一個不眠之夜。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前來參加開國大典的中外貴賓。這次宴會,後來被稱為“開國第一宴”。
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隨後進行閱兵和民眾遊行,全部活動約在下午5時結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中共中央負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國民黨軍起義將領、少數民族代表以及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共600多人齊聚北京飯店宴會廳,共同為新中國的誕生歡慶祝賀。
對北京飯店來說,舉辦如此隆重的大型中餐國宴是頭一回。
國宴的準備工作龐雜而繁重,由當時的政務院典禮局局長余心清親自統領操辦。余心清是新中國留用的禮賓專家,他對北京飲食業了如指掌,哪家飯館是什麼風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哪幾位名廚,他都能娓娓道來。
當時的北京飯店雖說是京城第一飯店,但以往為適應洋人口味,多經營西餐,以法式大餐最為有名。1947年國共合作軍事調停談判時期,中共代表團常駐北京,為照顧中共代表團的飲食習慣,飯店經理曾從泰豐樓飯莊請來幾位廚師,專為中共代表做中餐。而現在要舉辦如此大規模的中餐宴會,確實不是一件易事。
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從哪裡入手操辦國宴呢?余心清和當時北京飯店經理王韌、副經理沈平多次商議後決定,先引淮揚菜系入北京飯店,因淮揚口味適中,菜餚麵點皆全,南北方人都易於接受。
於是,余心清先從京城有名的淮揚飯莊玉華台調來了朱殿榮、王杜昆、楊啟榮、王斌、孫久富等幾位身懷絕技的名廚。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期間,上百人的中餐宴會,幾位名廚師一顯身手,烹製的菜餚廣受代表好評,也算為籌備開國大宴做了一次預演。
舉辦一場大型國宴,如同演奏一部大型交響樂,需要一位宴會總指揮,也稱“宴會總管”,如今叫“宴會設計師”。擔任“開國第一宴”宴會總管的,就是北京飯店的鄭連富,他曾榮獲新中國第一位“宴會設計師”專業稱號,可稱餐飲業中的“國寶”級人物。
雖說解放前也擔任過不少大型宴會的主管,有著豐富的宴會設計經驗,但而今能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府執掌“開國第一宴”,鄭連富的內心是興奮伴著壓力。他從宴會的餐桌如何擺,上菜的路線如何走,主賓進出的通道留多寬,哪道菜何時上,如何美化餐廳等等都做了極其周到細緻的安排。
在鄭連富的精心安排下,600多人的宴席,幾十張餐桌擺放得疏密得當,主桌的位置既顯突出,又和其他來賓席相互呼應,方便主賓與來賓的交流;宴會上菜的路線布設合理,寬窄適當;服務程式也考慮得合理周到。
為了辦好開國盛宴,北京飯店上下總動員,做了大量精心準備。為保證衛生安全,所有宴會原料都經過了嚴格檢疫,肉取哪個部位,菜用哪個地方,都有嚴格的規定。
執掌“開國第一宴”的總廚師長是朱殿榮。做了幾十年的菜,今兒能為“開國第一宴”當一回烹飪“總理”,真是幸運和福氣。那些天,朱殿榮心裡樂呵呵的,從早到晚手腳忙個不停。
