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語:România),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鄰,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國土面積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94萬(2014年12月)。首都布加勒斯特。 羅馬尼亞的歷史悠久,祖先為達契亞人,後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人,在拉丁語裡,羅馬尼亞是“羅馬人的國家”的意思。14世紀先後組成三個公國,1859年,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多瓦公國合併成為羅馬尼亞,1881年改稱羅馬尼亞王國,1918年12月24日,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與羅馬尼亞王國合併,羅馬尼亞正式統一。 1947年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65年,改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25日,推翻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統治下的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權,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2010年經濟一度出現負增長。2011年經濟啟穩回升。 羅馬尼亞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主詞條: 羅馬尼亞史

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羅馬尼亞的土地上。

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和獨立的達契亞國,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以後達契亞人與羅馬人混居並逐漸融合,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   14世紀先後組成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3個公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尼亞分別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爾人、斯拉夫人占領

羅馬尼亞獨立100周年紀念郵票(中國) 羅馬尼亞獨立100周年紀念郵票(中國)

14世紀時建立了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個封建公國。

15世紀中葉後,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成為奧斯曼帝國轄下的自治公國。特蘭西瓦尼亞則長期處於匈牙利和奧地利統治之下。

16世紀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1848年,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國爆發了民族民主革命。

1856年,沙俄在克里木戰爭中敗北,(《《巴黎和約》(1856)》)取消了沙俄對羅馬尼亞的“保護”,代之以歐洲七強(法、英、奧、俄、土、普、撒丁)的共同“保護”,消除了俄國對兩公國的長期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耳其的宗主國權力。允許兩公國各自選舉本國議會,由議會主持產生選民大會以選舉未來的君主。

1859年春,A.I.庫紮上校當選為摩爾多瓦大公和瓦拉幾亞大公。從而,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多瓦公國合併,稱羅馬尼亞,附屬於奧斯曼帝國。1859年4月13日及9月6日,參加巴黎和會的法、俄、英、普、撒丁和奧、土等國的代表分別正式承認庫扎的當選。

1862年1月,實現了兩公國憲法和行政管理的統一,國家定名為羅馬尼亞,在承認土耳其宗主權的前提下,實行自治,首都布加勒斯特。

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宣布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南比薩拉比亞地區隸屬俄羅斯。

1881年,改稱羅馬尼亞王國。特蘭西瓦尼亞、巴納特等地的民族黨聯合為羅馬尼亞民族黨,領導特蘭西瓦尼亞的民族解放鬥爭。

1892年,特蘭西瓦尼亞向奧匈帝國內閣遞交“備忘錄”,揭露殘酷的民族壓迫並提出民族民主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加協約國,戰後獲得來自俄羅斯,奧匈帝國等大片領土。1918年1月摩爾多瓦(比薩拉比亞)宣布獨立,同年3月與羅馬尼亞合併。

羅馬尼亞獨立100周年紀念郵票(中國) 羅馬尼亞獨立100周年紀念郵票(中國)

1918年12月1日,特蘭西瓦尼亞各地區的羅馬尼亞人代表和民眾10萬多人在阿爾巴尤利亞舉行民族大會,一致通過特蘭西瓦尼亞與羅馬尼亞聯合的決議。12月24日,羅馬尼亞國王頒布了關於特蘭西瓦尼亞與羅馬尼亞合併的敕令,羅馬尼亞的統一最後完成。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與羅馬尼亞王國合併,羅馬尼亞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  

二戰期間,安東尼斯庫政權參加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受納粹德國的壓力,被迫將羅馬尼亞一部分領土割讓給保加利亞,匈牙利 (但是後來被割讓給匈牙利的領土又被歸還給羅馬尼亞)。

1944年蘇聯紅軍進入羅馬尼亞,同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共產黨領導發動反法西斯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內斯庫政權,羅馬尼亞轉而加入了反德國法西斯戰爭。

1945年3月6日,羅成立聯合政府。

1947年12月30日,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55年加入華約組織。

1965年,通過了新憲法改國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25日,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委員會接管國家一切權力,28日易國名為羅馬尼亞,定國慶日為12月1日。  

2004年3月29日,羅馬尼亞加入北約。

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2009年12月,羅馬尼亞舉行總統大選,伯塞斯庫總統獲勝連任,任期5年。現任總理為蓬塔。  

2014年11月16號約翰尼斯當選新總統。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在世界的位置 羅馬尼亞在世界的位置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238391平方公里。 北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交界;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同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接壤;南部同保加利亞以多瑙河為界;東臨黑海。海岸線長245公里。輪廓如圖所示。

地形地貌

羅馬尼亞地形圖 羅馬尼亞地形圖

羅馬尼亞地形奇特多樣,境內平原、山地、丘陵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 之一。羅山河秀麗,藍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爾巴阡山和絢麗多姿的黑海是羅馬尼亞的三大國寶。 有“羅馬尼亞脊樑”之稱的喀爾巴阡山綿亘在羅40%的國土上。

氣候特徵

羅馬尼亞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0°C左右。春季短暫,卻氣候宜人;6-8月是夏季,平均溫度22-24°C,南部和東部低地是最 熱的地區,最高溫度可達38°C;秋天涼爽乾燥;12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平均溫度零下3°C。年降雨量約為660毫米,春末和夏初為多雨季節。  

