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創作於1939年,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名為《人民解放軍軍歌》。 1953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又將其改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基本信息

概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由 公木作詞, 鄭律成作曲,創作於1939年,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 八路軍 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 《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名為 《人民解放軍軍歌》

1953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又將其改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1965年更名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經黨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鬥,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乾淨,

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革命歌聲多么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

向全國的解放!

創作

這首歌曲的前身為《八路軍進行曲》,1939年誕生於延安。

1938年8月,帶著在晉綏抗日前線創作的革命詩稿,詩人公木(原名張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據地延安,與作曲家鄭律成合住一個窯洞。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感,在這兩位虔誠的革命者心中產生了共鳴。他們一拍即合,立志為偉大的人民軍隊譜曲,共同譜就屬於紅色革命時代的主鏇律。“棗園多少不眠夜,贏得中華破曉天。”

時光流入1939年。對日抗戰愈發激烈,在紅色延安的窯洞裡,雄壯豪邁的《八路軍進行曲》應運而生。它像長了翅膀,隨著寶塔山的風、延河的水越過黃土高坡與崇山溝壑,迅速在各個抗日根據地傳唱開來。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鐵軍,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1939年夏,詞作家公木和作曲家鄭律成完成了一部大型聲樂套曲——《八路軍大合唱》。是年冬天,這部套曲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由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並於次年夏天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這部套曲由8首單曲構成,合著一個“八”字,集中表現了八路軍的英雄形象和戰鬥精神。《八路軍進行曲》正是其中的一首。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被重新填詞,更名《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經黨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從此,這首歌曲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標識之一。

或許人們並不知道,其曲作者鄭律成原本不是一位中國人,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國際主義戰士。鄭律成1914年生於朝鮮南部(今韓國)的全羅南道光州的一個貧苦家庭,原名鄭富恩。由於他從小喜愛音樂,故改名律成。當時的朝鮮已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人民的奴役使鄭律成從小就在心裡埋下一顆仇恨的種子。1933年,19歲的鄭律成來到中國,進入南京的朝鮮革命軍政治幹部學校,成為以暗殺為手段的反日獨立運動團體(“義烈團”)的一名成員。同時,鄭律成堅持學習音樂。1937年秋,鄭律成放棄了去義大利深造的機會,背著小提琴,像許多中國的進步青年一樣,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奔赴延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鄭律成在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抗日軍政大學等單位學習、工作,並作有《延安頌》、《八路軍大合唱》等一系列成功的音樂作品。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朝鮮半島也得以光復。鄭律成和在延安工作的其他朝鮮同胞一道返回朝鮮。由於朝鮮南北割據,鄭律成未能回到家鄉光州,而參與創建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出任團長,並創作了《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朝鮮人民軍軍歌。1950年,鄭律成又回到中國並取得中國國籍。在後來的30年中,鄭律成作有歌曲《興安嶺上雪花飄》、《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綠色的祖國》以及歌劇《望夫雲》、《毛澤東詩詞五首》等大型聲樂作品,直至1976年在北京病逝。鄭律成是一位成功為兩國譜寫軍歌的作曲家。

詞作者

公木(1910—1998),原名張永年,河北束鹿人,詞作家、詩人、文藝理論家。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所長、吉林大學中文系教授、吉林省作家協會主席等。主要歌詞作品有:《八路軍大合唱》、《英雄讚歌》等。其中《八路軍進行曲》於1988年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曲作者

鄭律成(1918—1976)生於朝鮮南部全羅南道光州。1933年隨親人到中國南京參加朝鮮革命組織“義烈團”。1950年加入中國籍。作有300餘首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劇、電影音樂在內的各類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進行曲》、《朝鮮人民軍進行曲》、《興安嶺組歌》等都是傳世之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