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多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於東漢末年。
南朝梁蕭統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
由來
在漢代並沒有《古詩十九首》,甚至“古詩”之稱。至於西晉,陸機有《擬行行重行行》等十四詩,其中所擬十詩在今十九首之中。劉鑠《擬行行重行行》二首,所擬亦在今古詩十九首中,然而也都未用“古詩”與“古詩十九首”的名稱。齊梁間劉勰的《文心雕龍》與稍後鍾嶸《詩品》中始見“古詩”之稱,據《詩品》記當時這類古詩尚存有六十首左右。至梁昭明太子編纂《文選》,始在雜詩類中首列《古詩一十九首》之目,又將陸機所擬十二首成為《擬古詩》,遂為後人沿用至今。
由此可見“古詩”一稱是在六朝經過長期醞釀,隨著當時文體分類的逐漸細密而形成的,而《古詩十九首》則更是在當時流傳的眾多無名氏古詩中,經過反覆的篩汰,至梁代中後期方以組詩的面目出現的。這些固然與六朝的文藝思想有關,而更加主要的是由這十九首詩歌的性質所決定的。
題目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原文
之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 。
之二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夫。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極宴 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 飆塵 。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坎軻長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之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之八
冉冉孤生竹 ,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 兔絲附女蘿 。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之九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之十一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之十二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迴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 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之十六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 慘栗 。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之十八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 中,誰能別離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 羅床 緯。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作品賞析
《涉江采芙蓉》這是一首遊子懷念家鄉妻子的詩。詩中運用《詩經》、《楚辭》采香草贈美人的傳統比興手法,表達了詩人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語言質樸自然,感情曲折纏綿。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作品開篇描述了一幅採蓮摘蘭的生動畫面,蓮和蘭自古以來就象徵男女愛慕之情,象徵美好,顯然,遊子採蓮摘蘭是為了心中最美的人。這一場面充滿了愉悅輕快甜蜜的情調,但詩人卻在這愉悅輕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轉,心中驟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傷,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把這些美艷芳香的花草送給誰呢?當然是心愛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結髮妻子卻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由眼前的花草觸發思年故鄉親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回頭眺望故鄉,故鄉卻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遙遠,沒有盡頭。還顧這一動作性的畫面,充滿了詩人對故鄉親人思念的情感,我們仿佛親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動作和那充滿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極寫了路途的遙遠和無盡,哀愁又加深了一層。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心意相同的結髮夫妻卻要遠遠地分居兩地,是何等痛苦難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還遙遙無期,甚至一直要憂傷到終老,感情發展到極致,最後只有痛苦和無奈了,令人心如刀絞,隨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精煉,感情含蓄,給讀者留下的空間想像很大,讓人覺有很多種答案,卻又難說那個是完美的。意韻深厚,餘味無窮。
作品注釋
①芙蓉:荷花。
②澤:濕潤的窪地。
③遺(wèi):送。
④環顧:回顧、回頭看。
⑤舊鄉:故鄉。
⑥漫浩浩:形容無邊無際。
⑦同心:指感情深厚。
⑧終老:指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作者及年代
