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較好地控制黃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庫容攔截泥沙,進行調水調沙運用,減緩下遊河床的淤積抬高。1991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間動工興建。

基本信息

概況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黃河小浪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幹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小浪底工程浩大,總工期十一年。工程全部竣工後,水庫面積達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69.4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156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51億千瓦時;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庫兩岸分別為秦嶺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條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控制黃河洪水,可使黃河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的威脅,減緩下遊河道的淤積,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節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於城市及工業供水、灌溉和發電。它處在承上啟下控制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控制黃河輸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體工程開工,1997年10月28日實現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機組發電,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總工期11年,壩址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87.3%。水庫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長期有效庫容51億立方米。工程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工程建成後,可使黃河下游防洪標準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威脅,可滯攔泥沙78億噸,相當於20年下遊河床不淤積抬高,電站總裝機18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51億千瓦時。

小浪底工程壩址控制流域面積69.42萬km2,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水庫總庫容126.5億m3。調水調沙庫容10.5億m3,死庫容75.5億m3。有效庫容51.0億m3。小浪底工程的開發目標是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等。

地理位置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位於黃河中游豫、晉兩省交界處,在洛陽市西北約40km。上距三門峽壩址130km,下距鄭州花園口128km。北依王屋、中條二山,南抵崤山余脈,西起平陸縣杜家莊,東至濟源縣大峪河。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壩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縣小浪底村,北岸為濟源市蓼塢村,是黃河中游最後一段峽谷的出口。 南北最寬處約72km,東西長93.6km。(顯示小浪底庫區背景圖) 淹沒區涉及兩省4市(地區)所管轄的8個市(縣),即河南省的孟津、新安、澠池、陝縣、濟源;山西省的垣曲、平陸、夏縣。
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水文地質

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前的壩址地貌

溫孟灘放淤改土工程溫孟灘放淤改土工程

徑流
由於受地形氣候、產流條件的影響,黃河徑流的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大部分徑流來自蘭州以上及龍門到三門峽區間。
受大氣環流和季風的影響,黃河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很不均衡。幹流及較大支流汛期徑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份-6月份,徑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
小浪底水利樞紐控制黃河90%的水量。
洪水
黃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發生時間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發生時間,蘭州以上一般在7月-9月,三門峽-花園口之間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黃河洪水的洪峰形式,上游為矮胖型,洪水歷時較長,洪峰較低。中游洪水形式為高瘦型,洪水歷時較短,洪峰較高。
凌汛
黃河下遊河道呈東北向流入渤海。一般元月初開始封河,二月底開河。由於緯度的差異,山東河段比河南河段早十天左右封河,晚二十天左右開河。封河期因冰凌阻水,泄流不暢,增加河道槽蓄水量;開河期上段先開,冰水及前期槽蓄水量一起下泄,由於下段尚未解凍,容易形成冰塞、冰壩,水位升高很快,造成凌汛。同時,由於黃河下遊河道上寬下窄,封河期槽蓄量大部分集中於上段,下段河段窄而多彎,容易卡凌雍水,更加重凌汛的威脅。
泥沙
黃河徑流的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多年平均含沙量37.6kg/m3,多年平均輸沙量13.51億T。在一年之中,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幹流站7-9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0%左右,支流站接近100%;汛期沙量又集中在幾次暴雨洪水之中。黃河泥沙約有1/4沉積在下遊河床,致使下遊河床每年以10cm速度抬高。小浪底水利樞紐控制近100%的沙量。
地質
小浪底工程壩址河床覆蓋層最深達70餘米。壩址區為二疊紀和三疊紀沉積的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互動地層。岩層以8?-12?的緩傾角傾向北東,並含有連通性很好,磨擦係數f=0.2-0.25、C=0.005Mpa的泥化夾層。岩體斷裂構造及節理裂隙發育,橫穿壩下的F1及左岸F28、F236、F238等大斷層均與樞紐建築物有密切關係,斷層和節理裂隙均為80?左右的高傾角,且大部分斷層呈上下遊方向展布。左岸山體由於溝道切割形成了單薄分水嶺,水庫蓄水後存在穩定問題。近壩區右岸包括右壩肩有多處大的滑坡和傾倒變形體。壩址區基本地震烈度為7度。

工程

開發任務

小浪底水利樞紐開發任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除害興利,綜合利用。
黃河下游堤防黃河下游堤防

