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區概況
黃市鎮(區),即黃鎮鋪,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站口,有集市活動已達千年之久,是一個古老的場鎮。王(井)舒(坪)公路興建後,穿過鎮區北沿,強化了鎮區活力,沿路南側建設了中學,肥料倉庫、商住房等設施,總長度由原來的100米增大到350米以上;北側也建起了幾座工廠和一座農貿市場。與公路斜交的老街道有部分改造和擴展,場鎮建成區增大到10公頃以上。黃市鎮老場區處於王舒公路南側,政府及其下屬行政、經濟管理機構,以及糧站、收購站、農機站等經營服務部門,電影院、文化書店、中學、國小、幼稚園等文教部門,衛生院、計生站等醫療保健部門,供銷社、信用社等各類商店、餐飲店等生產生活服務管理部門,大都設定在老場上,構成了黃市鎮的主體。
境內物產資源極為豐富。有貯藏量較大的煤炭、大理石、鐵礦、坦坭礦、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素有"十寶仙"之美稱,產出的大理石曾被建設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武漢黃鶴樓採用;有面積達54000余畝的竹林,竹產品行銷省內外,經過多年的枯竹低改工程,楠竹產值不斷提高,清雅幽靜廣闊的竹林已被耒陽列為旅遊景點。
鎮黨委政府圍繞“工作爭先進,黨建創一流”的工作目標與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勤抓為民辦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企業改制面達I00%,實現了扭虧為盈目標,2000年底企業總產值達2.442億元;投資300餘萬元,面積近700平方的學校教學、辦公樓各1座已交付使用,黃市鎮中國小已消滅危房;黃市鎮已有70%的村組安裝了自來水;於200I年元旦通車的清麻公路,標誌黃市鎮已實現村組通公路的目標;黃市鎮各村都通了程控電話,新建程控機房3個,總裝機量達1800門;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黃市鎮各村組。
狠抓鎮村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黃市鎮600餘名黨員,村組幹部都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99年度被評為耒陽市雙文明目標考核先進單位,2000年又更進一步被評為耒陽市優勝單位,組織、紀檢、、計生、政法、財稅、婦女、黨委、綜合等部門工作,均連續兩年被評為耒陽市先進單位。
地理位置
黃市鎮位於自貢市域東南部,沿灘區中部偏東,東靠沿灘和王井鎮,南連九洪鄉,西鄰劉山鄉、興隆鎮、北 接舒平鎮,幅員面積34.4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
黃市鎮現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有村民小組138個。總人口為29678人,8271戶,其中農業人口28199人,占總人口的95.02%,非農業人口1479人,占4.98%。黃市鎮有耕地16452.70畝,農業人平0.58畝。
歷史沿革
黃市鎮又名黃鎮鋪,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站口。黃市鎮行政轄區多有變更,民國38年,屬富順縣永安 區,1958年組建人民公社仍屬永安區,1959年隨永安區一起劃歸自貢市郊區。1962年新置黃市街。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5年撤黃市鄉,建黃市鎮。鎮政府駐地位於鎮域南部。
自然條件
黃市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39℃,極低氣溫2.5℃,年降雨量1160毫米左右,年日照1300小時左右,無霜期330天以上。黃市鎮呈現丘陵地貌,境內有兩條小河和碾子灘水庫,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
交通狀況
縣道王(井)舒(坪)公路繞鎮區而過,鎮區距自貢市區25公里,距區政府所駐地沿灘鎮7公里,東距川雲中路王渡7公里,西距內宜高速金銀湖出口僅6公里,交通便捷。
發展情況
