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形觥前端龍首昂翹,瞪目張角,齜牙咧嘴。背部為弧形長蓋,蓋面上有一個蘑菇形紐,器身兩側各有一對穿耳可以用來懸掛。龍形觥全身飾滿精美的圖案,花紋線條流暢。蓋子上為逶迤的龍身,圖案與頭部的龍首造型連為一體,空隙間輔以漩渦紋。兩側裝飾有鱷魚、夔龍。在栩栩如生的紋飾裝點下,龍形觥整體婉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龍舟。
觥,是一種盛酒器,出現於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據研究,龍形觥可能是用來罰酒的器具。最為可貴的是,在它的裝飾花紋中驚人的出現了鱷魚的形象,這在國內的青銅器中是獨一無二的。
相關信息

龍形觥,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酒器,1959年,山西省石樓縣桃花者村出土一件青銅器,這件器形獨特、紋飾奇絕的青銅器,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龍舟,被學界命名為龍形觥。龍形觥獨特的造型與花紋裝飾,與同時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風格相區別,龍形觥所屬的山西省石樓縣桃花者村遺址就是商代晚期方國文化系列。
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
基本介紹 古籍解釋 相關解釋 常用詞組 青銅器文物西漢夔龍白玉觥1983年於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現為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收藏。
基本信息 簡介 參考資料白玉觥口徑5.8-6.7厘米、通長18.4厘米,收藏地:廣州越王墓博物館,南國的漢玉珍品白玉觥1983年於廣州市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白玉質,半透明,局部有...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名稱:旂觥,年代:西周,出土: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
旂觥簡介 青銅器復仿製工藝容酒器。商代後期鑄品。出土地不詳。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原器通高31.4厘米。蓋前端作羊角怪獸形,背伏一條長頸鹿角形的龍,蓋後飾獸面紋,雙角雙耳翹起。器...
青玉御題觥,清乾隆,高10.2cm,口徑13.2×6.6cm。此器應作於乾隆二十五年以後,當時新疆地區向清廷貢玉的數量大大增加,宮廷的玉器製作進入繁榮時...
概要 相關介紹折觥,國寶重器之一,1976年陝西扶風莊白出土。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後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蓋的頭端呈昂的獸形,長有兩隻巨大曲角,兩角之間夾飾一個...
簡介 參考資料西周早期。傳河南出土。橢圓體,前作龍頭形,蓋上飾龍紋、獸面紋,上有半環鈕,後端有缺口嵌放斗勺,勺柄伸出觥外,腹內有隔梁分為二室,蓋飾象鼻紋,獸面紋,腹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