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9日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
北伐戰爭是1926年至1927年間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代理人北洋軍閥。 “五卅”運動掀起的反帝大風暴席捲全國,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全國工農革命的高漲,為北伐戰爭準備了條件。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國民革命軍有8個軍,約10萬人,總司令是蔣介石。7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關於時局的主張》,14日國民黨發表《北伐出師宣言》,兩黨一致號召全國人民支持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 北伐的主要對象是三支軍閥部隊:一是直系吳佩孚,二是奉系張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來、自成一派的孫傳芳。在帝國主義指使下,這三支反革命力量聯合了起來。 廣東革命政府分析了敵我力量對比和敵人內部矛盾情況,確定北伐戰爭的戰略方針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吳佩孚,後打孫傳芳,最後消滅張作霖。吳佩孚雖是當時最兇惡的敵人,但在北洋軍閥中,確是比較弱的一環,由於受到馮玉祥軍隊的牽制,已經處在南北受敵的狀態之中,湖南內部敵人正在發生分化。況且,兩湖地區工農革命力量極為雄厚,因此,把吳佩孚確定為北伐的第一個打擊對象十分正確。 北伐軍分三路進軍,在三個戰場進行作戰。兩湖戰場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場。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部隊已開赴湖南前線,為北伐進軍開闢了道路。在這個戰場上,北伐軍以第4、7、8軍擔任正面主攻,分別占領了長沙、平江、岳陽,至此,北伐軍結束了湖南境內的戰鬥。平江、岳陽失守後,吳佩孚親自率部隊與北伐軍在湖北境內的汀泗橋、賀勝橋進行決戰,經過激烈戰鬥,北伐軍占領了這兩個地方。10月10日,葉挺獨立團首先攻城而入,北伐軍攻下武昌,吳佩孚部基本被殲。北伐軍消滅吳佩孚後,又在江西戰場打敗了孫傳芳。 國民革命軍從1926年7月開始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所向披靡,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北伐軍也由10萬人增加到25萬人。 北伐戰爭是一場討伐北洋軍閥的正義戰爭,它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巨大的勝利,是因為得到廣大工農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極大地鼓舞了國民革命軍的士氣。 |
相關詞條
-
國民革命軍北伐
3月21日,為配合北伐軍進軍上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取得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占領上海。 在北伐進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民眾支援戰爭,有力地配合了...
-
五原誓師
五原誓師,是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開啟了國共兩黨合作的先河,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幫助和參與下完成的。五原誓師,也是馮玉祥人生的轉折點,從此揭開...
簡介 地點介紹 相關人物 -
五原誓師台
五原誓師台位於五原縣舊城區。建於1926年9月17日。誓師台呈方形,土築而成,高6尺,台底兩丈,台頂一丈,坐北朝南。台後有登台甬道。從1926年馮玉祥在...
介紹 歷史 -
《北伐壯舉》
《北伐壯舉》是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組成的廣州國民政府,領導國民革命軍於1926~1927年為推翻北洋軍閥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這次戰...
北伐戰爭 戰爭的準備 戰爭的勝利進軍 戰爭的成就與夭折 參考資料 -
第二次“北伐”
1928年1月8日,國民政府明令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重新上台後,拉攏汪精衛,排斥桂系勢力。2月2日至7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四中全會,改...
歷史資料 相關條目 -
北伐會師
北伐會師國民政府以廣東及廣西為基地,先後擊敗以吳佩孚,孫傳芳,張宗昌為主力的北洋軍閥,之後取得原屬北洋軍的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的加入。
過程 結局 -
華僑北伐後援會
華僑北伐後援會是海外華僑為援助國民革命軍北伐而建立的組織。由1926年5月回國參加國民黨二大的16個海外僑團和華僑協會的代表發起籌建。同年7月10日,即...
歷史 -
朱培德[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朱培德(1888~1937),字益之,祖籍安寧,出生於祿豐元永井(現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一平浪鹽礦元永井礦區)。國民革命軍南京中央軍校校務委員,國...
生平經歷 主要功績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