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淵源
第一個源:源於夜郎國,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古夜郎國牂牁地黑齒部,屬於以國名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管子·小匡》終記載:“齊恆公九全諸侯,一匡天下,南至吳、越、巴、牂牁、不庚、雕題、黑齒、荊夷之國。注曰:皆南夷國號。”
說明,在春秋時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個較大的古國,其名號才能與吳、越等春秋大國並立。
古夜郎國,戰國後期在今貴州一帶地區,其國有黑齒夷邦,族人稱為黑齒氏。後為漢武帝劉徹所收,由於境內有牂牁水,故稱牂牁郡。
第二個源:源於百濟族,出自漢、唐時期朝鮮半島古百濟國附屬黑齒國,屬於以國名漢化改姓為氏。
百濟國,是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時期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強國,與新羅國、高句麗國三足鼎立。黑齒國,是百濟國的附屬國,亦或屬邦部落,古稱黑齒夷。
夷,在中國上古時代稱東方部落(夷越部落)為東夷,由於戰爭的緣故東夷分裂出“萊夷、九夷和淮夷”三個國。後“九夷”又分出“徐夷”。東夷之前稱高辛氏國和黑齒國。東夷部落君王(首領)出現過的姓氏有“岳”、“皋陶”、“馮夷(即冰夷,死後稱河伯)”、“后羿”和“越(無餘)”,其中的后羿功德最大神話和傳說最多。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夷”是他稱,“越”是自稱。
堯舜時掌管一方的部落首領姓“岳”。史籍《尚書》中說:“帝曰:‘咨四岳’”。四岳即岳羲仲、岳羲叔、岳和仲、岳和叔四個大臣,是炎帝神農的後裔。這四個人精通天文地理,堯讓他們分管四方的星相和山川變化,以決定一年為四季劃分,史稱四岳。據史籍《史記》記載:“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
帝嚳駕崩後,立摯為帝,不久摯崩,又立堯為帝。
帝堯隨命岳羲仲和皋陶去接管其父(帝嚳)創建的高辛氏國(今山東及以北),但他們未能管理好國家,結果導致國家分裂,分成“中容”、“司幽”、“白民”和 “黑齒”四個國。最後,帝堯不得不召回岳羲仲和皋陶。舜稱帝後,並得到皋陶的輔佐,國家才得以強大,而皋陶原來就是堯屬下的司法官員。
據史籍《山海經》、《海外東經》等記載:“青丘國之北有黑齒國,黑齒國北不遠有“湯谷”,青丘國南有朝陽之谷、虹虹、君子國、奢比之屍、大人國、嗟丘,嗟丘……”據此判斷,黑齒國當在今遼寧省東部,與唐朝百濟國(扶餘國)將領黑齒·常之的姓氏可能源於北方扶餘國相吻合。
黑齒國人以國名為姓氏,稱黑齒氏。
唐朝初期,有原黑齒國人、左武衛大將軍黑齒·常元,因軍功勳巨而被封為燕國公,後死於武則天的酷吏政策下。
黑齒·常之的後裔以祖上為榮,遂用“黑齒”為姓氏,後有省文簡化為黑氏者,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常氏者。
郡望
牂牁郡:四五千年前,鱉人就生活在貴州高原烏江南北兩岸的廣大地區。京 兆:京兆原本為京兆尹,“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歷史名人
黑齒·梵志:(生卒年待考),佛教傳說人物。黑齒·梵志得了重病,醫師告訴他只有七天好活了。
當黑齒·梵志得知自己只有七天壽命之時,便摘了兩株合歡梧桐花去拜見佛陀,求佛陀救命。
佛陀看了看他,說:“放下吧!”黑齒·梵志趕忙放下左手的合歡梧桐花。
佛陀又說:“放下吧!”
黑齒·梵志想,糟糕,剛才太緊張,忘記了放右手的合歡梧桐花。
剛放下,又聽佛陀說:“放下吧!”
