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鼎與鬲。泛指煮器
出處
唐 陸龜蒙 《食魚》詩:“ 江 南春旱魚無澤,歲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馬光 《旬慮十七韻呈同舍》詩:“蜚鳥開樊籠,跳魚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釋音·鄭樵石鼓音序》:“嗚呼,鼎鬲遠矣。世變風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漸與。”
鼎鬲,是漢語辭彙,拼音是dǐng lì,解釋為鼎與鬲。
鼎與鬲。泛指煮器
唐 陸龜蒙 《食魚》詩:“ 江 南春旱魚無澤,歲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馬光 《旬慮十七韻呈同舍》詩:“蜚鳥開樊籠,跳魚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釋音·鄭樵石鼓音序》:“嗚呼,鼎鬲遠矣。世變風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漸與。”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製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
基本信息 文字解詁 古籍解釋 詳細解釋 方言集匯(以)即虢旅,虢旅乃事(使)攸衛牧誓曰:我弗 (具)付匕(比), (尊)鼎,攸比
鬲 鼎鬲攸比鼎,西周晚期。 拓片
注音 解釋陶鬲(táo lì),古代漢族陶製炊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中國商周時期繼續流行。其形狀多為侈口、圓腹、三個袋狀足,有的頸部有雙耳。實用多為夾砂陶,胎質...
概述 用途 特色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鼎而無耳。《 孔子家語·致思》:“ 魯 有儉嗇者,瓦鬲煮食。”《晉書·四...“鼎鬲文化”,與鼎並稱,但鬲卻最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世界各地都沒有見過類似...。 陶鬲可以煮水、煮肉。陶罐、陶釜、陶鼎可以煮水、煮大米或小米,也可以摻菜...
拼音 詞語解釋君子之弄鬲是為中國古代青銅酒器,通高14厘米,寬18.4厘米口徑15厘米,重1.76公斤。為戰國時期賞玩用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簡介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銘文中國古代青銅食器
青白釉凸雕花卉紋鬲鼎式爐,我國歷史時期文物,白胎,施青白釉,內底無釉露白胎。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