防洪防凌
水文氣象資料分析表明,黃河可能出現55000m3/s的特大洪水,即使經過三門峽、陸渾、故縣等水庫攔蓄後,花園口站的洪峰流量仍將達到42000m3/s。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的設防標準僅為22000m3/s(花園口站),不到百年一遇。
三門峽水庫對控制凌汛期流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於可利用庫容過小,防凌效果有限。
小浪底水利樞紐與已建的三門峽、陸渾、故縣水庫聯合運用,並利用東平湖分洪,可使黃河下游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千年一遇以下洪水不再使用北金堤滯洪區,減輕常遇洪水的防洪負擔。與三門峽水庫聯合運用,共同調蓄凌汛期水量,可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威脅。
減淤
小浪底水利樞紐利用淤沙庫容沉積泥沙,可使黃河下遊河床20年內不淤積抬高。非汛期下泄清水挾沙入海以及人造峰沖淤,對下遊河床有進一步減淤作用。
供水灌溉
黃河下游控制灌溉面積約4000萬畝,每年平均實灌面積1760萬畝,年引水量80~100億m3,由於黃河來水豐枯不勻,又缺乏足夠的水量調節能力,灌溉用水保證率僅3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沿河工農業迅猛發展,城市供水需求急劇增長,山東利津至入海口河段幾乎每年斷流,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小浪底水利樞紐可減少下游斷流的機率,平均每年可增加20億m3的調節水量,滿足下游灌溉與城市用水,提高灌溉保證率。
發電
小浪底水利樞紐裝機6台,每台30萬kw,總裝機容量180萬kw,額定水頭112m,是河南電網理想的調峰電站。

工程規模

小浪底水利樞紐壩頂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庫容126.5億m3,淤沙庫容75.5億m3,長期有效庫容51億m3,千年一遇設計洪水蓄洪量38.2億m3,萬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億m3。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防洪最大泄量17000億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於8000m3/s.
小浪底水庫正常蓄水位時淹沒影響面積277.8km2,施工區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兩省的濟源、孟津、新安、澠池、陝縣、平陸、夏縣、垣曲8縣(市)33個鄉鎮,動遷年移民20萬人。

工程組構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泄洪建築物包括l0座進水塔、3條導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條排沙洞、3條明流泄洪洞、1條溢洪道、1條灌溉洞和3個兩級出水消力塘。由於受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其特點為水工建築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窩狀斷面,地質條件複雜,混凝土澆築量占工程總量的90%,施工中大規模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設備

引水發電系統也布置在樞紐左岸。包括6條發電引水洞、地下廠房、主變室、閘門室和3條尾水隧洞。廠房內安裝6台30萬kW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45.99億kW.h/58.51億kW.h(前10年/後10年)。

工程建設

江澤民總考察小浪底壩址江澤民總考察小浪底壩址

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設採用國際招標,以義大利英波吉羅公司為責任方的黃河承包商中大壩標,以德國旭普林公司為責任方的中德意聯營體中進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標,以法國杜美茲公司為責任方的小浪底聯營體中發電系統標。1994年7月16日契約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

小浪底工程大壩採用斜心牆堆石壩,設計最大壩高154m,壩頂高程281m,水庫正常蓄水位275m,庫水面積272km2,總庫容126.5億m3。總裝機容量180萬KW,年發電量51億度。水庫呈東西帶狀,長約130km,上段較窄,下段較寬,平均寬度2km,屬峽谷河道型水庫。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327m3/s,輸沙量16億t,該壩建成後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積的92.2%。 開發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樞紐戰略地位重要,工程規模宏大,地質條件複雜,水沙條件特殊,運用要求嚴格,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複雜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項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地位和作用

小浪底工程是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處在控制黃河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也是唯一能夠擔負下游防洪、防凌、兼顧工農業供水、發電的綜合水利樞紐,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重要的戰略地位。
小浪底水庫區為峽谷河段,有利於保持較大的長期有效庫容,可以長期發揮調水調沙、興利除害的效益,防洪運用比較可靠,不僅可以攔蓄特大洪水,還可以根據下游防洪需要適當控制中常洪水。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擬的。
小浪底水庫攔調泥沙,能夠較快地減緩下遊河道淤積,還可以通過人造洪峰、調水調沙等運用方式,長期發揮較大的減淤作用,與其它減淤措施相比,在減淤效果、減淤單位投資、影響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小浪底水利樞紐在保證下游防洪、滿足下游減淤的前提下,還可以調節徑流,為下游工農業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發電調峰可以改善電力系統的運行條件。
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觀察,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工程中最優的方案。

建設歷程

前期

概述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1991年9月12日開始進行前期準備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體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0月28日截
大壩填築施工大壩填築施工

流,2000年初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資節約,質量優量的好成績。工程建設可以劃分為準備工程施工、國際招標、主體工程施工、尾工四個階段。
準備工程施工
小浪底工程前期準備工程包括外線公路工程、內線公路工程、黃河公路橋工程、留莊鐵路轉運站、施工供電工程、施工供水工程、通訊工程、砂石骨料試開採、臨時房屋工程、導流洞施工支洞工程、施工區移民安置工程。

國際招標
小浪底工程國際招標分為土建工程招標和機電設備招標兩部分。
土建工程招標自1992年7月22日《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發布小浪底工程土建工程施工招標資格預審邀請函始,至1994年7月16日,業主(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與一、二、三標承包商簽訂契約為止,歷時兩年。