水文分布

多瑙河流經羅境內1075公里,其國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數百條河川,多與多瑙河匯流,形成“百川匯多瑙”水系。多瑙河不僅灌溉著兩岸肥田沃野,也為羅電力工業和漁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河流屬多瑙河水系,多瑙河下游1075公里沿南部國界線轉而流經東南部,為重要的通航河道,峽谷區水力豐富,河口區有蘆葦叢生的廣闊三角洲。  

自然資源

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鋁土礦、金、銀、鐵、錳、銻、鹽、鈾、鉛等,森林面積為633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28%,水力資源蘊藏量為565萬千瓦。內河和沿海產多種魚類。  

行政區域

政區

羅馬尼亞分為41個縣(相當於省)和1個直轄市(首都布加勒斯特),縣(相當於省)下設市、鎮、鄉。

羅馬尼亞行政區劃 羅馬尼亞行政區劃

各縣名稱如下:阿爾巴、阿拉德、阿爾傑什、巴克烏、比霍爾、比斯特里察-訥瑟烏德、博托沙尼、布拉索夫、布勒伊拉、布澤烏、卡拉什-塞維林、克勒拉希、克盧日、康斯坦察、科瓦斯納、登博維察、多爾日、加拉茨、久爾久、戈爾日、哈爾吉塔、胡內多阿拉、雅洛米察、雅西、伊爾福夫、馬拉穆列什、梅赫丁茨、穆列什、尼亞姆茨、奧爾特、普拉霍瓦、薩圖馬雷、瑟拉日、錫比烏、蘇恰瓦、泰萊奧爾曼、蒂米什、圖爾恰、瓦斯盧伊、沃爾恰、弗朗恰。

重要城市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首都布加勒斯特是全國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瓦拉幾亞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流經市區。面積605平方公里,人口168萬。布加勒斯特是全國最大工業中心。工業以機械製造、化學、電子和紡織工業為主,食品工業種類繁多,電力、冶金、服裝、製鞋、玻璃、造紙和印刷等工業有較大發展。

康斯坦察是羅馬尼亞最大的海濱和港口城市、康斯坦察縣首府、重要的文化與教育中心,人口約26萬,位於黑海西岸,氣候溫和。是羅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門戶和全國造船業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稱。羅超過一半的進出口貨物通過此港口。  

國家象徵

國旗

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羅馬尼亞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藍、黃、紅三色。藍色象徵藍天,黃色象徵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象徵人民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在民族色彩上,藍色象徵特蘭西瓦尼亞、黃色象徵瓦拉幾亞,紅色象徵摩爾多瓦。1994年7月16日啟用。 羅馬尼亞國旗與查德國旗完全相同。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對完全相同的國旗。

國徽

羅馬尼亞國徽 羅馬尼亞國徽

羅馬尼亞國徽為盾徽。藍色大盾面上有一隻紅嘴紅爪的金鷹,鷹嘴啄著一個東正教十字架,兩爪分別握著一把銀劍和銀色權杖。鷹胸前有一面小盾,盾面分五部分:左上角為藍地上一隻金鷹,鷹頭兩側為金色的太陽和月亮,這個圖案是羅馬尼亞公國國徽;右上角為紅地上灰色的公牛頭,牛角之間是一顆金色五角星,牛頭兩側為銀色玫瑰花和月牙,這是摩爾多瓦公國的國徽圖案;左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雙孔橋和前爪緊握銀色大刀的金獅,此為巴納特及奧爾泰尼亞的國徽;右下角的圖案被一紅條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藍地上一隻金嘴灰鷹和金色太陽及銀色月亮,下半部為金地上七個紅色雉堞,這是特蘭西瓦尼亞、馬拉穆列什及克里沙納的國徽;下方的楔形部分為藍地上兩條尾部朝上的金色海豚,象徵黑海地區。整個國徽圖案是主權獨立、統一、不可分割的羅馬尼亞民族國家的象徵。  

國花

羅馬尼亞國花--白薔薇 ,薔薇,芳香濃郁,花朵有著妖媚的紅色和蒼涼的白色,枝上有刺,秋果紅艷。薔薇和月季、玫瑰並稱為薔薇三姐妹,花姿秀麗典雅,花香沁人心脾,迷醉了無數的愛花之人。白薔薇象徵著幸福、純潔、真誠,被喜愛花卉的羅馬尼亞人所鍾情,他們將白薔薇作為自己民族熱情、純潔、真摯、高貴、樸素和豐收的象徵,每年收穫的季節,羅馬尼亞的人民都會舉國歡慶,那時的羅馬尼亞會出現歌舞昇平的盛況,年輕美麗的羅馬尼亞姑娘們都會紛紛戴上白薔薇的花環,載歌載舞,慶祝豐收。  

人口民族

人口

羅馬尼亞全國人口共1964萬(2017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為53.6%,農村人口所占比例為46.4%。  

2014年,羅馬尼亞有合法居留的中國僑民約為7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布加勒斯特。  