黃市鎮位於耒陽南部,總面積93.2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4萬畝,耕地9700畝,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萬多。耒水沿邊界而過,既有公路直達,又有水路通航,還有與京廣鐵路相連的永耒鐵路。 十寶仙 之美稱,產出的大理石曾被建設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武漢黃鶴樓採用;有面積達54000餘畝的竹林,竹產品行銷省內外,經過多年的枯竹低改工程,楠竹產值不斷提高,清雅幽靜廣闊的竹林已被耒陽列為旅遊景點。 工作爭先進,黨建創一流 的工作目標與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勤抓為民辦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企業改制面達I00%,實現了扭虧為盈目標,2000年底企業總產值達2.442億元;投資300餘萬元,面積近700平方的學校教學、辦公樓各1座已交付使用,黃市鎮中國小已消滅危房;黃市鎮已有70%的村組安裝了自來水;於200I年元旦通車的清麻公路,標誌黃市鎮已實現村組通公路的目標;黃市鎮各村都通了程控電話,新建程控機房3個,總裝機量達1800門;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黃市鎮各村組。狠抓鎮村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黃市鎮600餘名黨員,村組幹部都參加了實用技術培訓,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99年度被評為耒陽市雙文明目標考核先進單位,2000年又更進一步被評為耒陽市優勝單位,組織、紀檢、計生、政法、財稅、婦女、黨委、綜合等部門工作,均連續兩年被評為耒陽市先進單位。經濟狀況
黃市鎮經濟發展較快,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2165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906萬元,招商引資665萬元,生豬出欄19580頭。農業生產水稻、小麥、玉米等畝產已超過800斤,2006年糧食產量達12022 萬公斤。油菜、蔬菜、水產、果產等經濟作物也有很大發展,燈草種植及草編正逐步向產業化邁進。改革開放以後,以鄉鎮工業為代表的工業有了蓬勃發展,鎮辦、村辦一起,形成了紡織、機械加工、飲料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2006年鄉鎮企業產值達到3.5億元。商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遍布鎮域各地,鎮區是重點,公路沿線是熱線,村委會駐地是亮點,形成了點面結合的商貿服務網。資源優勢
農產品豐富,趕集人員多。黃市地處自貢南郊,屬淺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日照較長,整個光、熱、水、土、氣等環境資源的組合功能較好,對農業生產的發展非常有利。農作物盛產稻、麥、玉米、紅薯等大宗農產品外,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甘蔗、蔬菜、瓜果等。其中紅旗、群英村的早熟反季節蔬菜較廣 泛;畜牧業中,豬、牛、羊、雞、鴨、鵝、兔樣樣齊全;水產品如魚、泥鰍、黃膳等應有盡有;竹草編織業也有一定規模。眾多的農副產品不僅滿足了本地,更重要的為鎮內外、區內外、市內外甚至為發展食品工業、輕工業提供了較好原料。單日逢場,趕集人口特別多,這是許多場鎮不可比擬的。但對農產品開發不夠,大部分農副產品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相當多的農產品還處於出售原料階段,城鎮配套服務設施,特別是農產品的集散 場所,環境狀況不夠適應。設施狀況
鎮區有較為完善的社會服務設施,有行政管理機構、教育機構、文化科技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商業、金融、市場等設施較為齊備,各行政村則不夠平衡。 首先是交通運輸比較便宜,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境內現有各種公路40餘公里,為廣大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水源條件充足,設施較好,現有小二型水庫四座,山平壙380口,常年儲水量600萬立方米,黃市鎮水田面中有達40%能自流灌溉,40%一級提灌到位,50%的農戶能夠吃上乾淨純潔的自來水,再次是電力網路已形成,通過新建、改造電力設施後,現有城鄉變壓器36套,總容量達2370千伏安,能夠有效地滿足黃市鎮 生產,生活需要,另外,通訊設施已形成網路,電話,手機,傳呼機已遍布城鄉,以上這些基礎設施已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的需要,但按發展的觀點來看,與西部大開發還不夠適應,老化,落後 的設施還有待於解決。
城鄉企業發展較快,速度效益逐年上升,但發展的力度還需加大,黃市鎮 現有各類企業320戶,其中,鎮 集體企業兩戶,村辦租賃企業7戶,私營企業20戶,個體工商291戶,現有固定職工1598人,其它從業人口2000餘人(竹、草編),外出務工經商的4000人左右,現已擁有肉食品加工的支柱企業一家,塑膠編織企業一家,飼料生產廠2家,磚廠2家,焊條企業3家,建築隊隊伍2支,已初步形成肉食品,建工建材,飼料,竹草編等特色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