10月1日晚上6點整,在歡快的迎賓樂曲伴奏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中外貴賓們步入宴會大廳,與在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以及全國各行各業的代表匯聚一堂。頓時,整個大廳歡聲笑語,洋溢著一派喜慶歡快的氣氛。
在場的飯店老服務員十分感慨:過去,能光顧這一宴會大廳的,大都是洋人、達官顯貴和豪商巨賈。而今天前來參加宴會的,除了軍政首長、外國賓客,還有許多樸實的農民、戰士、工人,服務員們感到分外親切,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國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國家。
駕駛戰鷹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和保衛雙重任務的飛行員們也來參加宴會了。他們之中有最早駕機起義、投奔解放區的劉善本,還有為人民空軍建設做出過寶貴貢獻的邢海帆等。他們應朱德總司令的特別邀請,來不及脫下飛行服,就來赴宴了。他們的威武裝扮在大宴會廳引起了眾多賓客的格外關注。
宴會正式開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接下來,全場共同為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舉杯祝酒。隨即,宴會大廳的氣氛進入高潮,代表們也紛紛相互舉杯慶賀。
只見朱總司令邁著穩健的大步朝飛行員走來,他從服務員手中接過酒杯,舉杯向飛行員們致意,祝賀他們成功地完成了當天接受檢閱和保衛開國大典的雙重重任。
朱總司令格外高興地說:“同志們,你們辛苦了!我們都共同親歷了歷史性的一幕。我們人民的國家,人民的軍隊,今後就翻開新的篇章了。”他還幽默地說:“過去戰爭年代,我們只有一個軍種,我就當一個軍的總司令。現在不同了,我們有了陸、海、空三軍。從今開始,我就是三軍的總司令了!”
在場的飛行員和嘉賓們聽後,都發出暢快的笑聲。
開始上菜了,服務員們有條不紊地來回穿梭,一道道精美的菜餚很快擺上了宴席。
開國第一宴的菜譜是余心清親自策劃、布置,由楊紹德具體安排落實的。既考慮了赴宴嘉賓的口味,也考慮了時令原料的採購以及廚師們的擅長。這個可以載入歷史的“開國第一宴”的菜譜是:
冷菜四種:五香魚油淋雞、熗黃瓜、餚肉。
頭道菜:燕菜湯。
熱菜八種:紅燒魚翅燒四寶乾燜大蝦、燒雞塊、鮮蘑菜心、紅扒鴨、紅燒鯉魚、紅燒獅子頭。
第二道和第三道熱菜之間上四種點心,鹹點有:菜肉燒賣、春卷;甜點有:豆沙包、千層油糕。
當賓客們對著精美菜點津津樂道時,余心清和北京飯店的經理們卻在擔心著,不知作為宴會幾道主菜的“壓軸戲”能不能叫響,這也直接關係到“開國第一宴”是否成功。
只見總廚師長朱殿榮抄起一口大鍋,一旁等著上菜的服務員一見,吃了一驚,怎么用這么大的鍋?能炒好嗎?服務員哪知,大鍋烹炒,正是朱殿榮為適應大型宴會需要練就的絕活。
說話間,只見朱師傅已把主料投入了大鍋,火光閃動中,炒勺上下舞動,接著下配料、輔料。幾分鐘功夫,一大鍋香氣四溢的菜餚出鍋了,色香味俱全,真是妙手生花!看得等著上菜的服務員眼花繚亂。
待朱師傅用一口大鍋烹出的幾十盤菜同時上桌時,賓客們臉上露出了讚譽的神情。
服務員特意走到幾位有美食家之譽的民主人士桌前,聽他們議菜:“好!味道極佳,可謂上品。”
“依我之見,這道菜可稱為‘神品’。”又一位補充道。
“開國第一宴”的幾道菜“壓軸戲”打響了,這也讓幾位心情緊張的幕後策劃者稍鬆了一口氣。
也就是這次開國盛宴之後,朱殿榮師傅“大鍋絕活”也聲名遠揚了。