城市名稱人口數量(萬人)城市名稱人口數量9(萬人)
布加勒斯特167.8蒂米什瓦拉30.4
克魯日-納波卡30.9雅西26.3
康斯坦察25.5克拉約瓦24.4
加拉茨23.1布拉索夫22.8

民族

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羅馬尼亞[歐洲南部國家]

在當地人口中,羅馬尼亞族占88.6%,匈牙利族占6.5%,羅姆族(即吉卜賽人)占3.2%,日耳曼族和烏克蘭族各占0.2%,其餘民族為俄羅斯、土耳其、韃靼等。  

政治

政體

特拉揚·伯塞斯庫 特拉揚·伯塞斯庫

實行民主共和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1989年12月底,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羅共停止活動。

1989年12月22日成立救國陣線委員會和臨時政府。救陣首任主席揚·伊利埃斯庫代表救陣宣布10點綱領,綱領主張建立多黨制、自由選舉、制訂新憲法,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取消中央集權經濟制。

1990年2月1日,救陣同全國30個政黨決定成立全國聯盟臨時委員會,揚·伊利埃斯庫任主席,6日,救國陣線獲批准成為政黨。

同年5月羅舉行大選,救陣候選人揚·伊利埃斯庫當選總統。

1989年12月22日以後實行多黨制。

憲法

1991年11月21日,羅議會批准新憲法,12月8日全民公決予以通過。羅憲法規定:羅馬尼亞是一個主權、獨立、統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國家;政體為共和制。2003年10月,羅修改憲法,進一步確立政治多元化、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明確規定保障和保護私有財產;允許少數民族在地方行政及司法程式中使用本民族語言;為貧困家庭子女和孤兒提供助學金;保障男女平等;取消義務兵役制;增補羅加入歐盟、北約的相關條款,規定羅公民同歐盟公民依法享有同等權力和義務,允許歐盟公民在羅購買土地和擁有土地所有權。

議會

議會是羅人民最高代表機構和唯一的立法機關,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任期4年。上一屆議會於2012年12月普選產生,共有588名議員,其中參議員176人,眾議員412人。  

本屆議會於2016年12月普選產生,目前共有464名議員,其中參議員135人,眾議員329人。參議長為自由民主聯盟主席克林·波佩斯庫·特里恰努(Călin POPESCU-TĂRICEANU),眾議長為社會民主黨主席尼古拉·利維烏·德拉格內亞(Nicolae-Liviu DRAGNEA)。

目前,議會中各黨派所占議席數如下:  

參議院 眾議院
社會民主黨 67 153
國家自由黨 29 68
拯救羅馬尼亞聯盟 13 28
匈牙利族民主聯盟 8 21
自由民主聯盟 9 15
人民運動黨 8 16
少數民族議員 0 17
無黨派議員 1 11

政黨

1989年12月22日以後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

(1)社會民主黨(Partidul Social Democrat):前身為成立於1989年12月的救國陣線,主要由原羅共幹部和知識分子組成。1992年3月救陣分裂,其中左翼力量於同年4月成立民主救國陣線,1993年7月改稱羅馬尼亞社會民主主義黨。2001年6月,該黨與非議會政黨社會民主黨合併,改用現名。該黨為中左翼政黨,其基本價值準則是自由、社會公正和正義、團結、責任和管理精神。2003年7月,社民黨同社勞黨合併。10月,社會民主黨被社會黨國際接納為正式成員。約有黨員50萬人。黨主席為維克多·蓬塔(Victor PONTA)。  

(2)國家自由黨(Partidul National Liberal):始建於1864年,1990年1月重建,後幾經分化組合。2001年1月,該黨主流派與非議會政黨聯盟黨合併,保留了國家自由黨的名稱。2003年4月,該黨與右翼力量聯盟合併。約有黨員30萬人。黨主席為克林·安東內斯庫(Crin ANTONESCU)。

(3)保守黨( Partidul Conservator):原名為人道主義黨。成立於1991年12月。2005年5月改用現名。該黨為右翼政黨,主張維護私有財產,促進私有經濟發展,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傳統、家庭、軍隊和宗教的價值,強調政治道德。約有黨員10萬人。黨主席為達尼埃爾·康斯坦丁(Daniel CONSTANTIN)。  

(4)民主自由黨(Partidul Democrat Liberal):前身亦為建立於1989年12月的救國陣線,1990年2月6日登記註冊為政黨。1990年5月大選後曾執政。1992年3月救陣分裂,其中以羅曼為首的派別於1993年與原民主黨合併成立新的民主黨。2005年6月,該黨決定由左翼社會民主性質轉為右翼,退出社會黨國際。2007年1月,成為歐洲人民黨成員。同年12月,該黨吸納自由民主黨,更名為民主自由黨。約有黨員45萬人。黨主席為瓦西里·布拉加(Vasile BLAGA)。  

(5)羅馬尼亞匈牙利族民主聯盟(Uniunea Democrata Maghiara din Romania):成立於1989年12月25日。匈民聯自稱是一個代表和捍衛羅馬尼亞境內匈牙利少數民族的聯盟。匈民聯以基督教教義為其活動的基礎。約有黨員25萬人。黨主席為凱萊曼·胡諾爾(KELEMEN Hunor)。

