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市鎮[黃市鎮]

黃市鎮[黃市鎮]

黃市鎮位於耒陽南部,總面積93.2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4萬畝,耕地9700畝,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萬多。耒水沿邊界而過,既有公路直達,又有水路通航,還有與京廣鐵路相連的永耒鐵路。

基本信息

鎮區概況

黃市鎮黃市鎮農業指導
黃市鎮(區),即黃鎮鋪,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站口,有集市活動已達千年之久,是一個古老的場鎮。王(井)舒(坪)公路興建後,穿過鎮區北沿,強化了鎮區活力,沿路南側建設了中學,肥料倉庫、商住房等設施,總長度由原來的100米增大到350米以上;北側也建起了幾座工廠和一座農貿市場。與公路斜交的老街道有部分改造和擴展,場鎮建成區增大到10公頃以上。

黃市鎮老場區處於王舒公路南側,政府及其下屬行政、經濟管理機構,以及糧站、收購站、農機站等經營服務部門,電影院、文化書店、中學、國小、幼稚園等文教部門,衛生院、計生站等醫療保健部門,供銷社、信用社等各類商店、餐飲店等生產生活服務管理部門,大都設定在老場上,構成了黃市鎮的主體。

境內物產資源極為豐富。有貯藏量較大的煤炭、大理石、鐵礦、坦坭礦、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素有"十寶仙"之美稱,產出的大理石曾被建設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武漢黃鶴樓採用;有面積達54000余畝的竹林,竹產品行銷省內外,經過多年的枯竹低改工程,楠竹產值不斷提高,清雅幽靜廣闊的竹林已被耒陽列為旅遊景點。
鎮黨委政府圍繞“工作爭先進,黨建創一流”的工作目標與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勤抓為民辦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企業改制面達I00%,實現了扭虧為盈目標,2000年底企業總產值達2.442億元;投資300餘萬元,面積近700平方的學校教學、辦公樓各1座已交付使用,黃市鎮中國小已消滅危房;黃市鎮已有70%的村組安裝了自來水;於200I年元旦通車的清麻公路,標誌黃市鎮已實現村組通公路的目標;黃市鎮各村都通了程控電話,新建程控機房3個,總裝機量達1800門;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黃市鎮各村組。
狠抓鎮村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黃市鎮600餘名黨員,村組幹部都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99年度被評為耒陽市雙文明目標考核先進單位,2000年又更進一步被評為耒陽市優勝單位,組織、紀檢、、計生、政法、財稅、婦女、黨委、綜合等部門工作,均連續兩年被評為耒陽市先進單位。

地理位置

黃市鎮黃市鎮
黃市鎮位於自貢市域東南部,沿灘區中部偏東,東靠沿灘和王井鎮,南連九洪鄉,西鄰劉山鄉、興隆鎮、北 接舒平鎮,幅員面積34.4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黃市鎮現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有村民小組138個。總人口為29678人,8271戶,其中農業人口28199人,占總人口的95.02%,非農業人口1479人,占4.98%。黃市鎮有耕地16452.70畝,農業人平0.58畝。

歷史沿革

黃市鎮又名黃鎮鋪,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站口。黃市鎮行政轄區多有變更,民國38年,屬富順縣永安 區,1958年組建人民公社仍屬永安區,1959年隨永安區一起劃歸自貢市郊區。1962年新置黃市街。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5年撤黃市鄉,建黃市鎮。鎮政府駐地位於鎮域南部。

自然條件

黃市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39℃,極低氣溫2.5℃,年降雨量1160毫米左右,年日照1300小時左右,無霜期330天以上。黃市鎮呈現丘陵地貌,境內有兩條小河和碾子灘水庫,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