組織程式

開國大典閱兵式開國大典閱兵式

開國大典的閱兵按閱兵式(即閱兵司令員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和分列式(即受閱部佇列隊從閱兵台前通過,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的組織程式進行。閱兵式在靜止狀態下進行,全體受閱部隊以天安門主席台為中心,按序列在東、西長安街列隊,接受閱兵司令員的檢閱;分列式在行進狀態下實施,各受閱部隊依次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城樓前接受檢閱。

受閱部隊按海、陸、空三軍的序列編組。海軍的一個方隊由東北海軍學校和華東海軍艦隊選調人員編成;陸軍各方隊由步兵199師、獨立207師619團和臨時編組的炮兵第4師、戰車第3師、騎兵第3師編成;空軍的一個混合飛行梯隊由華北軍區航空處所轄的P-51型殲擊機中隊、蚊式轟炸機小隊和PT-19型、L-5型教練機小隊編成。受閱部隊共1.64萬餘人。武器裝備以軍兵種為單位,按種類集中,統一編組,由輕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陸、海、空三軍渾然一體,形成強大陣容。

揭秘破壞慶典的特務行動

開國大典舉行前夕,首當其衝、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清除“政治垃圾”。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空軍的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空軍的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

人民解放軍進城之初,北平有五多:特務多、搶匪多、散兵游勇多、小偷多、銀元販子多。這“五多”是舉行開國大典和閱兵式的重大安全隱患。為此,在開國大典籌委會主任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公安中央縱隊和北平市公安局打響了清理北平“政治垃圾”的戰鬥。
原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羅文坊,當年具體負責開國大典及閱兵儀式的警衛工作。羅老1929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即選調進中央軍委保衛局,跟隨李克農局長從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保衛工作。1949年公安中央縱隊成立時,羅瑞卿、李克農、陳賡一致推薦他出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因此也被周恩來笑稱為“九門提督”(北平老城當時有9個城門)。
羅文坊回憶說———
新政協會議確定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和閱兵式的訊息傳開後,蔣介石十分震驚和惱怒,密令特務頭子毛人鳳,要隱藏在北京的特務採取行動,不惜代價進行破壞。
現在的前門飯店,當年稱亞洲飯店。陸續來京參加開國大典、觀看閱兵式的各方代表就住在這裡,客人進進出出,每天絡繹不絕。毛人鳳得知這個情況後,密令潛伏在北平的特務吳瑞金潛入飯店,進行暗殺破壞。
9月24日,天剛麻麻亮,吳瑞金就化裝成一個農民,肩挑兩筐蔬菜,步履匆匆地出現在飯店門前。執勤哨兵攔住了吳瑞金的腳步。吳瑞金告訴哨兵,這菜是前一天飯店採購員王強叫送來的,還特意交代讓早點送來,飯店早餐等著用。
飯店確實有個叫王強的採購員,早上送菜也不是第一次。哨兵想到這裡,彎下腰查看筐里的蔬菜,只見菜葉上還掛著露水珠,鮮嫩欲滴,直起腰正要放行時,吳瑞金擦汗的手臂卻露出了破綻———農民怎么可能有如此白淨的手臂呢!
吳瑞金被請進飯店警衛值班室。審訊沒有幾句,吳瑞金就無言以對。吳瑞金見身份暴露,企圖服毒自殺,被在場戰士制服。
蔣介石得知暗殺的陰謀落空,大罵毛人鳳“娘希匹”、不中用,責令要不惜一切代價,他要聽到10月1日天安門的爆炸聲。毛人鳳於是啟用第二套方案,那就是暗殺四處出擊,破壞四面開花,擾亂社會秩序。
一天,排長劉栓虎裝扮成市民,像往常一樣在城鄉結合部遊動巡察,留意觀察著周圍的一草一木。
夜幕降臨時,他被地上的一個菸頭吸引住了。他拾起來一看,判定是“飛馬牌”香菸。當時,這種煙不是一般人能吸的,貴而又不易買到。他站在菸頭的位置,朝四下望去,見周圍視野十分開闊,附近也沒有什麼重點目標。
吸菸人到這裡來乾什麼呢?劉栓虎頓時警覺起來。此後,他每天都要來這裡轉悠,不定時,也不停留,似有意又無意,時有時無地留下點痕跡。
第5天,劉栓虎預感的情況終於出現了。這天下午,劉栓虎又溜溜達達地來到這裡,沒多久,一個頭戴禮帽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他的視野里。那人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著什麼,神情專注。
劉栓虎湊到跟前一瞧,發現那人正在畫路線圖,便上前查問。沒對答幾句話,那人就露餡了。劉栓虎奮力將那人擒獲。審查得知,中年男子名叫王以才,是國民黨國防部二廳華北督察二組北平情報組的特務。他的任務是繪製地圖,準備10月1日爆炸毛澤東的車隊……
經過連續幾個月的努力,北平的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作為開國大典籌委會副主任、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備感欣慰。