政府

2017年1月,羅馬尼亞新政府成立。政府幾經改組後,現共有28名成員,名單如下:總理維奧麗卡·登奇勒(Viorica DĂNCILĂ,女),副總理兼地區發展和公共行政部長保羅·斯特內斯庫(Paul STĂNESCU),副總理兼環境部長格拉切拉–萊奧卡迪婭·加夫里列斯庫(Grațiela-Leocadia GAVRILESCU,女),副總理維奧雷爾·斯特凡(Viorel ȘTEFAN),副總理安娜·伯查爾(Ana BIRCHALL,女),內務部長卡爾門·達尼埃拉·達恩(Carmen Daniela DAN,女),外交部長特奧多爾·梅萊什卡努(Teodor MELEȘCANU),國防部長米哈伊–維奧雷爾·菲福爾(Mihai-Viorel FIFOR),公共財政部長歐金·特奧多羅維奇(Eugen TEODOROVICI),法務部長圖多雷爾·托阿德爾(Tudorel TOADER),農業和鄉村發展部長彼得·達亞(Petre DAEA),國民教育部長瓦倫丁·波帕(Valentin POPA),勞動和社會公正部長莉婭·奧爾古察·瓦西列斯庫(Lia-Olguța VASILESCU,女),經濟部長德努茨·安德魯什克(Dănuț ANDRUȘCĂ),能源部長安東·安東(Anton ANTON),交通部長盧奇安·紹瓦(Lucian ȘOVA),歐盟基金部長羅瓦娜·普倫布(Rovana PLUMB,女),營商環境、商務和創業部長拉杜·奧普雷亞(Radu OPREA),衛生部長索麗娜·平泰亞(Sorina PINTEA,女),文化和民族特性部長喬治·伊瓦什庫(George IVAȘCU),水利和森林部長伊萬·德奈什(Ioan DENEȘ),研究和創新部長尼古拉·伯尼特(Nicolae BURNETE),通訊和信息社會部長波格丹·科若卡魯(Bogdan COJOCARU),青年和體育部長伊萬娜·布蘭(Ioana BRAN,女),旅遊部長波格丹·特里夫(Bogdan TRIF),海外僑民部長納塔利婭·因托泰羅(Natalia INTOTERO,女),與議會關係部長維奧雷爾·伊利耶(Viorel ILIE),歐洲事務特派部長維克托·內格雷斯庫(Victor NEGRESCU)。  

政要

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1959年6月13日出生於錫比烏,貝什鮑里亞大學畢業,曾任高中教師,來自小黨派“羅馬尼亞日耳曼人民主論壇”。2000年當選錫比烏市市長,2004年和2008年兩次連任。2013年加入國家自由黨,其後當選第一副主席、主席,2014年作為民主基督聯盟的總統候選人參選,擊敗執政三黨聯盟候選人蓬塔,當選總統。

總理維奧麗卡·登奇勒(Viorica Dăncilă),總理。女,1963年12月16日出生於泰萊奧爾曼省。畢業於普洛耶什蒂油氣大學石油開採系,後獲羅國家行政學院歐洲研究專業碩士學位。曾任中學教師、羅國家石油公司工程師。2000-2003年任社民黨泰萊奧爾曼省維代萊市婦女組織主席。2005-2014年任該黨泰萊奧爾曼省地方組織副主席兼婦女組織主席。2009年起任歐洲議會議員。2010-2014年任羅社民黨婦女組織副主席。2014年當選歐洲議會農業委員會副主席。2015年當選羅社民黨婦女組織主席。2018年1月出任總理。  

經濟

概況

1989年劇變後羅馬尼亞開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2000~2008年經濟連年增長。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2010年經濟連續負增長。2011年經濟止滑回升,同比增長2.5%。  

羅馬尼亞貨幣—列伊(2005版) 羅馬尼亞貨幣—列伊(2005版)

羅馬尼亞經濟在經濟危機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3年,羅馬尼亞經濟成長3.5%,增速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位列第一。按現行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428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98歐元。  

工業

經濟以工業為主,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石油提煉、電力、鋼鐵等重要,輕紡工業也較發達。計算機尤為發達,主要體現在防病毒軟體——擁有世界第一的防病毒企業——bitdefender(它擁有世界最大的病毒庫)。  

農業

生產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馬鈴薯、亞麻等。葡萄和水果等園藝業較發達,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40%以上,現代化養畜場日益發展,主要飼養豬、牛、羊等。

外貿

對外貿易以海運為主,康斯坦察是最主要海港。輸出主要是石油化工產品、石油裝備、拖拉機、卡車和農產品,輸入以機器設備和鐵礦石、天然橡膠、焦炭、有色金屬等工業原料為主。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和鋁土礦,還有金、銀、鐵、錳、銻、鹽、鈾、鉛、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為565萬千瓦。森林面積為625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26%。內河和沿海產多種魚類。主要工業部門有冶金、石油化工和機器製造;主要工業產品是金屬製品、化學製品、機器和機械設備等。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年產原油150萬噸。主要農產品有穀物、小麥、玉米,畜牧業主要是養殖豬、牛、羊等。全國農業面積1479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06萬公頃。