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昭明文選·雜詩·古詩一十九首》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曾有說法認為其中有枚乘、 傅毅 、 曹植 、 王粲 等人的創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多疑其不確。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被統稱為“古詩”。清代 沈德潛 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說詩晬語》)晉、宋時,這批“古詩”被奉為五言詩的一種典範。西晉 陸機 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東晉 陶淵明 、宋代 鮑照 等,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到了梁代, 劉勰 《文心雕龍》 、鍾嶸 《詩品》 更從理論上總結評論了“古詩”的藝術特點和價值,探索了它們的作者、時代及源流,並大體確定它們是漢代作品。同時,蕭統《 文選 》,以及陳代 徐陵 《玉台新詠》 又從詩歌分類上確定了“古詩”的範圍:凡無明確題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稱“雜詩”,無名氏者為“古詩”。因此,梁、陳以後,“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歌辭並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並且發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特點的一種詩體。而《 古詩十九首 》便在文學史上占有“古詩”代表作的地位,這一標題也就成為一個專題名稱。“古詩”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詩品·古詩》),但今存僅30多首,包括《古詩十九首》在內。在梁、陳時,對“古詩”的作者和寫作年代,已引起疑議。劉勰說:“《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即枚乘);其‘孤竹,(指“冉冉孤生竹”)一篇,則傅毅之詞。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乎?”(《 文心雕龍·明詩 》)鍾嶸說:“舊疑是建安中曹、王(指曹植、王粲)所制。”(《 詩品 》)大約由於“疑莫能明”,蕭統《文選》把所選19首詩都歸之無名氏,然而徐陵《 玉台新詠 》卻又把其中的8首確定為 枚乘 《雜詩》。這樣,在大體肯定“古詩”為漢代作品的同時,對於其中是否有西漢枚乘、東漢 傅毅 、漢末魏初 曹植 、 王粲 的作品,究竟是兩漢產物或者都是東漢作品等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明人 王世貞 就猜測其中“雜有枚生或張衡、蔡邕作”(《 藝苑卮言 》)。現代學者大多擺脫了前人成見的糾纏,主要根據《古詩十九首》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點,指出它們“雖不是一個人所作,卻是一個時代──先後不過數十年間所作”,並論證它們應是東漢後期安、順、桓、靈帝年間,約公元2世紀的作品(梁啓超《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取得了比較合乎實際的結論。
思想內容
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路,上層士流結黨標榜,“竊選舉、監榮寵者不可勝數也,既獲者賢已而遂往,羨慕者並驅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徐幹《中論·譴交》)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只得奔走交遊。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無成,落得滿腹牢騷和鄉愁。《古詩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寫遊子失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頹唐享樂的思想情緒,真實地從這一側面反映出東漢後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貌。
抒發仕途碰壁後產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是《古詩十九首》中遊子詩的共同主題思想。這類詩普遍寫到人生寄世,如同行客,壽命短促,而窮賤坎坷。由此引出的不同處世態度,則構成各詩的具體主題。“青青陵上柏”勸人安貧達觀,知足行樂:“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不必羨慕王侯權貴窮奢極欲的生活;“今日良宴會”則反語嘲弄,勸人鑽營要職,攫取高官:“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軻常苦辛”;“西北有高樓”感慨世無知音;“明月皎夜光”怨恨不講交情;“回車駕言邁”諷勸珍惜榮名;“去者日以疏”悲哀死不得歸;而“驅車上東門”、“生年不滿百”直截了當宣揚及時享樂:“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這些詩毫無壯志豪情,詩中主人公們地位卑賤而熱衷功名,羨慕富貴。他們追求功名富貴的熱望破滅了,變得心灰意懶,厭世棄仕。他們的達觀、嬉笑、哀鳴、怨憤,甚至頹廢放蕩,實則都是在政治上失望至於絕望的種種病態心理的表露。
《古詩十九首》中抒寫離別相思的詩,大多是思婦閨怨,但也有遊子鄉愁。這類詩的共同主題思想是表達離恨之苦,希望夫妻團聚,怨恨虛度青春。由於作者們取材和側重點不同,因而諸詩各有具體主題。“行行重行行”寫一個思婦因丈夫久出不歸而思念、擔憂:“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青青河畔草”寫一個娼女出身的思婦春怨:“昔為娼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冉冉孤生竹”寫一個新婚離別的思婦怨傷青春蹉跎:“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凜凜歲雲暮”通過思婦深秋夜夢,渲染夫妻歡會的渴望;“孟冬寒氣至”用思婦珍藏丈夫家書的細節來突出她的忠貞;“客從遠方來”描寫思婦接到丈夫來信,充滿愛情的喜悅;“明月何皎皎”以思婦閨中望月情景,表現她為丈夫憂愁不安;“迢迢牽牛星”借牛郎、織女星故事,比喻思婦盼望丈夫的愁苦心情;而“涉江采芙蓉”則以采芳草贈美人的習俗,寫遊子思念妻室。這些詩,實質上是祈求社會安定,家室團聚,能過正常的恩愛夫妻生活。然而由於政治混亂,社會不安,這樣的願望往往難以實現,因而這些詩都流露著濃厚的感傷情調,蘊含著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深刻不滿。