主體工程施工

土建國際標施工
小浪底工程土建國際標由大壩標、泄洪排沙系統標和引水發電系統標組成。大壩標由黃河承包商(責任方為義大利英波吉羅公司)施工,泄洪排沙系統由中德意聯營體(責任方為德國旭普林公司)施工,引水發電系統標由小浪底聯營體(責任方為法國杜美思公司)施工。
大壩標
1994年5月30日工程師發布大壩工程標開工令。1998年3月5日完成混凝土防滲牆;1998年7月16日完成壩基開挖;2000年11月30日全部完工。整個工程歷時6年,比契約規定的完工日期2001年12月31日提前13個月。

泄洪排沙系統標
1994年6月30日工程師發布泄洪工程標開工令。1996年8月完成尾水導牆;1997年9月完成導流洞和消力塘;1997年12月完成進口引渠;1999年6月完成排砂洞、明流洞、全部公路和交通洞;2000年12月31日全部完工,工程歷歷在目時6年半,比契約規定的完工日期2001年6月30日提前6個月。
引水發電系統標
1994年5月30日工程師發布引水發電設施標開工令。1995年1月完成8號交通洞;1998年3月完成主變室和母線洞;1998年10月完成地下廠房;1999年1月完成引水發電洞;1999年7月完成尾水渠和防淤閘;1999年9月完成尾水洞和其他洞室。1999年12月31日現場工作全部結束。工程歷時5年半,比契約規定的完工日期2000年7月31日提前7個月。

工程驗收

歷時11年,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萬立方米,混凝土348萬立方米,鋼結構3萬噸,安置移民20萬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資節約,質量優良的好成績,被世界銀行譽為該行與開發中國家合作項目的典範,在國際國內贏得了廣泛讚譽。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後通過了安全技術鑑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驗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檔案、消防設施、環境保護、勞動安全衛生等專項驗收。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過竣工技術預驗收。2009年 4月7日,小浪底工程順利通過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共同主持的竣工驗收。

建設管理

小浪底工程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管理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被中外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

大壩典型剖面圖大壩典型剖面圖

技術複雜

小浪底壩址地質情況複雜、水沙條件特殊,導致樞紐採用泄洪、排沙、發電建築物集中布置在左岸,洞群進口分布在6個高程,進水塔、消力塘集中布置的特殊結構形式,技術十分複雜。
(1)洞室密集,是世界壩工史上洞室布置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2)進水塔上集中布置16條隧洞的進水口,是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進水塔;
(3)導流洞後期增設3級孔板環改建為永久泄洪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
(4)水輪機的抗磨、防腐要求高。
(5)主壩基礎覆蓋層深、防滲牆厚。
(6)岩石破碎,地下廠房、進出口高邊坡支護要求高。
(7)孔板洞、排沙洞、明流洞混凝土抗磨要求高。

施工難度大

1、工程量大,施工強度高。小浪底大壩總填築方量5185萬m3是中國最高、填築量最大的土石壩。土石壩明挖和填築最高強度分別為110萬m3/月和130萬m3/月。
2、大量建築物布置在地下,石方洞挖最高強度約15萬m3/月。
3、洞室斷面大、建築物結構複雜,結構砼分層分塊多。3條導流洞洞身直徑14.5m,開挖最大直徑近20m,3條尾水洞開挖斷面12.8m?19.5m(寬?高),均分3層開挖,施工難度大。導流洞中閘室段開挖最大淨高達42.26m,混凝土襯砌共分24層施工,上下部同時作業,每洞澆築塊多達133塊。進水塔孔洞多,體型複雜,鋼筋林立,各類埋件和止水片多,很難提高澆築強度。
4、導流洞塌方導致工期延誤,必須實施趕工,資源配置緊張,施工強度提高。

契約管理

契約管理占據突出位置,但契約管理的市場環境並未形成
契約是小浪底工程處理甲乙方關係的法律準繩,是工程建設管理活動的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契約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地位與契約管理的大環境不匹配,使得契約管理工作處在學習、套用、碰撞、磨合的狀態。國際承包商認為契約是剛性的,一切按契約規定辦,國內卻還習慣於“業主”意志,“長官”意志,把契約看成是可以根據自己意願修改的一種形式。設計變更、市場供應的變化,往往造成業主違約,國家法令法規修改也帶來契約規定的業主風險。依據契約進行工程建設管理是小浪底工程的嶄新課題。

現場管理複雜

小浪底工程主體土建標分別由三家外國承包商聯營體中標。中標聯營體將部分項目以工程分包,勞務分包的形式分包給外公司和中國公司,在施工現場形成了業主發包,中標承包商分包或再分包的“中、外、中”、“中、外、外、中”的契約鏈。由於業主與承包商,承包商與分包商國別不同,思想觀念、文化背景、施工經驗、管理水平上的差異很大,給工程建設管理帶來極大困難。

移民安置 

小浪底工程移民動遷年人口20萬人,以大農業安置為主,走整建制搬遷開發性移民的道路,是我國移民安置工作的新償試。小浪底工程移民工作標準高,政策性強,矛盾多,按工程進度要求完成各階段移民安置任務的困難很大。