零售業

據統計,2005年,羅馬尼亞零售額336億美元,同比增長29%;2006年為382億美元,同比增長14%。羅零售業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現代零售模式發展迅速。2006年前三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大賣場的數量增長33%,超市數量增長7%,折扣店數量增長24%。從銷售額來看,2005年,羅現代商業模式銷售額占比63%,傳統模式占37%,2006年,現代模式銷售額增長77%,而傳統模式下降23%。

二是隨著零售業的快速發展,信用卡消費增長迅速。根據羅馬尼亞國家銀行統計,2005年10月羅共有680萬張信用卡(其中14萬為外幣),其中布加勒斯特有160萬張,占24%。

三是零售店數量的分布很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據統計,截止到2006年9月,農村地區零售店的分布不到城市的一半,且增長緩慢。2006年,在超過20萬居民的城市中,零售店數量增長6%,低於20萬人口的城市中增長為4%。而在農村地區中,零售店數量變化不大,在擁有2000-5000人口的地區,僅增長2%,其他農村地方則平均減少6%。

“紅龍”中國商場 “紅龍”中國商場

截至2006年9月,羅共有各種形式的零售店12萬餘家,同比增長3%。從增長的速度來看,超市和大賣場增長最為迅速,為11%,其次為40平米以上的雜貨店,增長9%。


截至2007年1月,在羅馬尼亞共有20個品牌、274家店。其中Plus Discount和Penny Market均超過30家,10個品牌的零售店數量超過10家。 

旅遊業

羅馬尼亞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旅遊點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濱,多瑙河三角洲,摩爾多瓦地區北部,中、西喀爾巴阡山區等。   到2010年底有旅行社3180個。2010年接待外國旅遊者110萬人次,同比下降7%。  

文化

節假日

主要節日:新年(1月1日),復活節(4月),國慶節(12月1日),聖誕節(12月25日)。  

語言

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主要流行的外國語為英語和法語。

宗教

主要宗教有東正教(信仰人數占總人口數的86.5%)、羅馬天主教 (4.6%)、新教(3.2% )、希臘天主教(0.8% )。  

風俗

羅馬尼亞人為羅馬人和達契亞人的後代,熱情、豪爽、待人隨和,喜歡交朋友,交談時喜歡直截了當。尊重女士,男士進門、上車要讓女士先行,下樓梯時男子則在前護衛。親友間見面擁抱、貼面很普遍。應邀作客時需向女士送鮮花,贈花總數應為單數,但不是13朵。  

羅馬尼亞人視鹽和麵包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客人到來,最隆重的禮節是由主人家的姑娘托著盤子向客人送上麵包和鹽,客人需拿一塊麵包蘸鹽嘗一下。早餐較簡單,晚餐很豐盛,講究質好量多,請客吃飯時間較長,宴會通常約持續2-3小時。出席正式晚宴時,男士一般著深色西服,女士著裙裝。  

羅馬尼亞人能歌善舞,朋友間聚會、晚餐、出席婚禮時經常翩翩起舞,一些飯店在客人就餐時安排民間歌舞表演。在餐館用餐、住宿、理髮及坐計程車時,一般要加付10%左右的小費。  

羅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服裝款式多樣,色彩鮮艷鑲有刺繡花邊。多數地區的男士喜歡穿白色褲子,褲長至小腿,褲腳塞進黑色長筒靴里。  

姑娘集上將要演出的姑娘 姑娘集上將要演出的姑娘

飲食

羅馬尼亞人飲食以肉、奶製品為主,蔬菜和豆類食品攝取量不大。視狗為人類的好朋友,不吃狗肉。  

羅馬尼亞飲食 羅馬尼亞飲食

羅馬尼亞人以麵食為主食,兼吃米飯。他們煮飯時愛加少量的鹽、醋、植物油,用文火煮1小時左右,吃飯時將米飯放在盤子裡,上面放上幾片西紅柿。馬鈴薯也是他們的主食之一,土豆燒牛肉是他們餐桌上的主角。他們的早餐和晚餐一般比較簡單,午餐是一天中的正餐,要求質好量多。

羅馬尼亞人口味比較重,喜焦香、濃郁。其烹飪方法兼有法國、俄國、土耳其等國的烹調形式。羅馬尼亞人最講究實惠,喜歡吃酸牛奶、酸菜、牛、羊、豬肉和雞、鴨、香腸、元蔥、生大蒜、辣椒、西紅柿等。各種香腸是羅馬尼亞的特產,鹹鯡魚做的色拉也很受歡迎。黃油吃的較多,喜歡喝清湯。喜歡吃用奶油做的菜,所以熏制的蔬菜常用奶油燒成。他們很少吃魚、蝦等海味。

羅馬尼亞人喜歡用煎、炒、燜、烤的方法製作飯菜,如他們經常吃的豬腦炒飯、火腿煎蛋、烤白鴨、煎雞餅、烤鴨配酸菜蘋果、煎牛排、煎豬排、豬肉菜卷、清湯雞蛋、番茄牛肉湯、雞雜湯等。他們在就餐時,餐桌上一定要有鹽、胡椒粉等調味品。還要用番茄色拉、黃瓜色拉等,最好還要有一盤生元蔥。

