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內容
郵票共1枚。票面是根據著名畫家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設計的。主圖為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畫面上,毛澤東主席手握講稿,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他的背後,天安門城樓下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郵票再現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民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的場景。
1959年9月28日、10月1日共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紀念郵票5組:
第一組:紀67,全套3枚,圖案分別為毛澤東頭像和天安門,馬克思、恩格斯頭像和莫斯科的斯巴斯基鐘塔,和平鴿和地球圖;
第二組:紀68,全套4枚,圖案相同,均為國徽,面值、刷色不同;
第三組:紀69,全套8枚,圖案分別反映我國在“一五”期間鋼鐵、煤炭、機械製造、交通運輸、農業、水利電力、紡織工業、化學工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四組:紀70,全套3枚,圖案為不同民族人民歡慶國慶的場面;
第五組:紀71,全套1枚,面值20分。圖案採用中國著名畫家董希文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是國慶紀念郵票中的精品。郵票以磅礴的氣勢,宏大的場面和絢麗的色彩,勾畫出毛澤東等新中國締造者們栩栩如生的光輝形象,記錄了中國人民最激動最難忘的偉大時刻。這枚郵票在1979年11月香港舉辦的《中國郵票展覽》中成為最轟動、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許多觀眾在郵票前攝影留念。
發行背景
在1949年10月1日的時候,天安門廣場聚集了三十萬的人,大家一同來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個時刻,它代表著新中國新時代的到來。下午3時整,在民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啟動電鈕,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並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舉行閱兵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檢閱了陸海空三軍的受閱部隊,並宣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最後,在廣場上舉行了民眾遊行。全國已經解放的各大城市,也舉行了慶祝活動。
為了紀念這個萬眾矚目的時刻,中國郵電部於195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紀念日,發行了紀71郵票——開國大典。
油畫人物
《開國大典》本是著名畫家董希文先生創作的一幅油畫,完成於1953年,據《油畫“開國大典”中人物的命運》(載《中華兒女雜誌》國內版1999年第10期)一文介紹,起草畫稿時作者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參加開國慶典的領導很多,不可能全部畫出,選畫哪幾位領導才能更加準確地反映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呢?文化部領導經請示,選定了11位領導入畫,他們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秘書長林伯渠,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兩位副總理董必武、郭沫若,總計11人。
典故傳承
《開國大典》郵票畫面採用的是董希文同名油畫,這幅巨幅油畫有著一段坎坷的經歷。1952年著名畫家董希文創作了《開國大典》巨幅油畫,畫面以新中國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的盛景為藍本,勾畫出了當時參加大典的國家領導人的形象。畫作完成後的三十年間,中國政壇發生許多歷史性的事件,也牽連到了國家最高領導層的諸多人物。油畫中的人物就有三人因為政治原因被從畫面中消失,這幅油畫原作被多次修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被PS,這三位領導人分別是:高崗、劉少奇、林伯渠,在決定抹去林伯渠的過程中,已經無法在原作上修改,而且董希文也已過世,只得依原作繪製了複製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許多政治歷史問題得到了糾正,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則,在複製品上重新恢復了劉少奇和高崗的形象。至此,《開國大典》有了原作和複製品兩個版本,都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開國大典》郵票所採用的是《開國大典》油畫第一次修改後的畫稿,畫面中高崗的形象被一盤鮮花所替代,也就成為這段歷史的物證。
作者簡介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紹興人,是受毛澤東主席讚譽的油畫大家,中國國家文物局規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早年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杭州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39年去法國留學,後回國。194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並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並運用於油畫創作之中,使畫風發生了轉換,於1946年舉辦了“董希文敦煌壁畫臨摹創作展覽”。1946年後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預科主任、油畫教研室主任、油畫系第三工作室主任教師,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