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珠山寺始建於唐代,原為道教廟堂。唐代因道教始祖老子是皇帝李姓祖宗,便在各地興建道教寺院,龍珠山上始建祖師廟。至明代初年,改建為東嶽廟。清雍乾年間重修,乾隆帝下江南,循大運河、德勝河由王下村至此,特御書匾額“敕建龍珠山”,並賜田百餘畝。鼎盛時期,有殿宇九十九間半,層樓疊閣,回廓延袤,天井內古木參天,香菸繚繞。因世事滄桑,僅存東嶽殿五間及寮房一排,改辦為龍珠山國小。上世紀90年代初國小撤併停辦,房屋由龍珠山村委管轄。1996年7月經政府批准,復建龍珠山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聖殿、千佛殿、東嶽殿、白龍殿、放生池、齋堂、寮房等,建築面積2830平方米,占地22畝。大雄寶殿匾額由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州天寧寺方丈松純大和尚題書。乾隆御賜匾額“敕建龍珠山”,現仍保存在寺內。
僧侶
寺務由智華法師主持,常住僧人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