羅馬尼亞人平時喝咖啡、葡萄酒、橘子汁、一年四季愛喝清涼飲料。

羅馬尼亞食物是典型的東歐食物,加上一點兒巴爾幹與法國風味。羅馬尼亞人甚少上館子,所以頗缺像樣的餐廳,大多數的餐廳為法式餐館。羅馬尼亞飲食習慣跟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類似,重視午餐,早、晚餐比較簡單。僅布加勒斯特有較多的食物選擇。午餐通常是以湯開始,然後是主菜(通常是烤豬肉、牛肉或雞肉)與點心。  

禁忌

羅馬尼亞人坐車和室內忌諱穿堂風,從不打開兩邊的窗子讓空氣對流,認為這樣會使人生病。男子除服喪期間外,不佩帶黑色領帶。  

軍事

國防

1994年10月25日建軍。最高國防委員會是羅最高軍事決策機構,伯塞斯庫總統兼任委員會主席。國防部是羅軍領導機構。1994年3月起國防部長改由文職人員擔任。現任國防部長為米爾恰·杜沙。

2003年10月,羅修改憲法,取消義務兵役制。羅軍不斷推進軍隊職業化進程,計畫逐步實行軍旅制。  

軍費

2010年羅國防預算18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1%。

軍力

羅軍總兵力9萬人。現役部隊20.7萬人,其中直屬部隊3.67萬人。預備役47萬人,其中陸軍40萬人、海軍3萬人、空軍4萬人。準軍事部隊7.59萬人,隸屬內務部。其中邊防部隊2.29萬人,國民衛隊5.3萬人。  

交通

空中交通:截止2013年羅共有5個國際機場,已開闢連線首都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航線。首都布加勒斯特有兩個機場,一個是亨利·科安達(Henri Coanda)國際機場,主要提供國際航班服務。另一個為Baneasa機場,主要服務於國內航線。中羅兩國尚無直航,須經維也納、莫斯科、阿姆斯特丹、羅馬、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等歐洲城市轉機。羅首都國際機場距市區約15公里,乘783路公車可到達,也可乘坐計程車。  

陸路交通:截至2013年羅公路總長度約8萬公里,高速公路300餘公里。鐵路總長度約2萬公里。   羅車輛為左舵,行人應走斑馬線。如自駕車出行,最好配置交通圖或駕車巡航定位系統(GPS),不要超速和搶道,注意避讓穿越馬路的行人。  

水路交通:主要海港為康斯坦察港,暫無定期客運航線。  

市內交通:主要依靠公共汽車和自駕車,首都布加勒斯特市開行捷運和有軌電車。  

社會

教育

羅馬尼亞傳奇球星——哈吉 羅馬尼亞傳奇球星——哈吉

羅馬尼亞教育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民間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公元2-3世紀在羅馬人統治時期,羅馬尼亞人開始有組織的講習拉丁語、讀寫和算法。12-14世紀陸續出現一批教會學堂、城市和鄉村學堂。中世紀羅馬尼亞各公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宗教的傳播對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16-17世紀,開始出現高等書院,學習歐洲先進的文化和科學,並開始使用本民族語言授課。1864年,第一部《公共教育法》頒布,此後,民族語言教育不斷得到發展,高等教育學科領域逐步拓寬。在社會主義年代(1948-1989),羅馬尼亞的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建立了完整的國家各級各類教育體系。  

現行教育體制分學齡前、國小、國中、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學後教育。全國已普及10年制義務教育。全國共有國小7023所,在校學生200萬人,教師15萬人。中學1413所,在校學生77萬人,教師6萬人。大學117所,在校學生65萬人,教師3萬人。全國著名高等學府有:布加勒斯特大學、布加勒斯特工學院、布加勒斯特經濟學院、克盧日-納波卡大學、雅西大學等。  

媒體

主要報刊有:《真理報》、《自由羅馬尼亞報》、《全國信使報》、《羅馬尼亞述評報》、《今日報》、《每日事件報》、《經濟論壇》、《九點鐘報》(英文)。  

羅馬尼亞通訊社:國家通訊社。前身系1889年成立的羅電報通訊社,系羅最早的政府新聞機構。1949年更名為羅馬尼亞通訊社。  

羅馬尼亞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1994年在羅廣播電台基礎上組建,對外用羅馬尼亞語和11種外語(包括中文)廣播。  

羅馬尼亞電視公司:國家電視台。創辦於1958年,1994年組建為電視公司。1983年8月開始黑白、彩色混播,現已全部播放彩色節目。1990年後陸續建立的PROTV電視台、“天線一號”電視台、B1電視台、PRIMA電視台、ACASA電視台、民族電視台等私人電視台迅速發展,已具有較大規模和收視率。  

醫療

羅衛生條件較好,無重大傳染病。在羅居住的外國人需在當地購買醫療保險(持有羅馬尼亞居留許可者,需繳納醫療保險費)。藥品需在藥店購買,處方藥需有醫生處方方可購買。急救電話為112。  

羅公立醫院的設備和水平一般,私立醫院發展較快。  

外交

截至2013年,羅馬尼亞同世界18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重點發展同美國、歐盟和北約的關係,同時注重搞好與周邊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積極發展對華關係。羅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同中國的關係