親歷者的回憶

開國大典閱兵第一方陣成員、原“重慶艦”水兵馬士武

1949年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廣場的民眾和閱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廣場的民眾和閱兵式

英式佇列直甩長臂走過天安門
與之後的歷次國慶閱兵陸軍方隊走在最前不同,60年前的開國大典,由安東海校幹部和華東海軍士兵組成的海軍方隊率先走過天安門廣場,1923年10月出生於杭州的馬士武就是這第一方陣的一員,莊嚴地接受了共和國締造者和30萬首都民眾的檢閱。
那年,他26歲。昨天,已經86歲高齡、現居青島的馬老向記者詳細回憶了60年前他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前後的珍貴歷史記憶:
重慶艦水兵到人民海軍
開國閱兵第一方隊基本由我們安東海軍學校的原“重慶”艦人員組成,我曾經是這艘著名軍艦上的艦舵手班成員。“重慶”艦原是國民黨軍艦。1949年2月24日晚,“重慶艦”起義,第二天開向北方解放區。後來我們500多名官兵到了安東,組建了人民海軍第一所軍事院校——安東海校。
臨上車才知去參加開國大典
1949年8月,北京傳來訊息,我們安東海校的人員要組建一個排,和華東海軍的一個排,共同代表人民海軍參加開國閱兵,而且是排在最前面經過天安門廣場。我們被選出的40多人整裝來到火車站,臨上火車時,海校政委朱軍才宣布,組織上給了我們一個光榮任務,馬上出發到北京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而且是第一方陣。我們當時聽到這個訊息都驚呆了,大家非常激動。
海軍參加閱兵這兩個排,是由我們安東海校副校長張學思任總領隊,安東海校的閱兵領隊是1大隊長谷彬。為了統一全軍的佇列動作,閱兵指揮部派了一名陸軍團職幹部到我們海軍駐地指導訓練,糾正已經習慣的英式佇列步伐,八字步最終改正過來了,但是直甩長臂最終改變不大。
太激動顧不上細看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天還沒亮我們就整裝集合,經過嚴格檢查,大家乘卡車從黃寺兵營前往天安門廣場。下午3時,開國典禮正式開始。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看到第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飄蕩,我們都激動不已,感覺熱血在燃燒。
我們行進的佇列是這樣的,旗手李冠英向前斜擎著第一面八一軍旗正步走,軍旗後面是4名護旗兵。然後就是我們海軍幹部方隊,方隊是每排九個人,一共四排,我在靠前的位置。過了天安門廣場,我們被安排在路邊,列隊觀看後續的閱兵分列式。看到步兵、炮兵、裝甲兵、騎兵陸續走過來,感受到了空前的震撼。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總司令北京飯店親自宴請
10月1日當天晚上,朱總司令在北京飯店設宴招待受閱部隊代表。陸軍的方隊是師以上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而我們海軍幹部方隊人數少,全體人員都應邀參加了。朱總司令向我們每個人一一祝酒,祝賀閱兵取得圓滿成功,當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晚飯後,朱老總還請我們去看了西蒙諾夫演出團的歌舞表演。
閱兵後,所有受閱部隊進行評比,我們海軍幹部方隊評為第一名。回到安東海校,學校召開歡迎大會。我和閱兵領隊谷彬、第一方隊的陸相時一起,向大家介紹了閱兵的盛況。

