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弄鬲

君子之弄鬲

君子之弄鬲是為中國古代青銅酒器,通高14厘米,寬18.4厘米口徑15厘米,重1.76公斤。為戰國時期賞玩用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君子之弄鬲君子之弄鬲

名稱:君子之弄鬲 、戰國君子之弄鬲

類別:銅器、青銅器。

年代:戰國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商周時期,青銅禮器是最為莊嚴神聖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戰國時代,青銅器的地位隨著整個奴隸制度的“禮崩樂壞”而大為下降,甚至成為賞玩用器,“君子之弄鬲”的銘文就說明了這一點。

文物規格

通高14cm,寬18.4cm,口徑15cm,重1.76㎏。

外形特徵

鬲圓體,大腹,三短足,雙附耳,有蓋,蓋上有三環。蓋、器各飾方塊綯紋二周,附耳上遍飾花紋

銘文

器口沿處鑄有銘文5字:

君子之弄鬲。意為君子用於賞玩的

名詞解釋

鬲(音力),食器,炊粥器。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銅鬲最早出現在商代早期,春秋戰國時期鬲多以偶數組合與列鼎同墓隨葬,起著陪鼎的作用。戰國晚期,青銅鬲逐漸消失。甗的下部世稱鬲,用來裝蒸鍋水,屬於甗的一部分。

綯紋

即繩狀紋。其形如兩條繩相糾纏,每條繩或不分股,或作兩股、三股、四股不等,多飾於器物的口沿、圈足、耳等部位,約流行於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

戰國

戰國時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而實際上具體時間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戰國時代是華夏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

背景資料

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留存至今的青銅器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資料。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藏品達一萬餘件,其中部分是清宮舊藏的傳世品,另一部分是近年考古發現、私人捐贈和故宮收購的。

故宮博物院藏青銅器時代序列完整,器類齊全,此為故宮藏青銅器之一大特色。其藏品時代可分為商代前、後期,西周早、中、晚期,春秋前期、後期,戰國前、後期,秦、兩漢等。這些藏品多數為傳世品,其中許多是稀世之珍。

故宮現藏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達一千六百餘件,數量列國內各博物館之首。有重要銘文的器物如:其三卣,其銘文記述了帝辛時期有關賞賜、祭祀等內容,此三卣是商代銘文最長的器物。西周中期的《師旂鼎》銘文記錄了當時軍法處置的情況。春秋後期的《能原鎛》是一組越國編鎛中殘存的傳世品,鎛上的銘文釋讀是多年來困擾古文字學界的一個難度較大的課題。

青銅器所蘊含的歷史信息、藝術信息和科技信息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