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蘸鹽
目錄
一、由來
二、內涵
三、實例
一、由來
“麵包蘸鹽”的迎賓習俗在中世紀的歐洲已經十分普遍,是一種莊嚴、神聖的禮儀。成語來源,說法有二:
一、感恩與歡迎說
在俄羅斯等中亞國家的傳統文化中,麵包是最受人們尊敬傳統主食,人們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麵包。每年麥收季節,人們便載歌載舞慶祝豐收,並烤制第一爐麵包,共享豐收與美食的樂趣。
鹽在古代俄國等中亞國家非常稀缺,被人們視為無價之寶,俄羅斯有句諺語:“我們吃了1普特的鹽”,比喻友情長久、深厚。俄羅斯人十分忌諱打碎鹽罐,認為這意味著不幸。
俄羅斯的婚宴上,新婚夫婦要按照傳統習俗,各掰下一小塊麵包蘸鹽後敬獻給自己的父母,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主人還要將麵包和鹽放在餐桌最顯著的位置上,請來客品嘗,以表示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二、“主客關係”說
古代——近代的歐洲,“麵包和鹽”是一種人們用來“保命”的措施,以展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承諾。
古代的歐洲,部落與家族成分極為複雜,人們經常發生對抗或仇殺,陌生人相互殺掠、搶劫的行為幾乎成為家常便飯,一個看似寧靜和平的小村莊,可能瞬間把過往旅客洗劫一空,或者被過往旅客洗劫一空。
這種毫無線的打劫習慣顯然不利於古代的商品流通、人員往來和部族交往,為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人們最終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賓客權利”。
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這種賓客權利就已出現,在中世紀歐洲逐漸固定下來,形成習俗甚至法律。
一旦主人與來客通過食物建立“主客關係”,主人就要保證客人的人身安全,客人不得謀害主人。違背者將遭到神的詛咒,眾人的唾棄,甚至集體討伐。這種賓客權利最終演化為“麵包和鹽”的傳統習俗。
二、內涵
主人像對待親人一樣與客人分享自己最珍貴的食物和鹽,以示對來客的熱情歡迎和最高禮遇。
三、實例
例1:201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這是他中亞之行的第一站。在飛機舷梯旁,習主席掰下一小塊土庫曼斯坦兒童遞上的麵包,蘸鹽品嘗。
例2:2015年5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明斯克國際機場。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步出艙門。按照當地迎接最尊貴客人的禮節,白俄羅斯青年在舷梯旁向習近平夫婦獻上麵包、鹽和鮮花。習近平和彭麗媛分別掰下一小塊麵包,蘸鹽品嘗。
2015年3月12日
相關詞條
-
麵包和鹽
麵包和鹽是一種斯拉夫人的歡迎客人的習俗。這個傳統習俗,在斯拉夫語族有著不同的稱呼(俄語:Хлеб - соль;烏克蘭語:Хліб - сіль;白俄羅...
習俗簡介 各國習俗 -
自貢鹽幫菜
自貢鹽幫菜,是千年鹽都自貢孕育出的飲食文化奇葩,系川菜菜系中的一個分支,其獨特的風味受到好評。自貢鹽幫菜萌芽於宋代中期,形成於清代鹹豐、同治年間,成熟於...
概論 形成的條件 分類 名廚 名店 -
麵包蟹
麵包蟹,多指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十足目、黃道蟹屬或饅頭蟹屬的品種。麵包蟹頭胸甲為淺褐色;眼區具一半環狀的赤褐色斑紋;螯腳腕節和長節外側面具一赤褐色...
外形特徵 生長習性 主要價值 常見菜譜 -
海鮮麵包
海鮮麵包是由豬仔包、鮮蝦、帶子、青蚝等食材製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簡介 製作方法 -
墨西哥麵包
墨西哥麵包是一道麵包類美食,以高筋麵粉、蛋液、蜜紅豆等為原料,以黃油、細砂糖等為調料,該美食通過烤箱烘烤的方法製作而成。
歷史由來 做法一 做法二 -
德國鹼水麵包
德國鹼水麵包,是一種德國小吃,主要原料是麵粉。鹼水麵包的麵團製作不需要特殊的材料,普通的麵包粉就可以。 但在製作配方上,和普通的麵團完全不一樣。其特點是...
麵包簡介 產品特點 -
煎麵包
雞蛋,麵包,胡椒粉,鹽,油1.雞蛋一個打散在盤子裡,撒上點鹽和胡椒粉拌勻,平底鍋放少許油,溫熱時,麵包逐一兩面蘸蛋液,放進去煎,兩面煎黃即可,很軟和很香。
材料: 做法: -
迷迭香麵包
特色:這種麵包,只用最簡單的樸實的原料來造就小清新。 水、麵粉、橄欖油、糖、鹽,這最簡單的原料卻最能吃出質樸的原始麵粉香。 5、滾圓麵團,放入深盆,表面...
迷迭香麵包 貼士 營養價值 所屬菜系