軍樂總指揮羅浪

開國大典軍樂總指揮羅浪

羅浪羅浪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舉世矚目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隨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團長、29歲的羅浪沉著地指揮200名軍樂隊隊員奏響了雄渾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
60年過去了,現已是89歲高齡的羅浪對那段歷史仍記憶猶新,他時而藉助手勢、時而搖動著手中拐杖向我們娓娓道來。
組建軍樂隊
1947年10月,在解放石家莊外圍清風店戰役中,晉察冀軍區野戰兵團殲滅了國民黨第3軍主力,並俘虜了該軍軍長羅歷戎。畢業於黃埔軍校的羅歷戎曾是聶榮臻的學生,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是:“我的人都被你們打散了,槍也被你們繳獲完了,好在這支軍樂隊還算完整,算是送給老師的見面禮吧。”一個星期後,時任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音樂隊隊長的羅浪接到上級通知:速帶人到清風店接受國民黨第3軍軍樂隊。在時任華北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張致祥的安排下,羅浪帶著學徒單洪順騎著繳獲敵軍的腳踏車,邊走邊找,經過長達15天的艱難尋覓,終於在保定找到樂隊隊長,在高碑店找到了其他軍樂隊隊員。經過當地駐守部隊組織的政審、鑑定和調查後確定樂隊40人符合政治條件,這40人與抗敵劇社音樂隊原有的10多人,經聶榮臻司令員批准,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軍樂隊。
1949年8月,組織上決定由羅浪負責組建一支200多人的聯合軍樂隊,其任務是迎接新中國的成立。至於何時演奏、何時開始集中訓練都不得而知,軍人有條紀律就是不該問的不能問。接到命令後,羅浪立即聯合了20兵團各部隊的軍樂隊成員,並收編了北平警察局軍樂隊20多人,終於組成了200多人的聯合軍樂隊。言及這段往事羅浪老人回憶說,新成立的這支軍樂隊來自五湖四海,其成分也複雜,他們有的是解放軍的宣傳骨幹,有的是起義投誠的舊軍人,有的是收編過來的北平舊警察,使用的樂器也是五花八門,主要是戰利品。儘管這支樂隊演奏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樂器質量也一般,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都已到步調統一。
聯合軍樂隊組建完後,有關領導說這次受領的任務是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並告訴他不要再往下面傳達,暫時保密。羅浪這才知道由他負責組建的這支聯合軍樂隊將要參加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閱兵,而是開國慶典。那位領導還對羅浪說,從閱兵副總指揮聶榮臻到閱兵指揮部主任楊成武,對軍樂隊十分關心,再三強調了這次閱兵的意義十分重大,軍樂演奏事關整個閱兵隊形,要大家一切行動聽指揮。最後那位領導還傳達了聶榮臻向全體參加閱兵人員發出的一道命令:如遇空襲,要原地不動,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動,保持原隊形。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羅浪感到了肩上的責任,感到了這是一場揚國威、軍威的演奏。
準備開國大典的演奏
樂隊經過一個月的整合、訓練後,其音符、隊形、演奏水平有了新的起色,可開國大典要採用什麼樂曲呢?羅浪清楚地記得,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代國歌。也就是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軍樂隊參加了一系列重大活動,政協開幕、閉幕以及給紀念碑奠基的儀式上軍樂隊都在現場演奏。當《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代國歌的時候,羅浪意識到它必定將是一首國慶大典演奏曲目,可其他曲目怎么定,一共有多少曲目都還是未知數。轉眼到了9月初,樂隊用什麼曲目的問題再一次擺上閱兵總指揮部的日程,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召開的閱兵指揮會議上,與會人員對閱兵曲目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要用世界上通用的曲目,也有人說用蘇聯的樂曲。對此,羅浪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在發言中說:“新中國成立了,應該用大家熟悉的革命歌曲改編的樂曲。”由於大家的意見不能完全統一,指揮部在綜合各種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3種方案並報中央,請中央作明確指示。毛主席看了方案後,在開國大典曲目上批示: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根據毛主席的批示,閱兵指揮部最後選定《東方紅》、《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20多首作品作為典禮曲目。