意義影響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繫。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遊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的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碎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陸時庸則雲“(十九首)謂之風余,謂之詩母”。《古詩十九首》思想內容比較狹窄,情調也比較低沉,但藝術成就相當突出。作者們大抵屬於中下層文士,熟悉本階層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情緒,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詩歌藝術上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詩經》的賦、比、興表現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有的作品還在題材、語言、意境等方面,表現出《詩經》的影響。如“迢迢牽牛星”,寫織女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發展了《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的想像;“明月皎夜光”中“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的比興,提煉《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等語而成;“東城高且長”中“《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的感慨,更直接引用《詩經》作品。而“涉江采芙蓉”則顯然受到《楚辭·九歌》的影響和啟發。但“古詩”與樂府民歌的關係最為密切,其間並無鴻溝。“古詩”形式原是學習、模仿樂府民歌的,許多作品留有樂府四句一解的痕跡。有的“古詩”作品本屬樂府歌辭,如“生年不滿百”來自樂府《西門行》古辭。不少“古詩”作品有濃厚的民歌風味,如“行行重行行”迴環復沓,排比重疊;“青青陵上柏”曉喻通俗;“迢迢牽牛星”以民間傳說為題材;“客從遠方來”用雙關隱語表相思;“冉冉孤生竹”、“凜凜歲雲暮”等抒情詩都採取敘事方式傾訴衷情,運用比興手法渲染烘托,使作品增強了民歌情趣。但“古詩”的形式、技巧較之樂府民歌更為細緻工整。在文學史上,《古詩十九首》所代表的東漢後期無名氏五言詩,標誌著五言詩歌從以敘事為主的樂府民歌發展到以抒情為主的文人創作,已經成熟。無名氏詩人們所反映的中下層士子的苦悶和願望,在封建社會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和典型意義。他們所創造的獨特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適合於表現感傷苦悶情緒,為後世封建文人所喜愛和模仿。因此,他們的作品在梁代已獲高度評價,劉勰推崇它為“五言之冠冕”,鍾嶸稱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學習、摹擬、繼承發展“古詩”手法、風格的詩歌創作,始終不絕如縷,可見其影響甚為深遠。
藝術特色
劉勰概括“古詩”的藝術特色是,“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以《古詩十九首》而言,它把深入淺出的精心構思,富於形象的比興手法,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平淡語言,融合一爐,形成曲盡衷情而委婉動人的獨特風格。其中的遊子詩多屬感興之作,寓有哲理,意蘊深長,耐人尋味;而思婦詩意在動人,所以形象鮮明,感情含蓄。前一類如“青青陵上柏”,它以“陵上柏”、“澗中石”起興,而後如同閒話,卻有層次,有對比,在描寫小民適意娛樂和王侯窮奢極侈的情景中自然流露褒貶,結語“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稍加點破,引人思索。“明月皎夜光”則以悲秋起興,鋪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時節物候變化,渲染炎涼氣氛,然後直截指責朋友不相提攜,結語點破不講交情,“虛名復何益”,藉以警世。後一類如“行行重行行”通篇傾訴別離相思之苦,似乎脫口而出,信口絮叨,實則從追敘遠別到強作自慰,隨感情發展,波瀾起伏,結構精緻,銜接自然,而以直白為主,穿插比興,語言精練,形象明快,確是“古詩”獨特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他如“冉冉孤生竹”、“凜凜歲雲暮”等篇也都具有同樣的藝術特點。比較起來,“古詩”中思婦詩更能代表“古詩”的藝術特點和成就。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從樂府民歌汲取養料,滋養自己的創作。他們有感而發,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決無虛情與矯飾,更無著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意味無窮。遣詞用語非常淺近明白,“平平道出,且無用功字面,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卻涵詠不盡,意味無窮;
2.質樸自然。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純真誠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說,它的寫境用語好像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詩境。
3.情景交融。《古詩十九首》所描寫的景物、情境與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過或白描、或比興、或象徵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4.語言精練。《古詩十九首》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煉準確。傳神達意,意味雋永。
此外,《古詩十九首》還較多使用疊字,或描繪景物,或刻畫形象,或敘述情境,無不生動傳神,也增加了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相關研究
《古詩十九首》以外也還有一些無名氏五言詩,被稱為“古詩”,與《古詩十九首》並傳至今,如《梁鼓角橫吹曲·紫騮馬》歌詞所截取的“十五從軍征”一首,《樂府詩集》卷二十五引《古今樂錄》說:“‘十五從軍征’以下是古詩”。又如“上山采蘼蕪”,“四坐且莫喧”,“穆穆清風至”,“橘柚垂華實”等詩,《玉台新詠》、《藝文類聚》等書也稱為“古詩”,風格亦與《古詩十九首》相近。
《古詩十九首》除《文選》注而外,還有今人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