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年

1188年

1188年是農曆戊申年(猴年);西夏乾祐十九年;金大定二十八年;西遼天禧十一年;南宋淳熙十五年;越南天資嘉瑞三年;日本文治四年。

大事記

(圖)金世宗金世宗

宋以皇太子參決庶務 宋高宗趙構既卒,宋孝宗即衰服守喪,於淳熙十四年十一月兩度詔皇太子參決庶務。1188年正月,皇太子始決庶務於議事堂。

金建女真太學 金世宗為保存和發揚本族文化,防止女真人漢化,曾於大定十三年創設女真國子學,在諸路設女真府學,以新進士為教授。國子學有策論生、小學生各一百人。府州學分設於中都(今北京)等二十二處。1188年四月,世宗又命建女真太學。

林粟劾朱熹 1188年六月,宋孝宗江西提刑朱熹為兵部郎官。熹至行都,以足疾未即就職。兵部侍郎林栗與論《易》,《西銘》,議不合,讓吏部促熹就任。熹以足疾請告。栗遂劾熹本無學術,拾張載、程頤等人牙慧,稱作“道學”。所至則攜門生十數人,沿襲春秋,戰國時游士的姿態,仰慕孔、孟歷聘之風。“道學”之目創自鄭丙,陳賈附和之。居要路者密相付授,見士大夫有稍慕潔修者,即以”道學”之名歸之。栗襲用鄭、陳之說,將妄廢正人。疏上,孝宗命熹仍至江西任舊職。熹力辭不赴。七月,侍御史胡晉臣林栗執拗不通,喜同惡異,無事而指學者為黨。孝宗乃出栗知州。

無極、太極之辯 淳熙十四年至十六年,朱熹和陸九淵圍繞無極太極問題展開的一場爭論。淳熙十三、十四年間,朱熹和陸九韶曾就無極、太極問題進行過一次辯論。十四年,陸九淵致書朱熹,表示要辯論這一問題。1188年二月,朱熹將其《太極解義》《西銘解義》公諸於世。四月,陸九淵撰成與朱熹論無極、太極第一書。十一月,熹復書反駁。十二月,陸作論太極第二書。

金以皇太孫攝政 1188年十二月,金世宗因病不能視事,下詔命皇太孫攝行政事,注授五晶以下官,宿禁中慶和殿東廡。

出生

(圖)1188年宋理宗

鮮卑仲吉 (1188--1244),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出生於灤州(今唐山東礦區卑家店)。其祖原居中山(今河北正定縣)。後晉時,其家移居灤州萬石山下,聚族而成村落,即今之唐山市東礦區卑家店。 鮮卑仲吉大半生為元帝國統一天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位至開國侯。仲吉幼時,有良好的家庭教養。其父彥明“孝養,尚氣節,好給施”,接近勞苦人民,影響鮮卑仲吉從小就能體恤百姓、悲憫民生。

重珍 (1188—1249),字良貴,號一梅,(今楊巷鎮人)。南宋孝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出生於無錫胡埭里。幼年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考中狀元後,先後授簽判建康軍、簽判昭慶軍和簽判奉國軍。他個性梗直,惜民愛民,敢於諫言,得罪了專權的史彌遠丞相,被逐出京師。也曾因此感動了宋理宗,升遷為秘書省正字、秘書郎。南宋衰微之時,主戰派主和派爭執不休。蔣重珍主張用強將賢帥,逐步收回先地,未被理宗採納,在朝中為官又多受排擠,最後,因政道不合,辭官回鄉。1249年病逝,贈朝請大夫,謚忠文。

逝世

(圖)佛教佛教

唐仲友 (1136年—1188年),字與政,騖州金華(今屬浙江)人,世稱說齋先生。唐仲友邃於經學,通性命之理,紹興辛未(1151年)進士,復中宏辭科,判建康府。歷知信州、台州,頗有政聲,是宰相王淮的親家。倡經制之學,為“金華學派”創始人,學術思想上同陳亮葉適最為同調。宋淳熙壬寅(1182年),朱熹於七月十九日至九月,先後六次給宋孝宗皇帝上奏狀,彈劾唐仲友,要求嚴懲貪官污吏。

奧列格·雅羅斯拉維奇·納斯塔西奇 (1188年逝世),古羅斯王公,加利奇王公(1187年,1188年)。奧列格·雅羅斯拉維奇是加利奇王公雅羅斯拉夫·奧斯莫梅斯爾與一個叫納斯塔西婭的女人私通生下的孩子。他從母親的名字得到了“納斯塔西奇”這個外號。1188年,他在卡西米爾二世的支持下,奧列格·雅羅斯拉維奇重新登上加利奇的公位,但不久就被貴族們毒死。

納普巴·嶺熱·白瑪多傑 (1128—1188),宋代藏傳佛教帕竹噶舉竹巴支派高僧,於藏曆第三繞迥之土猴年(1188年,宋淳熙十五年)在納普寺圓寂。幼時取名為白瑪多傑,童年時即已學會書法和念誦。八歲時給拉傑惹曼醫師供獻了一塊土地而求學醫道,後來對醫道達到十分精堪的地步。十三歲時,父親逝世。十七歲時,在軌範師嶺師處受居士戒,並聆聽軌範師華央的《六種明燈論》等教授,後來師事格西俄瑪塘巴削髮為僧,修習覺敦所傳禁戒苦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