大典上軍樂隊大典上軍樂隊

當曲目正式定下後,離大典卻只有3周左右的時間,那時各軍樂隊還在東總布胡同集中,在外交部街一所中學操場排練,而最後一周要到東單廣場練分列式、與部隊合練,軍樂隊與部隊合練的地點又選在黃寺華北炮兵司令部大院進行。誰知,第一次合練時,軍樂隊的鼓點就與閱兵部隊步伐著點大相逕庭,負責閱兵的部隊領導說,所配音樂的鼓點與部隊的正步行進速度相差半步,也就是說,每當軍樂隊擊一個鼓點剛好是閱兵部隊人員抬腿之時,隊伍如果按鼓點行進,走著、走著整個隊形就亂了。羅浪反覆對閱兵部隊正步行進速度一秒一秒地測定後,決定修改節拍,按新的節拍演奏,部隊進行適應性調整後感到滿意。擔任演奏任務的軍樂隊除面對部隊提出的意見外,還要面對蘇聯專家的意見,當時閱兵指揮有不少蘇聯顧問,每次合練後都要給予一番指示。諸如,樂器太不統一,建議更新等等。針對蘇聯顧問提出的問題,軍樂隊根據指揮部指示,把大小軍鼓都噴成銀白色,並且排列在第一排,這樣既整齊劃一又能達到鼓音突出,便於進行徒步分列式的部隊聽鼓點。這種隊形後來一直被保留下來並為歷屆國慶大典閱兵時軍樂隊所採用。
9月30日下午,隊員們加緊進行準備工作:擦號、著裝檢查,準備好開國大典的演奏。10月1日中午12時軍樂隊進入天安門東側軍區庫房大院休息,一點鐘集合列隊,按規定檢查著裝及攜帶樂器後在閱兵指揮部參謀及保衛幹事的引領下由總領隊兼總指揮羅浪、副總指揮王建中率領,分兩隊,一隊由張則恭分指揮帶隊,另一隊由張仁輔分指揮帶隊進入天安門廣場,200人的軍樂隊以橫排20人,豎排10人的方陣排列,於下午2時向總指揮部報告列隊完畢。
毛主席揮臂高呼:“軍樂隊萬歲!”
下午3時,令世界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拉開了序幕。按指揮部規定,在閱兵式之前,當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走上天安門城樓時,演奏三遍《東方紅》,以便讓民眾知道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奏完國歌,28響禮炮剛剛鳴完,國旗正好升到旗桿頂,迎風飄揚。然後才舉行閱兵式,軍樂隊演奏閱兵式樂曲。一切準備完後羅浪突然覺得,背對天安門指揮樂隊的他怎么能看得見毛澤東主席登上天安門呢?站在城樓上的張致祥又以什麼樣的方式通知羅浪開始奏《東方紅》呢?當時又沒有對講機這一類的設備,經過與張致祥短暫協商後,張致祥決定用一塊小紅綢子在城牆上向軍樂隊揮動一下,以示讓他開始指揮奏樂。下午2時30分之後,張致祥一直守候在城樓西側毛主席拾級登樓處,看著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一級、一級往上登,當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時,張致祥立即向樂隊揮動了紅綢子。頓時,軍樂隊奏響了第一支樂曲《東方紅》。下午3時,典禮司儀林伯渠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現在開始。”這時,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不知為什麼,毛澤東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聲音一落,司儀只提“升旗”、“鳴禮炮”,而沒有宣布“奏國歌”。約半分鐘後,羅浪只好按預先規定程式指揮奏起了國歌。這時,全場歡呼雷動……
在開國大典中,羅浪所指揮的聯合軍樂團先後奏響了《東方紅》、《國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軍政大學校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解放區的天》等曲目。開國大典後,軍樂隊的演奏得到部隊與社會的廣泛好評。全體隊員都為之感到興奮。1950年國慶,當聯合軍樂團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時,毛主席揮臂高呼:“軍樂隊萬歲!”毛澤東主席這句重似泰山的評價,使全體軍樂隊員為之振奮。接著,毛澤東主席還指示說:“我們國家這么大,要有一支千人軍樂團嘛!”1951年,有關部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派羅浪和王建中等人籌建一個千人樂團。當時國家經濟很困難,經費拮据,聶榮臻硬是從有限的經費中撥出舊人民幣80億元用於建設軍樂團。軍樂團用40億元向捷克斯洛伐克訂購了1000件樂器,餘下的40億用於擴建營房。1952年樂器全部到齊,同年7月10日,軍樂團以晉察冀軍區樂團為基礎,擴編為1000人的大型軍樂團,羅浪擔任團長兼總指揮。