建築物

小浪底水利樞紐由大壩、泄洪排沙建築物、引水發電建築物組成。樞紐平面布置見圖1-1。樞紐為一等工程。主要建築物為一級建築物。

進水塔全景進水塔全景

大壩

攔河壩採用帶內鋪蓋的斜心牆堆石壩,以垂直混凝土防滲牆為主要防滲幕,並利用黃河泥沙淤積形成天然鋪蓋,作為輔助防滲防線。左岸埡口設壤土心牆副壩一座。最大壩高160m,壩頂長1667m,壩體方量5185萬m3。

泄洪、排沙

泄洪排沙建築物由3條直徑14.5m的導流洞;3條由導流洞改建的三級孔板消能泄洪洞;3條明流泄洪洞;3條直徑6.5m壓力排沙洞;1條直徑3.5m壓力灌溉洞;1座正常溢洪道;1座非常溢洪道(尚未建設);10座進水塔;1個綜合消力塘組成。
1、導流洞
截流後第一個汛期由3條直徑14.5m導流洞承擔導流任務。完成導流任務後改建為孔板消能泄洪洞。
2、 孔板消能泄洪洞
孔板消能泄洪洞是在壓力洞內安裝孔板環,使水流流經孔口時突然收縮,在孔口下游又突然擴散,形成強烈紊動的漩渦流,在水流內部產生強烈的剪下摩擦達到消能目的。
3條直徑14.5m的導流洞改建成3條孔板泄洪洞後,每條孔板消能泄洪洞由進水塔、壓力隧洞連線段(俗稱龍抬頭段)、三級孔板消能段、中間閘室、明流洞段和出口段組成。
孔板洞進水塔進口底板高程定為175.0m。因進口高程低,水流含沙量高,且粗沙比例大,為防止事故閘門孔口因流速高產生磨蝕,同時也控制閘門總水壓力不致過大,進口採用雙孔布置。塔內設檢修門(2-4.5m?15.5m)和事故門(2-3.5m?12.0m)各一道。事故門後由14.1m?12.0m漸變為?12.5m,漸變段軸線長度:1號孔板洞為35.5m,2號和3號孔板洞為24.85m。壓力連線洞徑12.5m,以龍抬頭方式將進口與設計平洞段內的第一級孔板上游面連線起來。
3、明流泄洪洞
1號明流泄洪洞布置在洞群南端, 3號明流洞布置在洞群北端,2號明流泄洪洞位於1號與3號明流泄洪洞之間。3條明流泄洪洞軸線與樞紐其他泄洪建築物軸線平行,且呈直線布置。3條明流泄洪洞均由進口段、隧洞段、穿大壩壓戧埋管段、泄槽段及出口挑流鼻坎組成。
3條明流泄洪洞進水塔均為深式有壓短管進口,3條明流泄洪洞在庫水位250.0m時,洞內流速控制在25m/s左右。下泄水流以挑流形式入綜合消力塘消能。
4、 排沙洞
排沙洞在泄水建築物中是運用機會最多的建築物。主要承擔排沙,電站進口排污,調節水庫下泄流量,並同孔板洞一起保持進口的沖刷漏斗,達到保護其進口不被泥沙淤堵的目的。排沙洞進口高程最低,水流含沙量高。
排沙洞由進口塔架、壓力洞、出口工作閘室、明渠或明流洞和挑流鼻坎組成,壓力洞直徑6.5m。
每條排沙洞進口與2條發電洞進口組合在一座塔架內,進口高程175.0m。為排放電站攔污柵清除的污物,在排沙洞事故門上游設6個3.5m?6.3m進水口與電站進口的攔污柵相對應,6個進口逐步匯合成2個3.7m?5.0m事故門孔,在事故門後合二為一,逐步漸變為?6.5m隧洞。
5、 灌溉洞
灌溉洞由進水塔、壓力洞、工作門閘室組成。進水塔布置在塔群的最北端,根據引水流量要求,庫水位230.0m能引灌溉流量30.0m3/s,同時考慮灌區總乾渠的連線高程,進口高程為223.0m,採用壓力洞,洞徑3.5m。
6、 正常溢洪道
正常溢洪道位於埡口副壩南側,布置在T型山樑上,由引渠控制閘、泄槽、挑流鼻坎組成,進口高程258.0m。進口選用有超泄能力的開敞式三孔洞,閘門尺寸11.5m?17.5m。在庫水位275.0m時泄流量3744m3/s。
7、 非常溢洪道
非常溢洪道設在桐樹嶺以北的宣溝與南溝分水嶺處,作為正常泄洪設施的事故備用泄洪建築物,進口底板高程268.0m,寬100.0m。在非常溢洪道進口設心牆堆石壩擋水,當需要使用非常溢洪道泄洪時,採用爆破方式破壩。庫水位275.0m時,下泄流量3000m3/s,經南溝入橋溝匯入黃河。非常溢洪道的修建時間根據小浪底水庫運用的情況決定。
8、 綜合消力塘
綜合消力塘為混凝土襯護消力塘,接納泄洪洞、排沙洞、正常溢洪道的下泄水流,消煞能量。消力塘後接二級消力池和護坦。為便於檢修,也為適應單條或幾條泄洪洞運用時塘內產生不對稱流態,抑制回流和導流洞改建需要,在塘內布置2道縱隔牆,將消力塘、二級消力池分為3個可以單獨運用的消力塘。消力塘塘底上游端高程為113.0m,下游端高程為110.0m,1號和2號塘底長140.0m,3號塘底長160.0m。二級消力池底長35.0m,二級消力池下游接護坦,長70~98m,護坦後設塊石防沖槽,水流經護坦調整後入泄水渠與黃河銜接。為解決消力塘檢修期混凝土底板的抗浮穩定問題,在消力塘的周邊、塘底中部(垂直流向)的混凝土底板內部設有城門洞型的排水廊道(斷面2.0m?3.0m),排水廊道縱、橫向相互連通並通向設在消力塘南、北側的集水井。