中國與羅馬尼亞自1949年10月5日建交以來,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羅歷屆政府均奉行對華友好政策,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不與台灣進行官方接觸。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羅作為聯合提案國,投票贊成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決議。兩國高層交往頻繁,相互了解與信任不斷增強,在聯合國及其它國際組織中合作良好,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富有成果。2014年10月,中羅兩國領導人及外長就中羅建交65周年暨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夥伴關係10周年互致賀電。  

中羅雙邊貿易額1979年達記賬貿易時期最高峰,為10.94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經濟體制均處於改革調整之中,貿易方式由過去的政府記賬改為現匯支付,雙邊貿易額一度下降。2000年起雙邊貿易額止跌回升。2014年,雙邊貿易額為47.5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中方出口32.3億美元,同比增長14.3%,進口15.2億美元,同比增長26%。截至2014年12月,中國在羅投資總額8億美元。  

2013年11月25日,中廣核和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簽訂了《關於合作開發羅核項目的意向書》。  

2015年11月9日,中廣核羅馬尼亞核電公司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在羅馬尼亞簽署了《切爾納沃德核電3、4號機組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及退役諒解備忘錄》MOU。備忘錄包含了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核電項目3、4號機組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及退役的壽命期框架協定。項目價值約價值約72億歐元。  

同歐洲他國關係

羅在歐洲議會中占有33個席位。2014年,捷克總統澤曼、荷蘭外交大臣蒂莫曼斯等訪羅。羅總統伯塞斯庫訪問土耳其;羅總理訪問喬治亞、希臘、阿爾巴尼亞;羅外長科爾勒采恩訪問德國、英國、義大利、斯洛伐克、克羅地亞、西班牙等。羅與歐盟貿易關係密切,對歐盟進出口占羅進出口總額的70%。  

同美國的關係

美國於1880年6月14日在羅馬尼亞設立辦事處,同年8月11日,該辦事處升為公使館。1941年12月羅美斷交。1946年2月羅美恢復公使及外交關係。1964年6月1日羅美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2007年8月,美在羅設立軍事基地。2011年9月,羅美簽署《羅美面向21世紀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及美在羅部署反導系統協定,美將於2015年在羅南部德維塞盧空軍基地部署“標準—3”短程飛彈攔截裝置並駐軍200人。2014年,羅外長科爾勒采恩訪問美國。美國副總統拜登、國防部長哈格爾訪羅。  

同國際組織及地區組織的關係

2014年4月,羅外長科爾勒采恩出席北約外長會議。5月,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訪羅。9月,羅總統伯塞斯庫出席北約峰會。歐洲議會社會黨黨團主席斯沃博達訪羅。羅總統伯塞斯庫訪問歐盟總部,出席歐盟首腦會議;外長科爾勒采恩出席歐盟外長會議、關於烏克蘭問題外長特別會議等。3月,羅總統伯塞斯庫赴海牙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6月,伯塞斯庫總統赴華沙出席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東南歐合作進程峰會在羅召開。羅總理蓬塔、外長科爾勒采恩出席第69屆聯合國大會。  

同俄羅斯和獨立國協國家的關係

羅馬尼亞與俄羅斯於1878年9月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18年兩國斷交,1934年6月9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1941年6月22日,兩國再次斷交。1945年8月6日,雙方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同年8月24日,兩國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當前羅致力於拓展同俄羅斯互利務實合作。2014年2月,羅總理蓬塔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此外,羅總理蓬塔訪問摩爾多瓦。羅外長科爾勒采恩訪問烏克蘭。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羅馬尼亞重視發展與亞太地區各國的關係。2014年,羅總理蓬塔訪問以色列、阿富汗等國。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訪羅。  

特產

羅馬尼亞的葡萄酒 羅馬尼亞的葡萄酒

葡萄酒是羅馬尼亞特產,羅馬尼亞是世界十大葡萄酒釀造國之一,歐洲第五大葡萄酒出產國,世界第八大葡萄酒出產國。羅馬尼亞也是一個葡萄酒消費大國,只有很少部分葡萄酒出口,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羅馬尼亞葡萄酒並不常見。羅馬尼亞人稱自己的國家是“葡萄酒的土地”,羅葡萄酒因質量上乘、工藝獨特,屢次在世界性的葡萄酒展覽及比賽上摘金奪銀,羅葡萄酒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日漸提高,尤其是Feteasca Regala和Recas黑姑娘等羅馬尼亞特有的葡萄酒品種越來越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旅遊

議會宮

議會宮 議會宮

議會宮位於布加勒斯特市西南部的山坡上,原稱人民宮、共和宮,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統治期間興建,今為羅馬尼亞議會參,眾兩院,憲法法院和一些重要機關辦公所在地。1984年動工,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地面主體建築高84米,地上有11層,地下室7層,據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的第二大行政建築。議會宮耗資巨大,1989年時已耗資20億美元。是齊奧塞斯庫晚年乾的最不得人心的一項工程。1989年12月齊政權剛剛被推翻之時,曾有人提議將整棟大樓一炸了之,以便使齊利用這一宏偉建築為自己“樹碑立傳”的美夢徹底破滅,但如今議會宮卻被視作羅馬尼亞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被認為是這個國家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建築。  