交通狀況

縣道王(井)舒(坪)公路繞鎮區而過,鎮區距自貢市區25公里,距區政府所駐地沿灘鎮7公里,東距川雲中路王渡7公里,西距內宜高速金銀湖出口僅6公里,交通便捷。

發展情況

黃市鎮黃市鎮農業發展
黃市鎮位於耒陽南部,總面積93.2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4萬畝,耕地9700畝,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萬多。耒水沿邊界而過,既有公路直達,又有水路通航,還有與京廣鐵路相連的永耒鐵路。 十寶仙 之美稱,產出的大理石曾被建設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武漢黃鶴樓採用;有面積達54000餘畝的竹林,竹產品行銷省內外,經過多年的枯竹低改工程,楠竹產值不斷提高,清雅幽靜廣闊的竹林已被耒陽列為旅遊景點。 工作爭先進,黨建創一流 的工作目標與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勤抓為民辦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企業改制面達I00%,實現了扭虧為盈目標,2000年底企業總產值達2.442億元;投資300餘萬元,面積近700平方的學校教學、辦公樓各1座已交付使用,黃市鎮中國小已消滅危房;黃市鎮已有70%的村組安裝了自來水;於200I年元旦通車的清麻公路,標誌黃市鎮已實現村組通公路的目標;黃市鎮各村都通了程控電話,新建程控機房3個,總裝機量達1800門;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黃市鎮各村組。狠抓鎮村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黃市鎮600餘名黨員,村組幹部都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99年度被評為耒陽市雙文明目標考核先進單位,2000年又更進一步被評為耒陽市優勝單位,組織、紀檢計生政法、財稅、婦女、黨委、綜合等部門工作,均連續兩年被評為耒陽市先進單位。

經濟狀況

黃市鎮黃市鎮
黃市鎮經濟發展較快,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2165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906萬元,招商引資665萬元,生豬出欄19580頭。農業生產水稻、小麥、玉米等畝產已超過800斤,2006年糧食產量達12022 萬公斤。油菜、蔬菜、水產果產等經濟作物也有很大發展,燈草種植及草編正逐步向產業化邁進。改革開放以後,以鄉鎮工業為代表的工業有了蓬勃發展,鎮辦、村辦一起,形成了紡織、機械加工、飲料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2006年鄉鎮企業產值達到3.5億元。商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遍布鎮域各地,鎮區是重點,公路沿線是熱線,村委會駐地是亮點,形成了點面結合的商貿服務網。

資源優勢

黃市鎮黃市鎮農業
農產品豐富,趕集人員多。黃市地處自貢南郊,屬淺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日照較長,整個光、熱、水、土、氣等環境資源的組合功能較好,對農業生產的發展非常有利。農作物盛產稻、麥、玉米、紅薯等大宗農產品外,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甘蔗、蔬菜、瓜果等。其中紅旗、群英村的早熟反季節蔬菜較廣 泛;畜牧業中,豬、牛、、雞、鴨、鵝、兔樣樣齊全;水產品如泥鰍、黃膳等應有盡有;竹草編織業也有一定規模。眾多的農副產品不僅滿足了本地,更重要的為鎮內外、區內外、市內外甚至為發展食品工業、輕工業提供了較好原料。單日逢場,趕集人口特別多,這是許多場鎮不可比擬的。但對農產品開發不夠,大部分農副產品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相當多的農產品還處於出售原料階段,城鎮配套服務設施,特別是農產品的集散 場所,環境狀況不夠適應。

設施狀況

鎮區有較為完善的社會服務設施,有行政管理機構教育機構、文化科技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商業、金融、市場等設施較為齊備,各行政村則不夠平衡。 首先是交通運輸比較便宜,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境內現有各種公路40餘公里,為廣大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水源條件充足,設施較好,現有小二型水庫四座,山平壙380口,常年儲水量600萬立方米,黃市鎮水田面中有達40%能自流灌溉,40%一級提灌到位,50%的農戶能夠吃上乾淨純潔的自來水,再次是電力網路已形成,通過新建、改造電力設施後,現有城鄉變壓器36套,總容量達2370千伏安,能夠有效地滿足黃市鎮 生產生活需要,另外,通訊設施已形成網路,電話手機,傳呼機已遍布城鄉,以上這些基礎設施已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的需要,但按發展的觀點來看,與西部大開發還不夠適應,老化,落後 的設施還有待於解決。
城鄉企業發展較快,速度效益逐年上升,但發展的力度還需加大,黃市鎮 現有各類企業320戶,其中,鎮 集體企業兩戶,村辦租賃企業7戶,私營企業20戶,個體工商291戶,現有固定職工1598人,其它從業人口2000餘人(竹、草編),外出務工經商的4000人左右,現已擁有肉食品加工的支柱企業一家,塑膠編織企業一家,飼料生產廠2家,磚廠2家,焊條企業3家,建築隊隊伍2支,已初步形成肉食品,建工建材飼料,竹草編等特色的產業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