引水發電

1、 主廠房

地下發電廠房地下發電廠房

廠房為地下式,採取首部布置方式,並且儘可能地使廠房靠近進水口,以縮短壓力引水道長度,在滿足調節保證計算和機組穩定運行的情況下,不設上游調壓塔。
廠房底板高程103.6m,頂拱高程為165.05m,上覆岩體厚度約為70~110m,廠房頂拱和邊牆大部分位於岩性堅硬,塊度大,整體穩定性較好的岩層中。
2、 主變室及尾閘室
主變室為地下式,位於主廠房下游,且平行於主廠房布置
尾水閘布置在尾水管末端,閘門中心線與機組中心線距離為92.25m,閘門室與廠房平行布置。
(1)主廠房分為發電機層、母線層、水輪機層。機組安裝高程129.0m,機組間距26.5m。內設6台水輪發電機,單機容量300MW。兩台2500kN+2500Kncc 小車橋機放置在岩壁吊車樑上。廠房總長度251.5m,跨度26.2m,最大高度61.44m。
(2)主變室尺寸:長?寬?高=174.7m?14.4m?17.85m,布置有6台220kV的三相變壓器,4台廠用變壓器等。
(3)尾閘室尺寸:長?寬?高=175.8m?10.6m?20.65m,布置有一台2?2500kN的台車式啟閉機,其軌道設定在岩石混凝土樑上。
(4)廠房三大洞室均採用噴錨做為永久支護。
3、 引水道系統
引水發電系統由進水塔、壓力引水隧洞、高壓鋼管、地下廠房、尾水閘洞、明流尾水洞、尾水明渠和出口防淤閘組成。引水方式採用一洞一機單元式布置,尾水採用兩台機組經尾水叉洞合一明流尾水洞布置。由於排沙排污需要,兩條發電洞與一條排沙洞進口呈上下對應布置。發電洞進口高於排沙洞進口20m。
為滿足初期發電要求,3號發電塔的第5號、6號發電洞進口高程定為190m;1號、2號發電塔的第1~4號發電洞進口高程為195m。
引水隧洞和壓力鋼管直徑均為7.8m。
引水隧洞總計6條,長度約為109.3~200.9m,採用普通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厚為0.8m,混凝土標號C30。
4、 水輪機蝸殼和尾水管
壓力鋼管末端通過漸變段與蝸殼進口連線,考慮到地下廠房溫度變化小,壓力鋼管與蝸殼連線處不設定伸縮節。
尾水管採用窄高型,以適應地下廠房布置需要。每台機尾水管出口均設有尾水閘門,當機組較長時間停機時,可關閉尾水閘門,防止尾水管被泥沙淤淤堵。
尾水洞長度900?1000m,採用明流尾水隧洞。
5、 尾水明渠和防淤閘
尾水為兩機一洞(尾水洞)、一渠(尾水明渠)、2孔防淤閘,共3條明渠,6條防淤閘。

機電

水電站與電力系統的連線
小浪底電站的主要供電範圍為河南省,小浪底電站的任務是在滿足水庫調水調沙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發電調節,在河南省電網中主要承擔調峰調頻任務,在非汛期可擔任一定的事故備用。

發電引水系統發電引水系統

電力主接線
電廠以220kV一級電壓送出,出線6回,4回至洛北5000kV升壓站,1回至豫北,1回備用,220kV側為比母線分段,左段接2台機,2回出線,右段接4台機,4回出線。
主要機電設備
水輪機的額定水頭112m,機組的額定容量300MW。為適應水頭變幅大的特點,改善非汛期水輪機運行工況,在水頭H≥117m時,水輪機加大出力運行,機組容量增大到324MW。
機組主要參數
水輪機形式為主軸混流式,額定水頭:112.0m
額定流量子數:96.0m3/s
額定出力:306MW,
轉輪定義直徑:D1=6.188m,
額定轉速:n =107.1r/min,
單位流量:Q1r=0.73m3/s,
單位轉速:n1r=63.3r/min,
臨界氣蝕係數:?0=0.085,
裝置氣蝕係數:p=0.146(尾水位133.64m)。
發電機形式為立軸半傘式,額定容量300MW,
功率因數:0.9,
額定頻率:50Hz,
相數:3,
額定轉速:107.1r/min,
飛輪轉動慣量:GD2=99000tm2;
電機冷卻形式為雙路徑向無風扇端部迴風通風方式;推力軸承瓦為9.9?1010kg.m2彈性金屬塑膠瓦;勵磁方式為電源自並勵靜止勵磁系統。
主要電氣設備
採購國外的電氣設備有:

開關站開關站

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 1套
18kV發電機斷路器: 6台
220kV乾式電纜: 7km
國內採購的電氣設備有:
發電機主變壓器、220kV戶外配電裝置、離相式母線等發電機電壓設備、廠用電設備、繼電保護和自動化裝置機組輔助設備和全廠公用設備。
電站的控制設備和布局
電站採用計算機為基礎的監控系統,即由電站控制中心及現場控制單元組成。
電站中央控制室設在地面副廠房內。機組現場控制單元布置於機房發電機層,開關站現場控制單元布置於地面副廠房繼保室,全廠公用設備現場控制單元布置於地下主廠房。

移民安置

小浪底移民項目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施工區移民、庫區移民和特殊專項工程三部分,移民人

移民工程項目移民工程項目

口20.14萬,其中河南省15.94萬人,山西省4.2萬人,安置區涉及兩省的的16個縣(市、區)。概算總投資90.25億元。
施工區涉及河南省孟津縣濟源市的7個鄉、19個行政村,征地總面積23.34km2 ,折合35067畝。施工區動遷年移民1.17萬人,搬遷安置工作從1992年8月開始, 1994年4月通過水利部組織的施工區移民征地拆遷、清場驗收。
小浪底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75米,淹沒、影響總面積277.8km2,涉及河南省的濟源、孟津、新安澠池陝縣,以及山西省的垣曲夏縣平陸8個縣(市),淹沒耕地20.07萬畝,園地、林地5.94萬畝,淹沒房窯743.17萬m2,需搬遷174個行政村、12個鄉(鎮)政府、787家工礦企業,移民18.97萬人;還淹沒黃河索道橋2座,渡口72處,公路1022.4km,20KV輸電線16公路,35KV變電站2座,35KV輸電線49.6公里,10KV輸電線867.7公里,通信線路777.6公里,廣播線路893.4公里,文物古蹟297處。

根據樞紐工程建設計畫和水庫蓄水要求,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分三期進行。庫區一期移民(EL180以下)包括1個鄉政府、27個移民村,共4.61萬人,全部在河南境內。該期移民從1994年開始搬遷,到1997年6月底安置完畢,1997年9月通過了水利部組織的庫底清理驗收,1998年元月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部對移民安置工作進行了驗收。庫區二期移民(EL180-265)需搬遷10個鄉鎮政府、104個行政村,移民12.65萬人,其中河南省8.91萬人,山西省3.74萬人。實施工作從1998年開始,2001年完成。庫區三期移民(EL265-275)需搬遷1個鄉鎮政府、43個行政村,移民1.7萬人,其中河南省1.22萬人,山西省0.48萬人。實施工作從2001年開始,2003年底完成。小浪底移民安置工作於2004年初通過了水利部會同河南、山西兩省組織的竣工初步驗收,質量評定為優良。

自然資源

地質地貌
水庫集水區處於峽谷地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岸為崤山東北余支,地勢陡峻;北岸有太行、王屋山脈。兩岸地形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起伏較 大,西部、北部多1000米以上高峰,西陽河上遊歷山海拔2321m為區內最高峰。區域內大面積分布著第四系黃土,以及前震旦系的變質岩、安山岩、寒武系灰岩、砂頁岩、紅色砂、頁岩和粘土岩。

氣候
庫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2.4~14.3℃,晝夜溫差大,元月平均氣溫最低,七月份氣溫最高;庫區年平均降水量616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而冬季雨量稀少;年平均蒸發量為2072mm,全年以夏季蒸發量為最大,冬季蒸發量最小;年平均濕度在62%左右。

水文水資源狀況
黃河由西向東穿過庫區,水流湍急,流程130km,其間有較多的支流、支溝、毛溝匯入,較大支流計有18條,多數分布在庫中區和庫前區,如北岸的西陽河逢石河亳清河、沇西河和南岸的畛河、青河、北澗河等河流。 黃河三門峽至小浪底區間流域面積為5756km2,約占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流域面積的14%。支流來水流量一般較少,且經常出現斷流。汛期常有短時間暴雨洪水,一般每年出現3~4次。

礦產資源
該區域深厚的沉積地層中發育了種類繁多的沉積、變質礦產資源,如硫磺、銅、鋁礬土、鐵、黃鐵礦、石英、白雲岩、石灰石等。

庫區範圍內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硫磺礦、銅礦和鋁土礦。煤礦在各縣(市)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煤質優良,蘊藏豐富;銅礦主要分布在275m高程以上,垣曲縣亳清河、板澗河上游,歸屬於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硫磺礦主要分布於新安縣境內的畛河、青河流域;鋁土礦主要分布在新安、澠池、陝縣等地,礦質優良,品位居全國之首,儲量達0.62億t,較大的企業為長城鋁業公司洛陽鋁礦。

