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勖

黃宗勖

黃宗勖,男,漢族,福建古田縣人,著名針灸學家,以擅長針藥治療多種奇難雜症著稱於世。黃老因病逝世於福州,享年90歲。

簡介

黃宗勖 黃宗勖,福建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世界傳統衛生組織內科委員會主任專家委員,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榮譽博士,福建省衛生技術人員第三屆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福建分會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12年2月18日出生於當地中醫世家。幼承家訓,入家鄉國小並熟讀儒書。稍長隨父學醫,問診候脈,抄方書案,不避寒暑,遂漸悟歧黃之道,理、法、方、藥梳理得序,《醫學三字經》、《本草從新》、《湯頭歌訣》瞭然於胸。1929年肄業於南平劍津中學後,不甘落寞,於1931年考人福州私立協和醫學院,4年後畢業。其間勤奮攻讀,博覽中醫諸家經典之作,尤潛心鑽研《內經》、《難經》、《傷寒論》和《針灸甲乙經》,廣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成就

1936年獨立行醫,旋為中國針灸研究社研究員。1952年被推選為南平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1953年入福建省中醫進修學校深造,畢業後留校任教。在臨床實踐中言傳身教,一絲不苟,善於將書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深受學生歡迎。1958年轉入福建中醫學院任教、業醫。時值該院初創,師資不足,他主動承擔了《內經》、《難經》、《古典醫籍》、《經絡學》、《針灸學》、《現代實用中藥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並負責編寫《經絡》、《針灸學講義》、《子午流注》、《甲乙經語釋》等教材,多次應邀出席全國中醫學院教材修訂會議。此間,他熱心並致力於教學改革,在全省率先創辦針灸器材廠,實行勤工儉學,其所生產的針具、艾條、針灸模型等行銷全省各地。1959年他所負責的針灸教研組因教學、科研成績顯著,被評為福建省衛生系統先進單位,他本人也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從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8年時間裡,他年年被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從1966年開始,對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始終困惑不解的黃老憂心忡忡,但卻更加執著地探索他所熱愛並矢志追求的針灸事業。1972~1978年,他執教於合併後南遷泉州的福建醫科大學,不但擠時間與他人合作編寫了大量教材以應教學急需,還發表了多篇有見地的論文。1980年恢復建制並取得穩步發展的福建中醫學院決定籌辦針灸五年制本科專業,黃老聞訊十分高興,當即表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其所能把這一堪稱國粹的專業組建起來。為此,他不顧年事已高,冒著嚴寒,先後北上赴瀋陽、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兄弟院校考察,返閩後立即深入閩西北和縣市醫院調查了解針灸醫療隊伍現狀,並與本院同行就專業設定、教研室和實驗室建設、師資培訓、圖書資料和教學模型、儀器的添置等問題制定了詳盡的計畫。1982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中醫學院針灸專業正式對外招生。從此,擅長針灸、對祖國醫學有著精深造詣的黃老如虎添翼,在教學、臨床、科研三方面齊頭並進,步入新的發展時期。1982年獲省級勞動模範、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等稱號。從教用年來,特別是針灸專業設立後,他所培養的學生不但遍布全省各地、遠及東南亞和歐美各國,而且其中的大多數都已成為今天各醫院臨床、教學和科研的骨幹。在他回復一日、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內外婦兒各科奇難雜症“不治”的歷史不斷被改寫,哮喘、風濕病、骨質增生、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頑固性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重症肌無力、失眠、男女不育(孕)症、慢性前列腺炎、紅斑狼瘡、骨結核、婦女痛經。婦女乳腺增生、腦性癱瘓、脊髓空洞症等諸多難症、頑症在他異乎尋常的執著而有效的強攻下俯首就範,連一向被視為痛疾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在他窮追不捨的狙擊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由於療效顯著,記載這一重要突破的論文被授予國際醫學成就金獎。他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痹痛靈”外用液,對治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等有獨特療效且使用方便,很受歡迎。這段時間也是他筆耕不輟、勤於著述的時期。先後有《針灸學》、《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現代實用針灸學》、《針灸臨床治療學》、《實用中草藥外治法大全》、《黃宗勖醫論選集》等12部專著問世,並有英文譯著《針藥治驗醫案選》行銷歐美各國。其中《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10次再版,銷售突破10萬冊大關;《現代實用針灸學》、《針灸臨床治療學》、《實用中草藥外治法大全》等5部專著多次再版,仍供不應求。此外,黃老還與他人合著多篇著作,並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百餘篇論文,許多論文在全國、全省範圍內多次獲獎,其聲名也遠播海外。其中《益氣活絡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文於1993年先後刊載、入選《中國中醫藥報》和《中國名醫疑難病症特治秘典》,1999年榮獲國際醫學成就金獎。他的另一篇論文《辨證治療偏頭痛168例》被推薦為1990年1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針灸學術會議的交流論文,榮獲優秀論文一等獎,並被收入《中國中醫特治新法大全》。此外,另有6篇重要論文入選《中國名醫名方錄》。他的4篇英文學術論文在巴黎、紐約、洛杉機等地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受到與會代表和讀者的廣泛好評。
在長達60多年的;臨床、教學、科研實踐中,黃老形成了頗具個性的學術風格。他博覽廣涉,觸類旁通,深諳中醫理論,尤其推崇唐代孫思邈“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知針知藥固是良醫”的觀點,孜孜不倦於針藥並治的探索、實踐和登攀。他堅持認為,針、灸、藥是中醫的三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但在治療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用針治病需用藥物輔佐,有時用藥治病則需針灸輔助。對於疑難病症,則主張針藥並舉,內外夾攻,相得益彰,收奇效於瞬間。他從8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中草藥外治療法,不僅全面總結、繼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獨闢蹊徑,結合自己的經驗方,開創了別具一格的針藥並治奇難雜症的新途徑,對於一些奇難症的治療,見效快,治癒率高,具有獨到的功力。他諄諄告誡學子,要學好針灸,也要學好方藥,要一專多能,勤於鑽研,不但有志氣,而且重醫德,才能成為一名受民眾歡迎的稱職的中醫。黃老雖然長年坐診不斷,教學、科研繁忙,但總是手不釋卷,思不稍輟,日記所疑,夜釋所難,鍥而不捨,勇於探索,他認為自己“萬事離不開勤”,如果說取得了一些成績的話,也是因為有了勤奮和積累這兩個可靠的朋友。
黃老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在60餘年的醫事生涯中,他始終堅持在臨床第一線,以濟世活人為宗旨,把解除病人疾苦、恢復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孜孜以求,百折不撓。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遠及歐美、東南亞各國和港台地區,他總是有求必應,耐心診治,不遺餘力。從1991年起,他以高齡之身三越重洋,應邀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其學術講演深受同行和民眾的稱許,此間,他為當地百姓排除了不少疑難頑症,在東南亞一帶傳為美談。
天道酬勤,黃老的醫術爐火純青,海內外10餘家新聞媒體尊之為“神針”。為表彰黃老在臨床、教學、科研中取得的顯著成績,福建省人民政府人事局為其記功1次,併入載全國《當代名老中醫風采》《當代世界名人傳》等10餘部典籍。
2001年1月9日,黃老因病逝世於福州,享年90歲。
(根據沈瑞其整理稍做補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