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雪

《龍山雪》是明代散文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龍山雪

天啟六年十二月 ,大雪深三尺許。晚霽 ,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侍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 ,余勉強舉大觥敵寒 ,酒氣冉冉,積雪欱之 ,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三鼓歸寢 。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 ,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

霽:雨後或雪後轉晴。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都是當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馬小卿、潘小妃為女伶。侍:服侍,侍候。

呆白:蒼白。

蒼頭:這裡指年紀大的夥計。

觥(gōng):古代一種酒器。敵:抗,抵禦。

欱(hē):同“喝”。

鼓:古代夜間擊鼓報時,一夜報五次。“三鼓”即“三更”。

山趾:山腳。

1.

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

2.

霽:雨後或雪後轉晴。

3.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都是當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馬小卿、潘小妃為女伶。侍:服侍,侍候。

4.

呆白:蒼白。

5.

蒼頭:這裡指年紀大的夥計。

6.

觥(gōng):古代一種酒器。敵:抗,抵禦。

7.

欱(hē):同“喝”。

8.

鼓:古代夜間擊鼓報時,一夜報五次。“三鼓”即“三更”。

9.

山趾:山腳。

白話譯文

天啟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時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龍山,坐在城隍廟的山門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這幾個人陪伴侍候。眾山都被雪覆蓋住了,月亮的光輝也顯得稀薄了,月亮顯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覺得有點清冷,年紀大的夥計送酒來了,我勉強舉起大杯子抗寒,酒氣上升,積雪將酒氣吞噬,竟然喝不醉。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簫和著馬小卿的曲子,聲音被寒氣所震懾,艱澀得出不來。三更的時候我們才回去睡覺,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著從百步街旋轉滾落,一直到山腳下,滿身是雪的站著。我坐著一輛小羊頭車,拖著滿身的冰凌而歸。

文學賞析

文章表達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高潔、超凡脫俗、遺世獨立、孤傲、孤高自賞、高雅脫俗的情懷,雪景的蒼涼也折射出人生的渺茫和揮之不去的對於故國(明朝)的深深思念之情。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