土壤植被狀況
區域屬溫帶半濕潤地帶,廣泛分布著暖濕帶的地帶性土壤,其土壤類型為棕壤和淋溶褐土,淺山丘陵主要分布著褐土類中的紅粘土、立黃土、白面土。在山前的沖積平原下部和局部低洼地區分布著潮土。

庫區植被覆蓋率約為20%,地表植被密度不一,部分地表裸露。植被型有灌叢和草叢、闊葉林、針葉林,山區有小面積的天然林;植物有刺槐、榆、側柏、荊條酸棗等。

區域內農業生產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受到人類活動較大的影響,由於放牧牛羊、燒柴、開墾耕地、常年乾旱缺水等原因,庫區植被不斷遭受破壞,致使區域內水土流失嚴重。

社會經濟

農業經濟

小浪底水庫淹沒影響到河南、山西兩省三市一地區的八個縣(市),29個鄉(鎮),涉及人口16萬人,淹沒土地總面積為4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0萬畝。該區域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大於西部,平均人口密度330人/km2,人均耕地約1.25畝。淹沒區每年的農業總產值1.2億元。 農作物夏糧以小麥為主,秋糧以玉米穀子紅薯為主。農作物產量水田畝產超過1000斤,旱田畝產500~900斤,棉花畝產50~150斤。

工業經濟

各縣(市)的工礦企業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小浪底區域內,1996年區域內六縣(市)的工業總產值為5億元,而其全部工業總產值為86.5億元。從區域內的工業產值分布來看,垣曲縣最大,占區域的46%;新安次之,占31.6%,其它縣(市)較少,均小於8.0%。

環境監測

監測

小浪底的環境監測主要分三個部分,即庫區、施工區、移民區,各部分監測項目、斷面測點布設、監測頻率各不相同。庫區水質監測包括地面水監測14個斷面,底質監測4個斷面;施工區監測包括地表水乾支流6個斷面、生活用水37個測點、河流底質12個點、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17個監測點、大氣測點、噪聲12個測點;移民區包括生活飲用水28個測點和土壤28個採樣點。根據實際情況,監測時斷面測點數和監測項目有所調整。

污染源

小浪底庫區多為山地丘陵和沿河灘地,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國有企業較少,大部分工礦企業集中在縣城,規模較小且分布不均,絕大多數為鄉村或個人興辦的小煤礦、小硫磺窯、小鐵礦和小鋁礦。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質地較好,形成了以礦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共有企業110家。淹沒區內工礦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是新安縣的倉頭鄉、西沃鄉和垣曲縣的古城鄉。

區域內礦業企業較多,約占工礦企業總數的80%,其中以煤炭採選業為多,達70餘家。此外還有煉焦業、電力工業、建材工業和鐵冶煉業等。工業產值比重最大的行業為有色金屬工業和煤炭採選業,合計占工業總產值的82%,其它依次為電力工業、煉焦業、鐵礦採選業、鐵冶煉業、建材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區內工礦業規模一般較小,產值超過一千萬的企業僅15家。 煤炭採選業分布較普遍,較大的煤礦有五家,分別是新安煤礦、五一煤礦、黃沙坪煤礦、寺村二礦和觀音堂煤礦。有色金屬工業絕大部分分布於垣曲縣,主要是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下屬的各單位,包括三座銅礦和冶金廠、銅廠,以及位於畛河上游的中國長城鋁業礦山公司洛陽鋁礦。煉焦業主要分布在澠池、濟源、垣曲和新安縣。電力工業主要有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電廠和平陸電廠。鐵礦採選業有逢石河上游的濟源鋼鐵廠鐵礦、澠池縣南村鄉黃河採運公司,前者規模較大,產值上千萬。鐵冶煉業均在山西境內,有平陸曹川鐵廠和垣曲長直鐵廠。食品加工業主要是酒廠、啤酒廠和副食品加工廠,均位於垣曲縣亳清河流域。

據調查,區域內固體廢棄物,庫區有煤矸石約70萬t,硫磺尾礦及硫磺冶煉渣等固體廢物1000萬t以上。180m以下截流淹沒區小硫磺礦7個,硫磺尾礦7萬t;淹沒民辦小土硫磺冶煉窯510座,硫磺冶煉渣285萬t。

旅遊景點

黃河八里胡同
新安縣大峪溝口至上游窨頭山與北岸八角山峽谷止,8公里峽谷,河岸狹窄,水流湍急,沿河有滾鍋磧(攪旋缸)、盤馬磧、硬石窩、亂灘花、夫人躔等急流險灘,航運不便。大峪溝內有李闖王藏兵洞。北岸陶山山壁上有石人、石洞、摩崖石刻。蓮花戰山與北岸田山峽谷是最險要之處,谷內步行道路斷絕。兩岸峭壁十餘米處有斷斷續續的古棧道,使你會想像縴夫拉縴時雄壯有力的號子聲。蓮花戰山崖突入河邊的山樑上,有古猿觀濤石,村民戲稱張公背張婆。窨頭山臨河石壁上有石佛笑波石,有上下兩個獨立石如將軍守關。如乘船過此,真乃驚心動魄。從下游拴馬抽水站至上游後教灣全長27公里大峽谷,懸崖峭壁,秀峰危岸,急流險灘,風光無限。

