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國齒
在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時期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強國百濟國,與新羅國、高句麗國三足鼎立。黑齒國,是百濟國的附屬國,亦或屬邦部落,古稱黑齒夷。夷,在中國上古時代稱東方部落(夷越部落)為東夷,由於戰爭的緣故東夷分裂出“萊夷、九夷和淮夷”三個國。後“九夷”又分出“徐夷”。東夷之前稱高辛氏國和黑齒國。東夷部落君王(首領)出現過的姓氏有“岳”、“皋陶”、“馮夷(即冰夷,死後稱河伯)”、“后羿”和“越(無餘)”,其中的后羿功德最大神話和傳說最多。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夷”是他稱,“越”是自稱。
堯舜時掌管一方的部落首領姓“岳”。史籍《尚書》中說:“帝曰:‘咨四岳’”。四岳即岳羲仲、岳羲叔、岳和仲、岳和叔四個大臣,是炎帝神農的後裔。這四個人精通天文地理,堯讓他們分管四方的星相和山川變化,以決定一年為四季劃分,史稱四岳。據史籍《史記》記載:“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
帝嚳駕崩後,立摯為帝,不久摯崩,又立堯為帝。
帝堯隨命岳羲仲和皋陶去接管其父(帝嚳)創建的高辛氏國(今山東及以北),但他們未能管理好國家,結果導致國家分裂,分成“中容”、“司幽”、“白民”和“黑齒”四個國。最後,帝堯不得不召回岳羲仲和皋陶。舜稱帝後,並得到皋陶的輔佐,國家才得以強大,而皋陶原來就是堯屬下的司法官員。
據史籍《山海經》、《海外東經》等記載:“青丘國之北有黑齒國,黑齒國北不遠有“湯谷”,青丘國南有朝陽之谷、虹虹、君子國、奢比之屍、大人國、嗟丘,嗟丘……”據此判斷,黑齒國當在今遼寧省東部,與唐朝百濟國(扶餘國)將領黑齒·常之的姓氏可能源於北方扶餘國相吻合。
黑齒國人以國名為姓氏,稱黑齒氏。
唐朝初期,有原黑齒國人、左武衛大將軍黑齒·常元,因軍功勳巨而被封為燕國公,後死於武則天的酷吏政策下。
黑齒·常之的後裔以祖上為榮,遂用“黑齒”為姓氏,後有省文簡化為黑氏者,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常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