國慶60年要到閱兵村看一看
1920年7月28日,羅浪出生在風光秀麗的福建德化縣雷峰鎮潘祠村。村里世居數十戶羅氏人家。羅浪的曾祖父、祖父皆為村塾教師。父親羅信爾為愛國歸僑知識分子。羅浪幼年曾隨父南渡馬來亞,少年時期回國求學。他秉賦聰敏,活潑灑放,富於感情,嗜好音樂,喜愛文藝。國中畢業後南渡馬來亞隨父謀生。未幾又歸國,入上海暨南大學附中高中部。當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鐵蹄踐踏祖國廣大地區,到處燒殺奸淫擄掠,抗日烽火席捲中華大地。其後,日本帝國主義者又大舉南侵東南亞,羅浪的母親鄭金鳳和兩個8歲以下的小妹,後來都在馬來亞慘死在法西斯日軍的槍彈屠刀之下。國家民族存亡關頭,1938年秋,羅浪毅然奔赴延安,進入延安陝北公學。鏇又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受業於冼星海、呂驥、向隅、李煥之等音樂名家門下,特別是音樂指揮受其教誨尤深。1939年冬,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後任晉察冀抗敵劇社音樂隊隊長兼指揮。解放後,羅浪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樂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軍樂學校校長、訓練總監部軍事電影處處長。1959年調任中國廣播樂團團長。1961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軍教製片室主任,1979年在副軍職崗位上離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羅浪是一位卓越的音樂指揮,其實,他在音樂創作上也頗有成就,自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至今共創作歌曲200餘首,如流傳全國的《狼牙山謠》、《五壯士之歌》、《從軍曲》、《英雄贊》、《子弟兵進行曲》等都是他在戰爭年代譜就。這些歌曲,是當時鼓舞人民、打擊敵人的銳利武器,其中部分選輯於《抗日戰爭歌曲集》,上世紀50年代已錄製成唱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又創作和改編了數十首軍樂曲和禮樂曲。如《東方紅》、《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軍隊進行曲》等。他還為話劇《子弟兵與老百姓》、《戎冠秀》,為電影《晉察冀新聞》一、二、三號,為《百萬雄師渡長江》等創作樂曲,指揮錄音。2002年,羅浪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音樂最高榮譽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60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只有29歲的開國大典軍樂總指揮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儘管已是近90歲的高齡,但羅老的身體仍然很好,不僅耳聰目明,還精神煥發。老伴過世後他與女兒生活在一起,家中的阿姨也對羅老十分孝敬。談到現在的想法時,他說,國慶50周年時,我還在閱兵村為參加50周年大慶的聯合軍團訓練營地指揮過樂曲,今年是國慶60周年,我還要到閱兵村去看一看,再指揮一次。