岱嵋寨
位於新安縣、澠池縣交界處,主峰1346.4米。北、西、南三面陡峻,東面為山坡牧牛場。次峰為岱嵋娘娘梳妝檯,台有南、北雙台,台東、南、西三面皆懸崖峭壁,兩台中有獨木橋溝通,南台南下石崖如老虎口。梳妝檯南面山頂有水池如鏡。主峰東側牧場上,建有岱嵋廟。用層石砌牆,僅有三間,廟內主奉岱嵋聖母神位,有殘碑四塊。不知創始於何年。廟西有1968年所建學校舊址,現已荒廢。每年六月六日有廟會。登此山,由東北方向鳳凰台處登山,台下有鐵礦,現有開礦石路可上半山腰。山谷中有水溪,人稱闖王殺人坎,風光秀美。主峰北山腳下有柏帝廟,廟內巨柏樹圍7.75米,樹高29.5米,乾分為五。有磚木瓦房20餘間,曾為國小占用。有殘碑二通,最早均為明萬曆年間重修。

荊紫山
距新安縣北56公里,山勢沿黃河南岸東西走向,西起新澠交界處之岱嵋山,東至蓮花寨(戰)山,綿延六七十公里。其主峰為荊紫山,海拔829米。山勢陡峭挺拔,高下7.5公里,有盤道可以攀登。山多荊樹,紫花漫山得名。古傳其北麓產金,故又名金子山。《山海經》稱敖岸山。山頂有玉皇閣,為八角亭式建築,並有明正德五年《重建玉皇廟記》碑一通。其東側下有真武堂遺址及殘碑六通,系明代重修殿堂碑記。南山腳建有通仙觀,俗稱荊山廟,為宋元時所建。有殿宇數間及殘碑五通。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有廟會。登上山頂,放眼四望,可目窮千里,豫西、晉南,蒼山如海,滾滾黃河如長龍巨蟒,由萬山叢中狂奔而來,旋又盤谷穿峽翻騰而去,足使人胸懷豁明,豪情倍增。峰巒絕壁間嵐靄蒸騰,孤峰獨秀,晴嵐圍翠,列“荊紫生嵐”為新安八景之一。

龍潭溝
位於新安縣西北石井鄉,距縣城50公里左右。是黃河支流清河源頭峽谷。有牛魔王洞、鐵扇公主洞、玉女峰、紅孩兒寺、古檀樹、龍潭瀑布、青龍關、月牙潭、葫蘆套、一線天、亂石灘、虎頭崖、龍王洞、飛龍瀑布、刀劈峰、馬蹄石、飲馬槽等景觀。山上多次生林,山花爛漫,野果飄香,山鳥鳴唱,煙嵐飄渺。

黃鹿山
位於柏崖山西,南靠邙山,西、北、東三面臨水庫,湖光山色渾為一體。這裡有三國曹魏與袁紹逐鹿中原的赤河灘古戰場、曹營凹、謝家莊北魏石窟。

柏崖山
小浪底水庫大壩南岸,主峰海拔480.2米。西峰上有微波塔,峰下有神樹峰。小浪底專用公路從中穿過。東魏時建有柏崖城。唐玄宗開元廿一年(733年),度支裴卿在山下置柏崖倉,以方便陝洛間糧食、物資運輸。

工程成就

小浪底工程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興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和建設管理

移民新村移民新村

體制創新,引進、套用、創造了新的設計、施工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技術上,較好地解決了垂直防滲與水平防滲相結合問題和進水口防淤堵問題;設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設計建造了單薄山體下的地下洞室群;大量運用了新技術;實現了高強度機械化施工。管理上,成功地引進外資並進行國際競爭性招標;全面實踐了“三制”建設管理模式;契約管理成效顯著;移民安置做到了移得出、穩得住;工程建設計畫全面完成,工期提前,投資節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樞紐投運以後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小浪底工程建設取得的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決策、水利部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河南、山西兩省及有關地方政府和廣大移民民眾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國水利界的專家學者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工程建設者拼搏奉獻的結果。

小浪底水利樞紐的運行管理是一個嚴肅的科學課題,需要倍加重視。小浪底工程的建設者在運行管理過程中,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水利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指導,深入研究水庫運用規律,科學管理,合理調度,讓小浪底水利樞紐這一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長久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意義

小浪底工程,在初期運行期就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為保障黃河中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與環境、維持黃河健康生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小浪底工程,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小浪底工程,是治黃事業新的里程碑,是綠色環保生態、民生工程,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精品力作,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治水方針和水利部黨組治水思路的成功實踐。竣工後的小浪底工程,必將為黃河安瀾和河流健康、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發揮出更加突出的重要作用。

旱災背後的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