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帝素問直解(第3版)》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著作,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及與疾病作鬥爭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中的根本部分,因此它也是我們現在研究中醫藥學必須首先加以繼承整理和認真鑽研的經典性著作。編輯推薦
《黃帝素問直解(第3版)》:黃帝內經注釋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高士宗 合著者:於天星
目錄
出版說明
第二版說明
第三版說明
方序
素問直解序
凡例九條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一
上古天真論第一篇
四氣調神篇第二篇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陰陽應象大論第五篇
陰陽離合論第六篇
陰陽別論第七篇
靈蘭秘典論第八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二
六節藏象大論第九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篇
五臟別論第十一篇
異法方宜論第十二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三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四篇
玉版論要論第十五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六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七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篇
玉機真髒論第十九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三
三部九候論第二十篇
經脈別論第二十一篇
髒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離合真邪論第二十七篇
通評虛實論第二十八篇
太陰陽明論第二十九篇
陽明脈解論第三十篇
熱論第三十一篇
刺熱篇第三十二篇
評熱病論第三十三篇
逆調論第三十四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四
瘧論第三十五篇
刺瘧篇第三十六篇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咳論第三十八篇
舉痛論第三十九篇
腹中論第四十篇
刺腰痛論第四十一篇
風論第四十二篇
痹論第四十三篇
痿論第四十四篇
厥論第四十五篇
病能論第四十六篇
奇病論第四十七篇
大奇論第四十八篇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五
刺要論第五十篇
刺齊論第五十一篇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刺志論第五十三篇
針解論第五十四篇
長刺節論第五十五篇
皮部論第五十六篇
經絡論第五十七篇
氣穴論第五十八篇
氣府論第五十九篇
骨空論第六十篇
水熱穴論第六十一篇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四時刺逆從論第六十四篇
刺法論第六十五篇(亡)
本病論第六十六篇(二篇補梓六卷)
標本病傳論第六十七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六
天元紀大論第六十八篇
五運行大論第六十九篇
六微旨大論第七十篇
氣交變大論第七十一篇
素問補遺
刺法論篇
本病論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七
五常政大論第七十二篇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三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八
至真要大論第七十四篇
黃帝內經素問卷之九
著至教論第七十五篇
示從容論第七十六篇
疏五過論第七十七篇
征四失論第七十八篇
陰陽類論第七十九篇
方盛衰論第八十篇
解精微論第八十一篇
附錄一:仲學輅:<侶山堂素問直解>
附錄二:耿鑒庭:《重整(黃帝素問直解)跋語》
序言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著作,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及與疾病作鬥爭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中的根本部分,因此它也是我們現在研究中醫藥學必須首先加以繼承整理和認真鑽研的經典性著作。這部書的指導思想是:“整體運動論”,它認為“天地一體”,“五臟一體”,“人與天地相應”,“成敗倚伏生乎動”,把人與自然界密切聯繫起來,把變化和運動密切聯繫起來;對人體生理及病理生理認識是:“藏象論”,把人體生理及病理生理活動的外在表現作為研究人體生理和病理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並以之直接指導臨床實踐。對疾病本質及人體發病學的認識是:“正邪論”,把疾病的發生認為是正邪消長進退的表現。
對臨床診斷治療的手段和要求是:“辨證論治”,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全書以當時盛行的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作為闡述自己的認識和歸納自己經驗的說理工具,這就為中醫藥學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兩千多年來,它一直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閃爍著不朽的光輝。在當前認真發掘中醫藥這個偉大寶庫,特別在認真研究中醫基本理論的時候,研究它就更有其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為了闡述《內經》這部書的學術思想,幫助後學更好地閱讀原書,歷代學者不少人曾經對本書進行過各種形式的整編和注釋工作,他們各有特點,對於後世學習和研究<內經>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摘
上文假汗出膏粱,以明陽氣從中土而出於皮膚。此假開闔,以明陽氣由闔而開,由開而闔,不但從內以出外也。開闔者,外內之樞機,開則外出,闔則內入。今開闔不得,則太陽之寒氣從之。背為陽,主開;腹為陰,主闔。開闔不得,寒氣從之,則背突胸窩,乃生大僂。僂,傴僂也。此言陽氣之不能開闔也。陷脈為瘺,留連肉腠,言寒邪陷於脈,則肉腠或空或突,而如嶁,留連肉腠而難愈也。俞氣化薄,言寒邪人於穴俞,則俞氣變化而內薄。薄,泊也。傳為善畏,及為驚駭,言薄心氣,則善畏;薄肝氣,則驚駭也。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言寒邪入於肉,則榮血之氣不從肌肉以外出,但逆於肉理,而生癰腫也。此陽氣不能由闔而開也。魄汗未盡,陽氣外虛也。形弱而氣爍,形體虛弱,而熱氣外爍也。穴俞以閉,不能內人也。身汗而熱,內外不和,故發為風瘧,此陽氣不能由開而闔也。上文言陽氣外出於皮膚,此言陽氣更從內以出外,以外以人內,所以承上文而補其未盡之義也。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並,良醫弗為。
承上文風瘧之意,言風為百病之始,宜順天時而避之也。六淫之氣,風居其首,故風者,百病之始也。身心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四時之序也。若不因時序,受大風苛毒而為病,必至從表人里,由淺入深,故病久則傳化。傳化,傳經變化也。病久傳化,則上下陰陽不相交並,雖有良醫,弗能為也。
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病久傳化,其所由來者漸矣。故陽畜積病死,言亢陽畜積,至病久弗為而死也。而陽氣當隔,言亢陽之氣當與府藏相隔也。申明當隔者,若既病則當瀉,苟不亟瀉而正治之,猶粗工之敗乃事,不得雲良醫弗為也。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收。是故暮而閉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