羅馬尼亞議會宮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均由羅馬尼亞人自行完成,所用建材和家具多為羅本國生產。白色大理石,巨大的木門,晶瑩剔透的水晶吊燈,鮮艷的手織地毯,構成了一幅富麗堂皇的精美畫面。  

佩列什王宮

位於布加勒斯特以北約130公里的南喀爾巴阡山中段的小城錫納亞,建築風格為哥德式,始建於1873年,1883年完成首期工程,1914年全部竣工。它的外觀體現了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三個尖塔直插雲霄。宮殿前面是一個大理石平台,平台上有水池和千姿百態的石雕。宮殿內部富麗堂皇,陳設幽雅,大小廳如兵器廳、議事廳、辦公室、音樂廳、宴會廳、小劇場、臥室、起居室等共160間,展現了德、意、英、土等不同國家的風格。兵器廳藏有15-16世紀德國各種兵器以及印度、波斯、土耳其製造的軍械盔甲。  

1866年,當時的羅馬尼亞聯合王國的國務會議作出決定,請德國親王卡羅爾任羅馬尼亞的國王。1872年,卡羅爾國王請來德國建築師設計建造佩雷什王宮,建成後成為不朽的傑作。  

距佩列什王宮不遠處還有一座小佩列什宮,建於1899-1902年,曾是卡羅爾一世的繼子費迪南德的夏宮。另外還有一座稱作費伊紹爾的狩獵宮,原是卡羅爾一世的孫子卡羅爾二世的行宮。1975-1985年,經過改建裝修,曾一度成為齊奧塞斯庫的夏宮,但齊本人從未在此居住過。    

黑教堂

“黑教堂”是聞名全國的古建築,為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最大天主教堂,建於14-15世紀,具有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1689年被焚毀,石牆被煙燻黑。重建後,外牆仍呈黑色,“黑教堂”由此得名。教堂內藏有一批古代東方壁毯和建於19世紀下半葉的大型管風琴,這架管風琴至今仍可使用。    

多瑙河三角洲

多瑙河三角洲風光 多瑙河三角洲風光

多瑙河奔流直下,匯入黑海,形成了歐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位於羅馬尼亞東部,是羅著名旅遊勝地,由多瑙河日日夜夜從上游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這裡風光絢麗、資源豐富,被譽為是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三角洲河道縱橫,澤地成片,幾千條運河和水道構成了神秘的澤國,把座落在它們 中間的村莊、漁場、農田聯結起來,尤如大自然中的一座水陸迷宮。兩岸叢林密布,高大的橡樹、白楊、柳樹和各種灌木林到處可見。湖面碧波蕩漾,湖水清澈見底,紅白相間的水百合花和水蜈蚣隨波起舞。  

“浮島”是三角洲腹地的奇景之一。它表面象陸地,上面長著茂盛的植物,但下面卻是一片湖泊。三角洲還是鳥和動物的“天堂”,不計其數的湖泊和沼澤哺育著300多種鳥類和45種多瑙河及其支流中特有的魚類。  

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羅馬尼亞共有7處世界遺產,如下:

馬拉穆列什木結構教堂、摩爾達維亞教堂、錫吉什瓦拉歷史中心、達契亞人城堡、特蘭西尼亞村莊、設防教堂、霍雷祖修道院、多瑙河三角洲。  

名人

埃米內斯庫(1850年-1889年)公認的最負盛名的羅馬尼亞詩人,現代羅馬尼亞語之父。《金星》是羅馬尼亞19世紀著名詩人米哈伊·埃米內斯庫的代表作。  

格奧爾基·哈吉(Gheorghe Hagi,1965年2月5日),羅馬尼亞足球運動員,現已退役。哈吉是羅馬尼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自1983年首次登台,哈吉已成為羅馬尼亞為國效力次數最多的球員,他也是羅馬尼亞的射手王。2001年曾短暫執教羅馬尼亞國家隊。

桑德拉·拉露卡·伊茲芭薩,羅馬尼亞現役女子體操運動員,出生和生長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1994年4歲時開始體操訓練,獲得2007年世界錦標賽團體季軍,2008年歐洲錦標賽團體冠軍,最終獲得北京奧運會團體季軍,在2008年的世界盃總決賽上,她又獲得自由體操銅牌。

國家分類導航

國家是一片疆土一群人和一個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法律或者秩序框架構成的複合體。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組成部分是領土、領空、人口、思想、文化,法律、政府、軍隊、警察等內容。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從多側面透視國家的種種文化現象。
旗幟國旗軍旗虛構國家
非洲國家亞洲國家歐洲國家美洲國家
大洋洲國家微型國家古代帝國已不存在的國家

全球10大IT中心

英國著名IT網站Vnunet近日評選出全球10大IT中心,分別是美國矽谷、中國台灣、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美國舊金山、中國的中關村、芬蘭、美國馬里蘭州Fort Meade、羅馬尼亞和美國波士頓。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地中海聯盟

歐洲國家


歐洲聯盟(E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