黑齒·梵志感到非常困惑:自己只有兩株合歡梧桐花,身上再無值錢的東西,實在沒什麼可放的了呀。
佛陀這時說:“梵志,我並不是讓你放下花,而是讓你放下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一直放舍的乾乾淨淨,放到沒有什麼可放的地步,你就免除生死的憂患了。”
黑齒·梵志聽到這裡,頓悟了無生法忍,超越生滅法,性命得救了。
黑齒·常之:(公元689年待考),百濟國西部人(今朝鮮半島西南部)。著名唐王朝將領。
黑齒·常之的軍事才能概括:
1.智勇兼備:
黑齒·常之指揮作戰,在情況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能夠主動地攻擊敵人,出其不意,使自己轉危為安。關鍵時刻又能挺身而出,親自率敢死之士做背水一戰。這些使黑齒·常之能夠先後擊敗過蘇定方、噶爾·欽陵、阿史那骨篤祿等名將,成為當時唐王朝最著名的軍事將領。
2.善於夜戰:
黑齒·常之非常善於指揮夜戰,仔細分析一下他指揮的戰例,大部分都是以夜戰取勝,如承鳳嶺、良非川、兩井等。夜戰即能有效地掩護自己,又能以少數兵力有力地打擊敵人,做到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3.善撫士卒:
在百濟國時,黑齒·常之能夠迅速地收攏三萬人,收復失地二百餘城,其能力可見一般。因為當時百濟國已經滅亡,軍心全無,如果不善撫眾,是很難取得這么大戰果的。一次黑齒·常之的坐騎被士兵不慎弄傷,副使牛師獎要動以鞭刑,黑齒·常之見狀忙阻止道:“豈可以損私馬而決官兵乎!”遂將其釋放。黑齒·常之不貪財,所受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自己“無留貲”。他死後,“時甚惜之”、“皆哀其枉”!
相關條目
華人最大的十個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姓占華人人口40%,約4億人。第二大的十個姓是:徐、朱、林、孫、馬、高、胡、鄭、郭、蕭。占華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個姓是:謝、何、許、宋、沈、羅、韓、鄧、梁、葉。占華人人口10%。接下來的15個大姓是:方、崔、程、潘、曹、馮、汪、蔡、袁、盧、唐、錢、杜、彭、陸。
複姓
B: 鮑俎(bao zu)、百里(bai li)、碧魯(bi lu)、伯賞(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單于(chan yu)、陳林(chen lin)、淳于(chun yu)、
D: 第五(di wu)、 東方(dong fang)、東郭(dong guo)、東門(dong men)、段乾(duan gan)、獨孤(du gu)、端木(du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孫(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緱亢(gou kang)、穀梁(gu liang)、歸海(gui hai)、
H: 赫連(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黃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夾谷(jia gu)、晉楚(jin chu)、
K: 況後(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陸費(lu fei)、閭丘(lv qiu)、閭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万俟(mò qí)
N: 鈉蘭(na lan)、南宮(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門(nan men)、年愛(nian ai)、
O:歐陽(ou yang)、
P: 濮陽(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譙萱(換竹字頭)(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駟(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馬(si ma)、司空(si kong)、司寇(si kou)、司徒(si tu)、上官(shang guan)、商牟(shang mou)、申屠(shen tu)、侍其(shi qi)、疏束(shu su)、叔孫(shu sun)、
T: 太史(tai shi)、太叔(tai shu)、澹臺(tan tai)、塗欽(tu qin)、拓拔(tuo ba)、
W: 完完(wan wan)、完顏(wan yan)、王子(wang zi)、聞人(wen ren)、微生(wei sheng)、巫馬(wu ma)、烏雅(wu ya)、鐵筆(tie bi)
X: 西門(xi men)、夏侯(xia hou)、許世(xu shi)、軒轅(xuan yuan)、
Y: 閆法(yan fa)、羊舌(yang she)、陽佟(yang tong)、耶律(ye lv)、有琴(you qin)、尉遲(yu chi)、余佴(yu er)、宇文(yu wen)、岳帥(yue shuai)、樂正(yue zheng)、
Z:宰父(zai fu)、子車(zi che)、子陽(zi yang)、宗政(zong zheng)、左丘(zuo qiu)、張簡(zhangjian)、章佳(zhang jia)、長孫(zhang sun)、鄭余(zheng yu)、仲孫(zhong sun)、鍾離(zhongli)、諸葛(zhu ge)、顓孫(zhuan sun)
姓氏郵票(李姓) | 姓氏郵票(王姓) | 姓氏郵票(張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