相關信息

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949年6月15日召開的新政協籌備會決定,將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由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下設閱兵指揮所。時任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的楊成武和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傑分別任指揮所正副主任。為了圓滿完成開國大典閱兵式這一從未有過的盛大儀禮,楊成武不僅查閱了許多有關閱兵資料,還四方求教。劉伯承司令員早年留學蘇聯,知悉莫斯科紅場閱兵的情況。他的體會是:閱兵無非就是展示一種特定內容的儀禮,一種形式。陳毅司令員則為楊成武打氣:沒有什麼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勝了,還愁搞不好一次閱兵。閱兵地點安排在何處,指揮所曾拿出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在天安門舉行,第二套方案是在西苑機場舉行。權衡比較的結果,指揮所傾向於第一種方案。報告送呈中央後,周恩來用毛筆在左上方簽署了意見: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劉少奇在自己的名下畫了圈,毛澤東、朱德雖然沒有畫圈,但他們同意周恩來的意見。閱兵地點最終確定在天安門前。

開國大典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開國大典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

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10月1日下午4時35分,閱兵式掀起一個新的高潮,年輕的人民空軍受閱戰機編隊出現在天安門上空。飛在最前面的9架P-51型戰鬥機在飛越天安門後,再直飛並右轉彎,沿北城牆壁外側飛行,正好接上第六分隊,第二次飛越天安門上空,給人的感覺是前後都有9架P-51型戰鬥機,而整個飛行隊也由17架變為26架。這是飛行隊為顯示軍威和實力而精心設計的一個計畫。在開國大典那天,很多在場的外國記者見狀發出電訊,驚嘆中共空軍一夜之間竟有如此實力,真是奇蹟。另一個令人瞠目的事實是,在當時受閱飛機當中,有4架P-51型戰鬥機竟然全副武裝,帶彈飛行。這在世界閱兵史上沒有先例,也是絕對禁止的。事隔多年,任當時飛行隊領隊的邢海帆道出箇中緣由:“開國大典是在解放戰爭尚未結束的特殊情況下舉行的,敵情十分複雜,如果敵機來襲,我們再落地裝彈,那就晚了。”

頭戴八角帽的主席像
1949年9月30日晚,一幅高6.4米、寬5米的毛主席畫像被高高懸掛在天安門正中門洞上方。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肖像畫。這第一幅“天安門主席像”的作者是湖南畫家周令釗。工人們為這幅巨像在天安門城樓東側搭了三層腳手架,把畫布架起來。一位搞古建築的油漆師傅幫周令釗和他的助手打底子。每天周令釗都要爬到高架上去畫,還要爬下來仔細端詳,非常辛苦。9月30日午夜時分,周令釗被人從睡夢中叫醒,告訴他中央領導同志建議改動。周令釗立即趕到天安門,取像已經來不及,只好在城樓上用三個木梯子接在一起,周圍用幾個探照燈對著畫像。周令釗爬上梯子,手裡拿著筆、油桶、調色板、照片。梯子很窄,他只好改一點,下梯子換個地方,再上去修改。緊張的修改工作於10月1日天亮前完成,幾個小時後,開國大典如期舉行,周令釗這時才長出一口氣。
信號彈綻開新中國第一支禮花
開國大典的最後一項活動就是放禮花。這是蘇聯顧問建議的,欲給開國大典錦上添花。任務由華北軍區負責。經過觀看蘇聯十月革命閱兵的紀錄片,人們才知道放禮花原來就是打信號彈。大家都建議,施放禮花的點不能太分散,一分散,一個一個小火球就開不成滿天的花了。跑遍京城,最後張桂文等人選定了中山公園和太廟(後稱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兩個地點,以此作為禮花花心,圍繞天安門廣場的四個制高點也作為施放點,正好可作為花瓣。施放禮花的小分隊定為40個人一組,站隊時站成雙層圓圈,全部背朝圓心臉朝外,這樣發射出的信號彈可形成復瓣,更像花的形狀。6朵色彩絢爛的禮花在天安門上空升騰、綻放,歡呼聲在民眾遊行隊伍中此起彼伏。

閱兵分列式是按海、陸、空的順序,海軍方隊率先出場,這與以後歷次國慶閱兵都不同
1949年10月1日下午4點35分,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開始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雄壯節奏聲中,海軍方隊走在最前面。來自安東海軍學校與華東軍區海軍的兩個方隊:海軍軍官方隊和水兵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他們當中許多是“重慶”與“靈甫”兩艦起義的官兵。當他們通過天安門主席台時,廣場上頓時群情激昂、歡聲雷動。這不僅因為海軍是人民軍隊新出現的軍種,也是因為海軍的服裝特別——以藍白色為基調,與草綠色的陸軍服裝明顯不同;大檐帽、水兵帽、飄帶、披肩更是海軍特有的。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按海、陸、空的出場順序。當時的習慣叫法是“海陸空軍”,如“海陸空軍大元帥”。而1950年以後,在天安門舉行的歷次國慶閱兵式,都是按陸、海、空的順序。

盤點新中國曆次國慶大閱兵

國慶大閱兵是展現一個國家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國慶大閱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閱兵式,即閱兵者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二是分列式,即受閱部佇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閱兵者的檢閱。

中國歷屆閱兵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